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巴菲特、林奇等大师把时间主要花在把握和挑选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上,而很少做“波段”,也是在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索罗斯则似乎又是有所不同,是另一个“品牌”类型。 在经济生活中,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品牌”的差异化。“巴菲特品牌”代表的是,一生中只要寻找“几只好股票”,就能达到远远超越市场的收益,他何苦还要用我们目前所理解的“打工赚差价”的低等品牌呢。但是可以相信,出道之初他做“波段”会多一些的,现在吗,就只是是“顺手牵羊”而已了。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投资方法,这也是福探反复强调的呀。论坛里有人提到福探的“偏执”,我倒是感觉投资是“孤独”的事业,高手所谓的“偏执”更可能是一种境界。 有东坡诗词为证,“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