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吴佳平

帕尔迪“ST”了,那万科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2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万科ST了,岂不是太可笑、可悲?无法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1 13: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承认万科的销售费用带来的影响可能较小。但财务费用由06年的1.4亿元猛增到3.6亿元,升幅为157%,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98%的增幅,不能不引起投资者的重视。"

房地产行业一般将贷款利息进行资本化进入存货成本,新会计准则规定,只有在项目竣工后继续发生的贷款费用才进入财务费用科目核算,所以我们认为财务费用猛增可能是有部分项目贷款说对应的开发项目已经完工,无法进行资本化。

总体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利息是进入成本的,至于完工后进入财务费用,只是左口袋和右口袋问题。

万科07年拿地成本偏高,但我们预计可以由其相对较高的品牌溢价进行弥补。一般万科的楼盘售价要比其他楼盘高出500-1000元/平米。我们估计09-10年消化07年高价地时可能毛利率会略微降低。但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很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2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似乎证明,一只股票成为市场中人人皆知的“大蓝筹”之后,等待它的就是长期的弱势。其中的原因是,当初市场在发掘它时,已经把该公司几乎所有的利好因素都挖掘充分而且贴现(甚至是过度贴现)到股价中,而对该公司内部的利空因素则几乎未做考虑。

类似的例子如:1997年后的深发展,1998年后的四川长虹,1999年之后的深科技,2000年之后的清华同方、东大阿派,。。。买在高位后有的是6-10年才解套,有的甚至后来一直还没能解套!

在高峰期抢进土地的地产公司算得上是专业公司吗?似乎只有1、2家绩优地产公司没有卷进高价拿地的风潮中。这样的公司的行业经验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以前。管理层对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水准,其实也是股东的财富,是无形资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股东掏钱所购置的有形资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6: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08年年报的财务报表来看,公司2008年净利润绝对数据较2007年减少8.1亿元,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基本相当。看来与我去年中的判断一致,行业景气下行引起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万科业绩转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万科董事会指出:“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万科在年末根据市场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13个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3亿元。在考虑递延所得税因素后,影响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9亿元。上述准备的计提部分反映了公司在该等项目的获取中,拿地成本偏高。”

[此帖子已被 吴佳平 在 2009-3-11 16:09:5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16: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看了财务报表,感觉08年期末的财务状况要比08年期初的差了一些。期末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为178亿元,而期初为86亿元,增加了107%。而对应的指标,货币资金为200亿元,增幅要小得多,为18%。显示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现金,并已相当接近。虽然这是一个粗略的指标,但可以初步认为万科的资金压力加大了不少。

另外,存货和财务费用增幅也比较大,具体就不一一罗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3:47 , Processed in 0.01938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