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与悲伤时的贝多芬音乐 一次与朋友闲聊,欢乐与悲伤时听什么音乐好?我说,对我来说,欢乐与悲伤时都要听贝多芬音乐。 贝多芬音乐里,不仅有激人奋进、崇高伟力的热情音响,更有沁人心脾的柔美世界的和声。就我个人而言,贝多芬音乐,不仅是情感的港湾,也是理性与智慧的栖息地。贝多芬音乐,逐渐成为我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这一辈子能接触到且能与贝多芬音乐为伴,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因为无论在悲伤还是欢乐中,贝多芬音乐都能给予我希望、信心、勇气和人生的启迪,让我感到生活的价值。 贝多芬的音乐里到底有什么?这本来是用文字写不出来的。就像一个婴儿,只能通过“呀呀”之声来表达对周围的感受,在贝多芬音乐面前,任何言语顶多只像这种“呀呀”之声。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D大调) 贝多芬的每部交响曲我都曾“最喜欢”过。这部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我最后听的,是在大学四年级快毕业时。在此之前,我已被其他八部交响曲感动过无数次。世上还有什么贝多芬式的旋律声响?没有出乎我的意料,贝多芬的这部似乎不很有名的交响曲,在熟悉后就一直浸入我的灵魂中。 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中,要数《英雄》、《命运》、《田园》、《第七》、《合唱》等,是的,在很多重大时刻,这些音乐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们的选择,就像1990年两德统一时,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成为就成为德国人共同的心声。但是,对我来说,多少次在身心困乏或者情绪单调时,脑子里更愿意响起的,却是像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慢板旋律,一种对生活的眷恋、思索和始终天真的希望之情。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是在贝多芬人生中面临第一次重大打击??因耳聋写下了要自杀的遗书后,重新振作起来时所写的一部交响曲。在这部交响曲中,我丝毫听不出悲观绝望的声音,反而是洋溢着信心、热情和光明的旋律。在我看来,仅这一部交响曲,已足以使得贝多芬成为贝多芬!无论悲观还是乐观时,贝多芬第二交响曲里都有共鸣和知音。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F大调)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也是一部似乎并不“很有名”的交响曲。但请注意,当有人说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似乎比他热情似火的第七交响曲要“差”或是贝多芬创作的一个“低谷”时,贝多芬这样篾笑道:那是因为第八交响曲要优秀得多! 第八交响曲属于贝多芬中晚期的作品,是在他一生总结性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前的“歇息”。这时的贝多芬,没有家庭,疾病缠身,虽作为一名世界性的作曲家名声鹤起,但却与世不容,通常人们的“欢乐”似乎已与他无缘,但这部作品却被认为是一部舞蹈性、欢快的交响曲。不过,如果以为这是一部单纯的欢快之曲时,那可能要大大贬低这部伟大的作品了(比如,论舞蹈欢快性,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才是王中王的作品)。当然,这部交响曲如果仅以节日里的舞蹈意义上来欣赏,也有其欢乐戏谑的意义,但这却是在经过多少人生波折后才会有的海阔天空般的嘻笑。 人生在世,常会经历多少的遗憾和伤心,对我来说,沁入到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中,却会感到这是生命赐予的宝贵礼物,是在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的洒脱与神游气和;在经历了种种误解和人生的戏弄后,贝多芬第八交响曲给人的是那种笑而不争的豁达和自信。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古典音乐宝库里,很难说某个曲目堪称是同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但贝多芬的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却几乎毫无争议地被誉为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一首。对我来说,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情感上的圣乐”。无论是悲伤还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像牧师,也像恋人给予我抚慰和启发。 贝多芬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在他一生中“最明朗”的日子??他与他的学生、一位伯爵女儿恋爱期间写下的,(期间,他也创作了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第四交响曲》和奔放热烈的《热情奏鸣曲》等)。以此来看,这部协奏曲似乎是他对恋人的倾诉,但在我看来,这部协奏曲已远远超过了个人恋情的意义。全曲旋律优美、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可谓普世的人类精神美的写照,是西方古典艺术对人性中浪漫的爱和美的代表,也与中国古典艺术中“乐而不淫、悲而不绝”的文化之魂相一致。 …… 悲伤和欢乐,其实都是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在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里,悲伤可以神奇地转化为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力量,让人更加洒脱、热爱生命而非悲观厌世;而欢乐则更是生命本性美好的抒怀。在贝多芬音乐里,悲伤和欢乐都是那样揪心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