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1

大宏观经济系统与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5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五常: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DIV>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张五常 @ 2008-9-12

佛利民(国内称弗里德曼)在生时屡次说我是世界上对中国经济看得最乐观的人。事实证明我对,他错。九三年……大手推出他发明的宏观调控,我对中国经济还是审慎地乐观。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北京的朋友悲观,但我的乐观却变为不「审慎」了(理由可见于○六年四月发表的《铁总理的故事》及最近发表的《中国的经济制度》)。跟着的通缩与房地产之价暴跌,我乐观依旧。

年多前,我见央行处理人民币的手法频频出现问题,认为很不妥当。去年十月收到「新劳动合同法」的文件,一读就跳了起来,转为悲观了。其实这新劳动法本身的杀伤力不是那么大,但加上人民币升值(尤其有外汇管制使做厂的不能以人民币结算)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的杀伤力威不可挡。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分析,不是三几篇文章可以解释得清楚。

高斯的芝大会议我全力协助,而跟着是北京奥运的热闹了。另一方面,我要多观察市场才动笔。历来不大重视官方的统计数字。不是说官方不诚实,而是公式化的统计有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公式化的统计在中国更不容易算得准。我相信自己用了数十年来的调查方法:到街头巷尾跑,加上在不同地区有自己认为是可靠的查询站。

可以这样说吧:半个世纪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个经济像中国今天那样,只几个月就变得面目全非。外来的因素存在,但从时间的先后判断,我认为主要还是中国本身的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见不到失业率暴升吗?那当然,因为四个月前在厂打工的开始辞工归故里,耕田去也。倒闭的工厂不是那么多吗?厂房出租随处可见,有租金切半也租不出去的实例。减产或停产所在皆是,但统计上不算是倒闭。比较偏僻的县政府不认为形势转劣吗?五个月前他们是这么说,但最近改了口,说洽商好了的投资者不知躲到哪里去。六个月前我说中国的庞大对外贸易顺差,会在一年内转为逆差,香港几位朋友在某电台作评论,说我的推断胆大包天,难以置信。可幸他们又说我的推断历来可靠,否则今天要找他们赌一手。

股市我没有跟进,或像牛顿那样,不懂,但房地产的市价是过高了吗?九十年代后期的楼价下跌了三分之二以上,我没有说什么。今天也应该暴跌吗?经济高速增长了那么多年,人民收入的积蓄投资要放在哪里才对呢?房地产之价是反映着人民投资的财富累积,无端端地减半愚不可及。当然,楼价可以被炒得脱离了财富累积的现实,是否过高的判断非常困难。我喜欢拿上海的楼价与世界各大都会的相比,衡量市民的不同收入后,认为上海的没有偏高。

转谈此文的重点,我认为中国的通胀,就是年来最高的八点七,不是那么严重。绝大部分的升幅是因为农转工的人多,农产品之价急升了。求之不得,最好不要管。炎黄子孙老是得把口,声泪俱下地说要帮助贫困的农民,说了数千年,但农民的收入因为农产品之价上升而上升了,他们却破口大骂?在国内,蔬菜及较差的白米今天还是两块人民币一斤,你去种吧。朋友说猪价飞天,建议投资养猪。我说农民比朋友聪明,怎会轮到我们去赚他们的钱呢?看来猪比朋友聪明。

重点是非农产品的物价上升,来来去去只在百分之二左右。我大略地算过,这升幅补偿不了国际的原料价格上升,反映着中国工人的生产力是上升了。加上新劳动法增加了非农产品的成本,工厂用不着宏观调控也容易关门。不明白在原料价格急升、外国市场再不满是中国货的情况下,北京会推出那些对工业不利的政策。也不明白为什么近来美元对所有其它主要外币是相当可观地上升了,但兑人民币却升得甚少。人民币还是钩着一篮子外币吗?是何时脱钩了?

