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大国寡民

全球风能利用到2010年将翻一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7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align=center>专家认为:国家应出台鼓励风电国产化政策</DIV>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15日表示,国内风电产业市场前景诱人,但是风险很大,企业投资还需慎重。

朱俊生称,按规划到2010年风电装机总量达到500万千瓦,未来两年将有1600台1.5MW的市场,产值150亿元。到2020年风电装机总量3000万千瓦,17000台1.5MW的市场,产值1500亿元。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中可批量生产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朱俊生说,除新疆一厂家可以批量生产750千瓦的设备,其他厂家还不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兆瓦级尚在试制阶段,引进技术处于样机阶段。许多家公司虽进入该市场,但没有整体规划。

现在,国内风电制造企业已经超过30家,存在重复引进,同水平竞争,只重整机,轻零部件制造的问题。虽然,风电设备叶片发展相当快,能够批量生产,但是,风机零部件很缺乏。

“风电产业风险很大要慎重进入。”朱俊生说道,“过去招标形成的低电价使投资者感到茫然和困惑,加上设备供应紧张,价格不断攀升,国产设备竞争力有待增强。技术上尚未具备大规模总体设计能力,零部件加工能力比较薄弱,与国外有差距,大部分技术是引进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分工也不是很明确。”

朱俊生认为,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市场环境非常恶劣,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实践经历的积累。加上一次性投资大,风险大,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世界上五大电力名牌企业全部在中国建厂,竞争非常激烈。

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朱俊生认为,能否给国内企业成长和发展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国家应出台鼓励国产化的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0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之前我国将进入风电大发展时期

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19日在向“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提交的论文中说,2010年之前,我国将进入风力发电大发展时期。

贺德馨在这篇题为《风能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的论文中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兆瓦,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带动风电产业步入快车道。
贺德馨指出,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将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万兆瓦,并冲击5万兆瓦,届时风电的成本将接近传统发电方式。到2030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万兆瓦,风电将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逐渐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支柱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其他领域。

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91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2599兆瓦。

国家发改委昨天(9月4日)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称,预计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任务,将需总投资约2万亿元。《规划》指出,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目前,可再生能源规模只有8%。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并且受到政策支持,未来5-10年内风电设备市场都将随风电发展而快速增长,值得重点关注。而且,根据国际经验来看,风电发展迅速的市场中,相关的风电设备企业也能够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行业整体增持评级。

目前,进入该领域的上市公司较多,但多数在市场需求集中的兆瓦级别产品上仍处于开发阶段。未来,能够更快地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胜出,成为行业龙头,最大程度分享行业成长带来的业绩提升作用。风电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仍有不确定性,积极寻找其中有可能胜出的公司,将能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

当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预计2020年前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将以20%的增长率增长。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进一步确认:届时风电装机可达到12.6亿千瓦,风电电量达3.1万亿千瓦时,占2020年总发电量的12%。

这一惊人的数字,不仅吸引了国外设备制造商的眼球,也煽动起我国设备制造商投资的热情。然而专家预言,风电建设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并非坦途,风机制造商尚需规避技术风险。

我国的风电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1990年,是我国风电项目的探索和示范阶段,其特点是项目规模小、单机容量小;第二阶段是1991~1995年,为示范项目取得成效并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是1996年后,为扩大建设规模阶段。

截至2005年底,我国除台湾省外建成风电场62个,安装风电机组1864台,总装机容量为126.6万千瓦,排在世界第8位、亚洲第2位。

截至2005年底,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份额的3/4被国外设备厂商占据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09: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正式实施,风电行业各环节受益 

  《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了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规定。将有效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范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行为。

  根据这一措施,电力监管机构具体对涉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八个方面实施监管。包括电网企业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工程的情况、电力调度机构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况、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量的情况等。

  《办法》规定:电力监管机构对电力企业、电力调度机构违反国家有关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规定的行为及其处理情况,可以向社会公布。《办法》同时明确,除大中型水力发电外,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不参与上网竞价。

  银联信分析:

  风电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1、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风电设备市场需求巨大

