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由平安巨额融资想到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6: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世界各地的传统金融巨头纷纷出问题,巨无霸花旗大亏、美林大亏、瑞银大亏、甚至离我们最近的汇丰也爆出1240亿美元“天文数字”的次级债窟窿的消息……

为什么那么老牌、已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金融市场的风险考验的世界最佳和最大的金融企业都纷纷出问题?

我觉得,这不能用“管理层”、“领导人”、“股权结构”等来解释。如果这些企业的CEO们还要出问题,那么地球上不可能有比他们更适合更高明的人了。

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在这个行业的商业游戏规则上。是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们长期必然的结局,是金融世界这个“生态圈”必然的结局。凡是用到杠杆获利的,最终必然要被杠杆算账。

对我们投资人的启示是:寻找那些一不会死??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下;二不会被限制死??在有限的市场里有其发展空间的强势企业。这就要求其拥有坚强的经营链,既能抵御各种市场环境因素,也能抵御竞争对手的侵蚀。

这样的企业,难寻!所以,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巴菲特的一个人一辈子能找到3、4个这样的企业就足矣的道理。而在找不到这样的企业前,寻找那些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具有这样特征的企业,也许相对容易或概率大一些。

金融地产,在我脑子里似乎一直都不是让我能安心睡好觉的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6: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杠杆的威力,摘录段文章.

两年前有一位年轻人叫John Paulson,?对美国房地产知识有限,只凭直觉认为太贵,希望成立一个对冲基金去赌美国楼价下跌。一般人都笑?系傻仔。?几经辛苦,基金终于筹组成功,去年却赚过百亿美元纯利,?自己亦赚30亿到4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内以最短时间赚取最多蚊年(money)人。但?唔敢大事庆祝,因为?知道楼价回落令唔少人受伤,?决定捐款1500万美元畀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一个协助因房屋被没收而要求助机构)。?甚至唔知点样处理突然而来财富,因为成立基金原先目的只奢望证明「群众经常睇错市」。依家?聘请格蛇(格林斯潘)做顾问,协助处理突然而来巨额财富。

美国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6: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我老婆一个女同学,虽说是名校研究生,也在中金等机构历练过,但从未做过投资.大概去年跳到平安资产,一上手就是管理200亿的股票投资。问她如何管理,笑言投资很简单,看看报告,买买蓝筹。感兴趣的是很想跳到合资基金,因为平安“太复杂”。

这个例字既说明不了问题也能说明点问题。

起码有一点,牛市中平安们即使赚再多的钱,如果把它们资本化来估值都将会是巨大错误。这个利润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脆弱。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8-1-31 16:23:2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0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扩张与差异化的关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6: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up欢迎光临博罗论坛,网址:http://BLBBS.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19: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aa33 发表于 2008-1-31 16:15:48 :

讲到杠杆的威力,摘录段文章.

两年前有一位年轻人叫John Paulson,?对美国房地产知识有限,只凭直觉认为太贵,希望成立一个对冲基金去赌美国楼价下跌。一般人都笑?系傻仔。?几经辛苦,基金终于筹组成功,去年却赚过百亿美元纯利,?自己亦赚30亿到40亿美元,成为华尔街内以最短时间赚取最多蚊年(money)人。但?唔敢大事庆祝,因为?知道楼价回落令唔少人受伤,?决定捐款1500万美元畀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一个协助因房屋被没收而要求助机构)。?甚至唔知点样处理突然而来财富,因为成立基金原先目的只奢望证明「群众经常睇错市」。依家?聘请格蛇(格林斯潘)做顾问,协助处理突然而来巨额财富。

美国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啊.


呵呵,John Paulson是年轻人,天才+奇迹?也许在索罗斯眼里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后生仔吧。

网上的东西总是讹以传讹,转一点他的背景给大家看看吧,其实我记得新华网那篇原文也说得很清楚啊?!
======================================================================================
John Paulson is a hedge fund manager based in New York City.

Paulson received his BS in Finance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s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his MBA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He is 51 years old and is married with two daughters.

He is President of Paulson & Co Inc., New York. Paulson & Co. has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s of June 01, 2007) of $12.5 billion (95% from institutions) and has 45 employees.


Predicting the sub-prime meltdown
John Paulson is benefiting from the subprime fallout, like Andrew Lahde’s California-based Lahde Capital, Julian Robertson’s "Tiger Cubs" (formerly known as "Tiger Management Corp.")[1] , Prem Watsa's Canada based 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 and Michael Burry's Scion Capital (White Mountains Insurance Group is a minority investor in Scion Capital LLC), they have shorted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and other mortgage derivatives.

According to Bloomberg magazine, Paulson & Co Inc was the highest fee earner for 2007. His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made a stellar return of 340%, generating fees of $1.14,billion, by successfully betting against the housing bubble. Combined with performance fees from his other funds, the firm's total fee for 2007 was $2.685 billion.


Paulson is a member of the Forbes 400.
======================================================================================

还有,拜托老兄以后发言不要用粤语谐音来说话,令到外省的朋友不知道这是什么鸟语,虽然我本人睇得明你讲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领导层,我认为更具有客观因素的是股权结构,这个问题巴老师有过专门的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09: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媒体报道,平按高层对再融资有了新态度:
1、市场误读了平安的融资意图。平安想进行海外收购,但是现在收购的目标不便披露,这让很多投资人“误以为”是在恶意圈钱。
2、等市场好了以后再考虑融资。
看到上述表态,让人遗憾和苦笑。人曰:有多大力办多大事。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资金实力和手段,却老想着蛇吞象。照此,用友何不想收购了微软或歌谷,一举成为世界软件界老大?被收购对象被低估所以应去融资收购?人家雅虎还嫌自己的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了(微软收购时雅虎这样说),用友可以来个增发1亿万,将人家全部收入囊中,不也“为国争光”了吗?
有些企业从小发展到了某种规模,这个时候往往利令智昏,高估自己,根本不去反思一下到底自己已取得的成就是时代的产物还是本身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必然所致,而总想着怎么能够“一步登天”,提前实现“宏伟蓝图”。中国那些昙花一现式的企业,几乎全是这个模式,到头来衰落时却归于“行业出问题了”。
等市场好转了再融资?市场是那么好糊弄的?做金融的企业,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如果媒体的报道是真的话,这样的“金融企业”不再关心也罢。

如果是嫌A股股东素质低,总是“误读”平安的“鸿鹄之志”,那么既然是要做海外收购需要外币,为什么不在香港股票市场(平安有H股)来个大融资,你那个“素质高”的大股东汇丰不是举双手赞成平安的大融资吗,好啊,在香港来个定向增发,全部让汇丰吃下,既能达到收购海外“低价资产”的战略目的,又能成全汇丰增持的目的,又让A股股东做享一回“溢价发行”后净资产的增值,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
如果以为A股市场的投资者的智商比H股的低所以容易圈钱,那么平安来A股上市,实在是一大败笔。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2-27 9:26:0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3: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思考不到这么深刻,只有顶的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9 1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企业领导人的问题

我相信上面三个企业的董事长去了另外一个同行业的公司,基本上也可以肯定会成功

正如巴菲特曾经说过比尔盖茨就算买热狗起家,不做IT行业,也能够成为亿万富翁一样

所以在中国如果没有实际上的企业制度优势的话只能考虑领导层的优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22 , Processed in 0.0218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