因为国际原料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中国通胀,用西方的早就证明是有问题的货币政策来搞中国的宏观调控,当然不妙。原料价格上升不是货币现象,不应该用货币政策来处理。这一点,我自己也曾经看错。中国本身无法控制的物价变动,大势所趋,可以不管不要管。如果认为这原料价格的上升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起于中国的需求,那么要压制,把人民币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是最上选的方法,用不着宏观调控的。

目前我最担心的燃眉之急,是中国可能出现企业破产大潮。坚持目前的政策三个月,最多六个月,这大潮出现的机会不小。就是立刻修改政策也可能是太迟了。新劳动法一定要大改或取缔,央行的运作多处不对,也一定要处理,但这些不能急办。可以急办的是撤销宏观调控。这里还有另一个重点:货币及利率的变动,与经济反应的时间差距有六到十八个月。十多年前跟佛利民研讨过,大家同意中国的反应时间较短,约六个月吧。这样看,如果北京在一夜之间撤销所有宏观调控,正在下降的通胀还会下降一段时期,而通胀短期内复升的机会是零。快要破产的企业是不能等的。

要小心了。目前濒临破产的企业究竟有多少大家不知道,银行放宽贷款虽然是正着,但可以惹祸上身,引起挤提就大件事。要先挽救哪些因为宏观调控而近于破产的,不容易判断。其它因为政策而近于破产的,不幸地要等一下。与政府政策无关的破产,市场经济说不要管。

两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要大手切。其一是银行的储备金率年多来提升了十多次,其二是利率提升了不少。不要慢慢来,要一次过地大手切。大手地减储备金率要做,但判断上有困难。那就是银行可能贷给不应该贷出或无可挽救的企业。减息是安全的,一手减两至三厘吧。

可能太迟了。不要一点一滴地做,也不要斤斤计较。让银行少赚一点是高棋,因为少赚一点比收不到坏账好得多。</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9: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份文学报告看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温家宝

  



  2006年《民以何食为天》入围两年一度的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韩文、日文版相继出版。2007年1月,《民以何食为天》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文修订版。图为意大利版封面

  2008年8月,中国作家周?的《民以何食为天》日文版获日本《产经生活新闻》“期待畅销书”银奖。

  这家面向已婚妇女的报纸,从2007年开始举办“夫人选的BOOK大奖”,今年是第二届。各界专家和读者代表从557册报名的出版物中选出各领域的20种书,最后由读者投票决定获奖作品。图书评选分“期待畅销书”、“能提高家庭妇女能力的书”和“想让丈夫读的书”三类,各设金银铜三等奖。《民以何食为天》获得了“期待畅销书”类银奖。

  2004年9月,周?花了两年时间调查,写出十五万字的《民以何食为天》,最初发表于《报告文学》。

  这部被批评家形容为“触目惊心”的报告文学一出世就引起各方关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书报文摘》进行选摘。

  在2003年的时候,周?想写一部关于中国人精神消费现状调查的书。起因是看到读中学的儿子所学的教材多年不更新,就想把中国人的精神消费作一个系统的观察。

  他对人说这个计划,聊着聊着就有人说,还精神呢,吃的问题远比精神问题大得多。于是他决定把食品当一只麻雀,来解剖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

  “比跟踪毒贩还惊险”,是周?对调查食品安全过程的自况。

  2004年8月份,周?通过“线人”联系到一个专卖“瘦肉精”的老板。讲明是家里老人得了一种慢性病,需要“瘦肉精”做药引子,想买一点。对方开始非常警惕,在线人的一再解说和央求下,勉强答应了这样一种不亚于贩卖毒品似的交易方式??先把钱给他,再告诉他详细地址,然后他再通过邮局快递“瘦肉精”。等一切谈好后,趁对方不注意时,周?悄悄拿了一把“瘦肉精”。可待周?和线人坐上公共汽车暗自欢喜地往省城赶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险情发生了:“三四辆摩托车发疯似的拦在了我们的公共汽车前,他们一个个挥刀舞棒,不由分说地几乎是把我颠倒着拖下了汽车。幸亏我也算见过一些所谓的江湖世面,一口咬定就是为家里的老人治病心切,这样方才得以从刀棒之下脱身。”