  2006年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欧盟25国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比例达到5.4%和3%,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行业开始进入快车道。据统计,2006年,我国(除台湾)新增风电机组1454台,装机容量133.7万KW,与2005年同比增长165%。

  根据发改委的目标:201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装机的预测受到政策、电价、设备商的能力等很多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判断,风电的发展速度将会远远超过发改委的预期。

  我们预测:2007、2008、2009、2010年的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可以分别达到240万千瓦,300万千瓦、400万千瓦、500万千瓦左右,到2010年累计风电装机预计达到1700万千瓦。这就给风电设备厂家带来了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而2010年之后,我们认为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厂商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面临的是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2)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我国风机制造业总体来说集中度较高。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2006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337MW,由国内外12家风机制造商提供;我国风机市场前四家和前八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分别为85.41%和98.22%,高于全球风机制造市场的集中度。但是由于风机制造业的竞争格局远未稳定,我们预计随着更多的企业的加入,风机市场集中度会有所下降,更长期看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和并购的增加,我国风机制造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2、风电行业面临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风电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行业运行平稳,在风能产业链中,风机零部件制造、风机制造及风电场的运营三大环节都有投资机会。当前,主要面临以下发展机遇:

  (1)风机零部件环节

  在风机零部件环节,国家政策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要按章纳税。再加上国内的风机目前仍以低单机容量风机为主,相关零部件制造技术的突破相对比较容易。因此,作为风机核心部件的轴承、叶片及齿轮箱因为具有相对高的技术壁垒,占整机造价比重大而受益最大。

  (2)风机整机组装领域

  在风机整机组装领域,我国MW级以上风机很快将成为主流。兆瓦级机组与千瓦级机组相比较的优势主要是风轮扫掠面积离地面更高,在同样的地点可获得的风能更多,单机容量大的机组有条件采用更先进的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其部件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较好。虽然兆瓦级机组发展初期经济性不如百千瓦级机组,但是随着技术成熟和批量增大,成本会降下来。在欧洲市场2001年兆瓦级机组的份额超过50%,2003年超过70%,2004年主流产品已升到2MW以上,代表了市场的发展趋势。2006年,我国新增风机市场MW级以下占70%,但随着我国的新上的整机厂商逐渐开发出MW以上机组,我国的MW级风机占每年新增比例将会迅速增加。

  此外,尽管在中国,国外风机商占据了70%的份额,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厂商完全没有机会。由于制造成本的优势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出现1至3家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厂商还是非常可能的,除去最具竞争力的金风科技外,目前有积极动作的是华仪电气和湘电股份。

  (3)风电场运营领域

  在风电场运营领域,过去几年中,由于税收及财政补贴政策不持续、风电上网配套落后及风电场开发无序,大多数风电场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态。展望未来,随着风机单位千瓦的造价因技术进步及风机整机的供求格局而呈下降趋势,世界风能协会预计,全球范围内的风机单位千瓦成本将由目前的950美元下降至2010年的650美元,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500美元。

  3、银行信贷机会投资提示

  随着《办法》的实施,无疑对风电行业是一利好消息,解决了困扰相关企业的后顾之忧。这必将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积极性。此外,从风电行业整个产业链来说,产业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刺激风机零部件、整机组装和运营领域的投资热潮。虽然与传统能源相比,它的成本仍然偏高,但随着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环境压力的加大,我们预计,未来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异常明朗。

  在当前风电行业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作为风机关键基础件的轴承、叶片、零部件等将会是行业景气度的最大分享者,对行业龙头企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必须乘势而上;对于中小规模的公司,选择有实力和潜力的公司则是上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8 13: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风电产业投资迅猛增长

9月26日上午,吉林通榆国家特许权风电项目L16线A083号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国电集团所属龙源电力集团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58万千瓦,成为我国首家风电装机突破100万千瓦的企业。与此同时,全球最大风力发电系统供应商维斯塔斯(Vestas)在天津的两座新工厂也在9月25日正式投产。

  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6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105%。部分专家认为,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偏爱吸收外资,不注重自我造血,在叶片、齿轮箱、塔架等零部件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民族风电产业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风电产业“大干快上”