  这个工作做了一半,困难重重。使周?最后下决心全力投入食品安全调查和写作的动力之一是一件小事。一个西藏朋友的姐姐得了子宫癌,周?到北京肿瘤医院帮忙去找医生。他在医院的挂号大厅排队。北京肿瘤医院汇聚了同领域最有学术水准和经验的医生,全国各地肿瘤医院到这里观摩肿瘤手术的医生,两年前排队都排到 2009年。“有一个小女孩在地上跪着哭,她跟医生说,妈妈的奶牛坏了,求你们给妈妈挂个号,我一下没反应过来,跟她聊,才知道她妈妈是乳腺癌,后来还真帮她挂上号了。我跟一个著名的肿瘤学家谈,她说三分之二癌症是吃出来的。妇女得乳腺癌和子宫癌与缺乏安全性的饮食和化学品的污染有关。乳房是每个人生命得以延续的东西,子宫是每个人生而为人之前的第一所房子,这些都被病患所损伤,不做点事会觉得自己没法面对。”

  《民以何食为天》发表后,周?曾先后访学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和俄罗斯的相关学术机构,就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多场演出,他成了一个食品安全的布道者。

  



  过去的年代,只有食品紧缺问题没有食品安全问题

  “吃的问题远比精神的问题大”

  南方周末:当初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书?迄今为止读者对这本书的反应出乎你意料么?

  周?:实际上最先是想做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消费。我想把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是什么东西,做一个切口。聊着聊着就有人跟我讲,还精神,吃的问题比那个大得多,我开始做的时候想把食品当作一只麻雀,来解剖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002年下半年我开始做的时候,中国食品业一片太平,没有什么事。我本想打动别人的思想,最后打到别人的胃上。从头脑滑到了胃。我的书刚在《报告文学》上发表的时候,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就有人买到了,他们摘录了约两万字发在《书报文摘》,据说高层很多人都批了字,他们觉得我的书还是比较正面的。从这本书出版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恶意的评价。

  南方周末:写完《民以何食为天》以后,你还继续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么?

  周?:还在关注。我到各地演讲,国内国外跑了很多地方,具体的想法基本就是“自救”吧。就是要教会大家如何应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要教会消费者,更重要是教会加工者和生产者如何加工生产,当然这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也是民间的责任。农民如果不知道如何加工自己的食品,消费者如果不知道怎么消费,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觉得这是民间社会应该负起的责任。我在日本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在日本搞无公害农业,她就是一个家庭妇女,但搞得非常好,跟她周围的人十家八家联合,然后再跟附近的农场签订合同,说你们种粮食和菜的时候不放农药或者少放,按规定放,我们这几家人就上你那里采购。这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这个日本老太太是1970年代搞的,日本那时民族主义兴盛,人们说她是疯子,砸她家门,砸她家玻璃,烧她家东西,但是到现在,这样的机构遍布日本全国。中国现在也有,北京有个农场主,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台湾人陈礼贞,她在东郊搞了一个名叫又牛又绿、七十亩的家庭农场,跟日本一样,十几二十家人,都在那里定期采购,这样慢慢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食品安全的环境,我觉得这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改变食品安全状况,教会生产者、消费者应该学习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群体组织能力,这是对将来社会变革、变化的良性的促进。

 


最近有本<民以何食为天>的书风靡大江南北,里面所说的食品问题,触目惊心基本上可以与频出的矿难齐名了,特别是再加上最近的牛奶事件等. 出了这些事情之后,有些观点认为我们我们的监管等的法律漏洞也有很多问题,官僚,官场的风气等,例如最近三鹿的总裁的女儿写给大众的信,官员是怎么吃卡拿要的.但是个人认为更值得反思是我们的制度,为什么?因为官场的风气,官僚,换个地方做官,这些东东,不是最近才有的,一直已经存在了N多年,那么N多年来为什么我们过去没有矿难与食品问题,在<民以何食为天>的作者也承认我国的食品问题是由02年以后开始的,矿难等的众多问题也一样.我们不由不怀疑到底近几年我们失去了什么制度,实际上由毛哥与周爷建立的农村制度已经是比较好了,因为原有的兽医体系,里面起着预防,治疗,监督的作用.但是在一切市场化,效率化,自由化之下,我们把众多资源性的企业卖给了私人,把原有的内生性的预防监督制度全面私有化,后果是大家现在都能看到了,矿难与食品问题频发. 实际上从宏观上看我个人更担心的是,以后我们国家要到底付出多少的代价才能把这些伤害减到最低,医疗的投入肯定是要增加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牺牲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去满足我们的医疗系统,对着这个无底洞我们该投入多少,从上文的例子中我们已经看到食品问题对伟大的妈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有时我真是不知道当初鼓吹市场化,私有化的经济学家,以及为此实行改革的政治家们怎么去面对我们伟大的母亲与伟大的母爱! 有些事情我是无能为力的,我会睁大眼睛看着胡哥怎么去修那班人,去问问他们到底吃下去了多少.一些真相是要靠时间来大白的. 更搞笑的某位市场化的鼓吹手,在鼓吹的东东还被人认为是中华民族之大幸!哎呀!我怎么不知道还有个白求恩啊! 呵呵 (纯属个人胡言乱语,大家请勿对号入座!)

[此帖子已被 1 在 2008-9-19 19:58:5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1: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我不知道,就算菲律宾的例子没有问题,但美国等市场化私有化彻底的国家同样没有出现问题,那就说明逻辑上市场化私有化和这个问题没有本质关系。

国退民进并不意味着国家从所有领域退出,而是国家不应该与民争利。政府(相对于国家,我更习惯用政府这个概念)应该更多地从生产领域退出,更多进入公共品提供领域。如果1兄认为农产品防治属于公共品领域,那么说明政府将他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卸掉了。当然,我自己并不认为农产品防治属于公共品领域,或者说我不认为农产品防治永远是公共品领域,政府迟早应该退出。而监督检查才是政府真正应该承担的责任,但1兄假钞的例子就让我无话可说了,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印刷厂都应该国有?这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法治问题,市场化私有化应该以法治为基础,这应该是讨论的前提。

但我对政府更多的担心是,他多承担一点责任,却要扩张很大的权力;他限制一点权力,却要卸掉很多的责任。比如温铁军老师就提到过“在所有和农业相关的产业领域,凡属赢利的部分均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控制之内;凡属收入为负的部分均在农民手里。因此,加大农业投入意味着政府所控制的涉农部门可能会得到投资,而当这些投资要求一比一配套的时候,也就都会转化为农民负担。”而这难道不是体制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00: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讯消息 美国财政部19日晚间向国会递交提案,提议财政部长有权在不受干预的情况下购入房贷相关不良资产,一次性上限为700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19日分别宣布新措施,为总额约为2万亿美元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支持。

这两则消息一出来,我就想,呵呵,打兴奋剂也不能这么打法啊,这样是要要命的。

要谁的命?当然是要美国的命根子--美元的命喽。美国历来是财政赤字,这七千亿美金从哪里去弄啊,那两万亿的窟窿怎么填啊?没办法,只好开动印刷机了。但是,印刷机开动容易,后果可是难料。

美国最大的资源就是美元,保护美元的最有效手段是美军。这两样东西是相辅相成的,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为了维护美元的价值,美军已经无数次出动了。控制中东是常态就不提了,在99年欧元刚刚诞生之际,就用轰炸科索沃的手段来打击了一次;近期,再次为了打击欧元,就挑动格鲁吉亚去跳火坑。只是没有想到俄罗斯的反应会那么大,而且早就做好了预案,虽然普京在看戏,但还是在几个钟头内,变出了1千多辆坦克,将格鲁吉亚打的找不到北。欧洲刚刚想哼几声,在俄罗斯“检修”了三十个小时的天然气管道后也没有动静了。

美元要想坚挺,一是要资本对美国有信心,二是要资本对欧洲没信心,这两样缺一不可。本来大家觉得,美国虽然看起来坏,但欧洲好像看起来更坏,还是把钱放在美国放心。不过,现在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这个大型的印钞机开起来就好像停不下来了。

美元的贬值,带来了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一系列的涨价。黄金可以暂且不提,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却不能不管。虽然石油价格上涨会带来经济的衰退,但却会让那些石油炒家赚到一大笔,这最后的疯狂并不是其他原因,而是那些投行要脱手变现,来填补次贷的窟窿。为了顺利的脱手,按照我的理解,出动美军是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想,石油价格的高点应该是伴随着美军射向某地的导弹而到来。

呵呵,纯属猜测,纯属猜测,世界还是和平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1 发表于 2008-9-21 23:41:26 :

曹总,你几时转左做空头啦! 看来你接了夏总空客董事局主席个位了!