  龙源集团已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成风电场36座,风电装机1279台,并网送电累计35.13亿千瓦时。根据规划,龙源集团风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将达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500万千瓦。

  9月26日,由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项目在陕西咸阳市沣河新区签约,项目一期投资规模约20亿元,达产后年生产500台风力电机机组,预计年产值60亿元。

  随着近日新一批风力发电机组在辉腾锡勒风力发电基地吊装成功,内蒙古已建的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万千瓦。

  外资企业也在国内跑马圈地。维斯塔斯在天津的两座新工厂将完善其在天津的桨叶生产能力,并将为维斯塔斯1.8兆瓦和2兆瓦级风机生产发电机、机舱和轮毂等部件。

  2005年6月,维斯塔斯在天津开发区投资3000万美元,生产2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2006年9月,公司增资到6600万美元,主要用于叶片项目二期、机舱和风机发电机项目的建设。2006年,维斯塔斯占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份额的23.4%,今年上半年更是以22%的新增市场份额居于领先位置。

  亚洲企业也不甘落后。今年9月20日,韩国重山风力株式会社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重山风力设备有限公司开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风电塔架年产量将达750套,跻身中国乃至亚洲风电塔架制造先进行列。

  发展过快蕴藏风险

  面对各地大干快上风电产业的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说,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这需要警惕,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也表示,超乎寻常的发展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倪维斗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不是急于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建设很多风场,而是要集中力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1.5MW?3.0MW),在风机整体优化、气动设计、强度疲劳、振动、长期可靠运行、控制、材料制造等方面掌握关键技术,在3-5年后给市场提供和国外机组相当水平的大型风电机组。“各地一哄而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都在做风电整机,运作模式都是找一个外国合伙人,把我们自己已经多年积累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风电产业‘边缘化’了。”

  他指出,近几年风电发展投入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培植我国自己风电产业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宁愿增长慢一些,给我国风电产业这个‘小母鸡’多一些食吃,以便将来满足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需要。”

  倪维斗认为,中国有大量的耗能工业,如氯碱(每吨耗电3000kWh)、电解铝(每吨耗电15000?18000kWh),这些工业都由电网供电,且要从高压交流通过降压、整流转换成低压、大电流的直流电。他提出,是否可以设想由风电“直供”这些耗能企业,而不通过并网?这样就可以免除并网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风电上网所需的复杂设备。

  他认为,可以不使用齿轮箱,不需要转速调节和昂贵的发电机控制,使风电设备造价大幅度降低。这种非并网风电和目前世界上正在迅速发展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在思路上有相通之处,即能源的利用和转换尽量贴近用户的需求(从地域、从用能形式)。“总之,应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走出我国自己风电发展的路子。”倪维斗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8 09: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价附加补贴将到位 风电有望加速发展

本报记者 阮晓琴

  发改委、电监会日前发布《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国风能协会相关人士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制度正式实施。

  从出台《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到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我国连续出台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大政策,对此,中国风能协会不愿具名人士称,全球气候变暖,作为火电占比最多的国家,中国也希望向世界展示:力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风电可能突破目标

  2006年初,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发改委先后颁布《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6月,对除农业生产外的销售电量每千瓦时征收1厘钱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2006年,我国已按规定收取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以风电厂为例,由于发电成本高,风电厂经审定的电价一般高于火电电价。按发电费用分摊办法,高于火电价格的部分需要向全国用电户征收,再把征收的钱,按发电量多少分摊给风电厂。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收取的附加费一直未下发到相关企业

  而根据这次发布的《通知》,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38个发电项目的支付补贴电量和补贴金额,涉及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其中,受补贴的风电项目占133万千瓦,占比近95%,获补贴2.27亿元,占87%。《通知》已要求电网企业限时结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费(含接网费用补贴)。

  中国风能协会相关人士认为,补贴到位,会促进企业建设风电项目的积极性。有关人士认为,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风电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从当前的风电建设速度来看,很可能会突破这一目标。

  谨防各省定高电价

  《通知》提出电价附加配额交易。即对所收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金额小于应支付电价补贴金额的省区,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短缺金额颁发同等额度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配额证,以电网企业之间配额交易的形式实现附加资金的统一平衡。

  中国风能协会人士认为,从政策来看,建越多风电项目,可以从全国争取到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资金,这一政策将激发各省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这可能会带来另一问题。即各省为争取更多的资金,给可再生能源项目定一个较高的电价。

  以风电项目为例,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实行国家定价,5万千瓦以下的实行各省定价。由于超过火电部分的价格实行费用全国分摊,各省在定风电价格时,会偏向于定一个高价,这样,即可利于本省企业的发展,同时又不需本省用户买单。

  中国风能协会人士表示,上述情况在实际中出现过。国家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虽然在制度上尚未有硬性规定,但在实际审查各省报备的风电项目电价时,一般不允许搞一个高价格,或者会确定一个国家分摊的上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1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全球风电市场 中国将成为领军角色之一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型能源,具有十分明显的环保效益和综合效益。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这份全球产业蓝皮书指出,2020年风力发电将达到总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将为世界提供12%的电力。与此同时,这种清洁能源将向地球大气层减少将近1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份报告中列举了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将扮演领军角色的13个国家,中国名列其中。此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巴西、印度、菲律宾、土耳其、波兰也榜上有名。风电在这些国家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们是实现12%目标的希望所在。

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中国正逢发风电的大好时机。按“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中国风电市场将越来越大,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指日可待。

被世界寄予厚望的中国,去年底之前建成完工的43个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达到76.4万千瓦,比前一年底增长了34%。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的项目主任喻捷认为,目前的增长只是预热,明年初将要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才将真正启动中国风电业的引擎,使这个产业驶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5: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认为风电产业“大干快上”蕴藏风险


9月26日上午,吉林通榆国家特许权风电项目L16线A083号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国电集团所属龙源电力集团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58万千瓦,成为我国首家风电装机突破100万千瓦的企业。与此同时,全球最大风力发电系统供应商维斯塔斯(Vestas)在天津的两座新工厂也在9月25日正式投产。

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26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105%。部分专家认为,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偏爱吸收外资,不注重自我造血,在叶片、齿轮箱、塔架等零部件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民族风电产业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风电产业“大干快上”

龙源集团已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成风电场36座,风电装机1279台,并网送电累计35.13亿千瓦时。根据规划,龙源集团风电装机容量到2010年将达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500万千瓦。

9月26日,由上海众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项目在陕西咸阳市沣河新区签约,项目一期投资规模约20亿元,达产后年生产500台风力电机机组,预计年产值60亿元。

随着近日新一批风力发电机组在辉腾锡勒风力发电基地吊装成功,内蒙古已建的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00万千瓦。

外资企业也在国内跑马圈地。维斯塔斯在天津的两座新工厂将完善其在天津的桨叶生产能力,并将为维斯塔斯1.8兆瓦和2兆瓦级风机生产发电机、机舱和轮毂等部件。

2005年6月,维斯塔斯在天津开发区投资3000万美元,生产2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2006年9月,公司增资到6600万美元,主要用于叶片项目二期、机舱和风机发电机项目的建设。2006年,维斯塔斯占我国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份额的23.4%,今年上半年更是以22%的新增市场份额居于领先位置。

亚洲企业也不甘落后。今年9月20日,韩国重山风力株式会社总投资3500万美元的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开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风电塔架年产量将达750套,跻身中国乃至亚洲风电塔架制造先进行列。

发展过快蕴藏风险

面对各地大干快上风电产业的格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说,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这需要警惕,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也表示,超乎寻常的发展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倪维斗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发展的关键不是急于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建设很多风场,而是要集中力量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1.5MW?3.0MW),在风机整体优化、气动设计、强度疲劳、振动、长期可靠运行、控制、材料制造等方面掌握关键技术,在3-5年后给市场提供和国外机组相当水平的大型风电机组。“各地一哄而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企业都在做风电整机,运作模式都是找一个外国合伙人,把我们自己已经多年积累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风电产业‘边缘化’了。

他指出,近几年风电发展投入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培植我国自己风电产业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宁愿增长慢一些,给我国风电产业这个‘小母鸡’多一些食吃,以便将来满足大规模风电发展的需要。”