个人认为,此次宏观经济走出困境是靠对农业的补贴,依靠内在的自主内生性消费系统走出来的.虽然现在中国与全球经济面临很大问题,个人认为现在的滞胀依然是在轻度的范围内,明年是经济周期的底部(中国的十年正负一年),个人还是坚持原有的观点吧! 当然,个人分析肯定会存在错误,只要个人认为出错(肯定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前),会马上出来向大家认错,并作观点修正!

曹总,等你下次小聚!


许小年提到很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都没错。修改过来后经济会更健康。

我是乐观主义。

此次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前几步让我很有信心。股市有希望提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房地产的次贷-》金融危机的担忧-》信用衍生品贬值-》金融机构资产贬值-》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危机的担忧加剧-》信用衍生品再贬值-》金融机构再倒闭-》循环不息。。。

关键的问题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然而其价值确是由未来的经济预期决定的,因此某个时点上,价值几万亿的金融衍生品,价值是为零的。过去有价值,将来也有价值,只是在这个时点上,价值为零的,就象股票,有朝一日跌到1000点,也丝毫不奇怪。。。

如何价值投资,看来还是需要深入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3: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国会如果通过了,这些奇怪的衍生品可能会在适当的时候,用特殊的手段来体现其价值,否则,可以说,目前价值为零。所以本周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抉择。希望美国老百姓能以世界利益为重,而不要以自己家庭利益为重,但如果是我们自己,又会选择那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14: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value兄,如果我请你吃饭,花费了100元,这100元造成了事实上的消费,并进入了新的循环,从整个经济的总和来说,价值为100元的N倍。

如果我赌你一顿能吃10碗饭,赌金10000元。那么,请value兄说说这个赌约到底值多少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3 20: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value兄似乎很悲观。能具体谈谈?

我只知道,有结构性优势壁垒的企业在任何经济形势下,它的长期价值都不会贬值;此外,中国经济的需求面是不会减少的,只是供给的方式出了问题。这不奇怪,只是经济“螺旋发展”升级的必要过程。为何现在要经历“30年来改革开放总的危机呢”?

顺便一体,即使我知道明天要发生“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总危机”,我也不愿改变投资思考的逻辑和策略。因为无人能预测危机的具体过程,就跟无人知道股市如何走一样。不过,经验是,在危机中悲观的,才会遭遇真正的危机。

此外,按我的理解,价值不是某时点为多少的概念,而是个长期过程的总和问题,所以,应该也没有“以后价值为多少,现在价值为零”的问题,如果你真能知道它的价值的话。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9-23 21:01:4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3 21: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比较赞同阳光兄与曹总偏乐观的观点.而我个人看得还比他们乐观,咱们回忆一下,01年的时候米国的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有多少财富灰飞烟灭,但是那场东东,米国的感觉不就是场小感冒,破了之后,全球过剩资本不就继续入初级产品市场兴风作浪,大家再回忆一下那个时候媒体是怎么给米国下结论的吗?但是我们现在看看,媒体的结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米国依然是米国.研究了那么多场米国金融的危机,我个人到目前为止依然认为这场危机是在历次美元周期转折中最轻的,可能连一场小感冒都算不上,在这次次贷风暴中,米国的根基根本没有任何动摇! 大家再看看,现在各国资本的反应,大家几乎一致地去抄米国的底,网络股破灭的时候有谁去抄过呢,个人认为,各国政府里面的金融精英也是有料之人!(个人水平有限,以上分析仅为供大家从另一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已!)

个人现在考虑的是,我们国家的资源战略应该怎么去面对未来可能破灭的初级资源市场泡沫,用以应对未来的重工业化的进程. 个人认为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可能是我们的看法发生了一些偏差,例如,大家可能都觉得的银行股被贱卖,中国略有碍所失,但是可能我们忽视了我们一些的所得,其实各种股权的交易中,实际上只是大家在玩过家家,到最后是各取所需.就如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肤浅的男性总是看见美女就流口水,当我们见到米国得到美女做LP的时候,心里就有些不好受,那个悔呀!哎! 而实际上中国是拿了一个最合适的,贤惠,顾家,温柔的MM做LP.

当然如果找到象SNOW和ICE那样,美丽,睿敏,魅力,优雅,漂亮,气质,温柔,贤淑,聪惠,高贵,独特的做女友,那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此帖子已被 1 在 2008-9-23 21:35:0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2:10 , Processed in 0.0224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