倪维斗认为,中国有大量的耗能工业,如氯碱(每吨耗电3000kWh)、电解铝(每吨耗电15000?18000kWh),这些工业都由电网供电,且要从高压交流通过降压、整流转换成低压、大电流的直流电。他提出,是否可以设想由风电“直供”这些耗能企业,而不通过并网?这样就可以免除并网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和风电上网所需的复杂设备。

他认为,可以不使用齿轮箱,不需要转速调节和昂贵的发电机控制,使风电设备造价大幅度降低。这种非并网风电和目前世界上正在迅速发展的分布式热、电、冷联供在思路上有相通之处,即能源的利用和转换尽量贴近用户的需求(从地域、从用能形式)。“总之,应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走出我国自己风电发展的路子。”倪维斗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1 15: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能源业:补贴仅是扶持可再生第一步


近日,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发布了《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制度正式实施。但有关专家认为,对上网风电进行补贴仅仅是国家扶持可再生能源的第一步,相关政策尚须细化。

据了解,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38个发电项目的支付补贴电量和补贴金额,涉及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其中,受补贴的风电项目占133万千瓦,占比近95%,获补贴2.27亿元,占87%。

补贴仅为扶持第一步

2006年初,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发改委先后颁布《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同年,我国已按规定收取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但由于没有实施细则,收取的附加费一直未下发到相关企业。此次《通知》要求,相关电网企业要限时结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费(含接网费用补贴)。

《通知》明确指出,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发电项目38个,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5个,总装机容量1940.8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工程5个。《通知》同时要求电网企业限时结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费(含接网费用补贴)。

但仅仅补贴是不够的。专家认为,风力发电的风险还在于,风能资源的测量和上网销售的电量都有误差。业内人士称,从测风数据收集、风能资源评估到项目未来20年运行期上网电量的预测,即使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收集到完整准确的测风数据,利用最新版本的专用软件计算,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已建风电场实际的年上网电量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预测值对比,普遍要低20%。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至今尚未认真研究清楚,对投资者就是很大的风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由于当前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还在初期发展阶段,政策的推出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细化。

风电至今依然亏损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即风电界俗称的“7号文”。该文件规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而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世界风能理事会共同发布的《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从2003年9月我国开始实施风电特许经营权项目招标到2006年9月,共组织了四期招标涉及11个风电项目,中标的几乎都是报价最低的投标商,其上网电价在每千瓦时0.382元到0.519元之间,而风电的合理价格应当为每千瓦时0.6元左右。

一方面,多个省份将风力发电列入自己的规划;另一方面,发出的电不是没有市场,就是无法盈利。《报告》认为,国有电力企业愿意出低价竞标,可能与正在讨论中的强制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的政策有关。考虑到国家可能会对可再生能源占电力企业发电量的百分比作出规定,所以电力企业急于“跑马圈风”。

与风电类似,中国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大概在4.5元/度左右,相比不到0.3元/度的火电上网电价,高出十余倍。有专家认为,中国应该效仿德国,对上网的光伏发电实行全部政府收购、固定收购价格的制度。而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可再生能源电费分摊的办法规定,对于高出火电电价部分,通过向电网客户分摊解决。但是在国家提出相应补贴办法之前,大部分电网公司对于高价购进太阳能电量仍然比较消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5 22: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价分摊补偿制度实施 风电发展提速

实行上网电价补偿制度是众多风电厂商集体发力的关键,也是我国风电产业获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此次《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的发布,标志着风电发电费用分摊补偿制度正式实施,风电产业的发展将再获突破。?

一度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其电价分摊补偿政策目前已有眉目。近日,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发布《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业内人士认为,《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费用分摊补偿制度正式实施,风电产业的发展有望再次提速。

  风电发展将再获突破

作为政策导向性很强的新兴产业,风电的发展风光无限。“风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政府最关注、最支持的项目之一。”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从《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围绕如何让风电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台的众多利好政策,让风电上下游厂商产生了空前的热情。

2006年年末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提出风电实行标杆电价加补贴电价的方案后,风电投资商、开发商纷纷鼓足了干劲,推进风电场项目和风电设备的开发制造。2006年,国内风电市场创造了新增装机50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254%的纪录,其中进口机组占72%,国产机组占28%。

“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绩,得益于政府打破了风电发展的制约瓶颈,实行上网电价补偿制度,这是众多风电厂商集体发力的关键,也是获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赛迪顾问新能源分析师邱世明表示,此次《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颁布,标志着风电发电费用分摊补偿制度正式实施,风电产业的发展将再获突破。

根据《通知》,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金额合计2.6亿元,包括38个发电项目的支付补贴电量和补贴金额,涉及装机容量141.4万千瓦。其中,受补贴的风电项目占133万千瓦,比例达95%;获补贴2.27亿元,占87%。《通知》要求企业限时结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费。

施鹏飞认为,补贴到位,将会激发企业建设风电项目的积极性。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从当前的风电项目建设速度来看,很可能会突破这一目标。

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

据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的风电机组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低约20%,但目前我国只能成批生产国外10年前的产品,且技术差距还在拉大。业内人士认为,原因主要在于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比较薄弱。

施鹏飞介绍说,目前国内风机产品大都采用的是“定桨定速”技术,如同电视产业中的黑白电视。当前国际主流的“变桨变速”技术,如同电视产业中的彩色电视。这样形象的比喻能看出目前我国风机产品与国外的差距。

目前,在我国风机产品中采用“变桨变速”技术的非常少。“要扶植这个‘幼稚’产业,赶上当前国际主流水平。除了国家科研和产业支持的资金外,应从政策上和法规上给予风电项目比常规电源项目投资回报率略高的上网电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培育出健康的风电市场。”施鹏飞表示。

“风电投资成本本来就较高,如果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激励政策,不核定上网电价,实行费用补偿制度,当初我是不会投资风电的。”一位风电投资者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合理补偿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出台强力措施,并且落实到位。这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毕竟投资是需要获得回报。

热议分摊补偿制度

对于近日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价分摊补偿制度,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肯定。新疆金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260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近105%,但这还不到全国电力市场总装容机的1%,即使2020年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占届时电力市场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也只有2.5%。在总量如此微小的情况下,将风电与常规电源上网的电价之差在全国用电量中进行分摊,按每度电高于常规电源平均上网电价0.25元计算,分摊到每度电也只有1厘钱左右。因此,我国庞大的电力市场为风电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消纳空间,使风电产业可以在市场可承受的前提下到合理的较高电价得到发展。

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所长姚兴佳表示,这样的分摊补偿制度能够较快培育风电设备制造能力,长远经济效益将非常显著。“丹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除了给予风电较高上网电价外,还给用户购买风电机组30%的补贴。今天全世界有40%的风电机组是从丹麦进口的,显示出当时政策的战略意义”。

GE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业务副总裁维克托?阿巴特认为,在各类新能源中,风电受到了中国高度的重视,各种配套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使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此次的分摊补偿制度将会给更多的风机制造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GE等外商普遍看好中国的风电市场,并希望中国政府能给予风电更大的发展空间。

施鹏飞表示,从战略上看,我国风电发展到2020年将会达到装机总容量3000万千瓦、2030年达到1亿千瓦。随着各种配套政策日益完善,风电成本将会“十分接近”常规电源,风电上下游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7 1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风电发展迅速北美亚洲领跑

据报道去年价值230亿美元的风电装机投入运行。世界风能协会(GWEC)日前称,到本世纪头10年末,由于中国和美国市场需求旺盛,世界风电装机将以年19%的速度增长。即便如此这也比2002-2006年间年24%的速度低,全球风能协会称。到本世纪头10年底,这个市场将翻一番。尽管看到过去的增长,他们估计最大发展还在后面。GWEC主任称,到本世纪头10年末,风电累计装机预计将达到149.5吉瓦,比2006年末的装机水平几乎翻了一番还多。

去年全世界有价值230亿美元风电新增装机上线,使总装机水平增加了25%,达74吉瓦以上。尽管欧盟现在是风电主要市场,但该协会称,亚洲和北美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一方面美国市场到201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市场,另一方面亚洲市场也超过所有增长估计,这要感谢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4 11:39 , Processed in 0.0222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