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金融业开放是入世的重心所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2001-12-4 9:11:34 入世所带来的压力与垄断特权的抗拒,将在金融这个行业争持得最激烈。外汇管制是为维护垄断特权而设。如果外资银行在国内做人民币生意的运作与国外银行做外币生意一样自由,外汇管制怎样也守不住! 我认为金融业的转变或不转变将会是整个世贸协议的重心所在,虽然在协议中金融问题不是重点。我的观点有如下的论据。第一,金融业的开放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成败得失的关键。第二,这行业的垄断特权庞大,也最顽固。有关国家货币的事,其重要性怎会不自成一家?第三,外资的参进永远看着外汇的兑换与进出口为一项重要的指标。我因此认为世贸协议所带来的压力与垄断特权的抗拒,会在金融这个行业上争持得最激烈。 且让我先说一个大前提。中国是一个占有世界1/5强的人口的国家。若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中国不能没有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这金融中心的一个必需条件是不能有外汇管制。那是说,外汇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进出口。但没有外汇管制只是必需的,并不足够。还需要的是让外国的银行、股票经纪、投资顾问等到中国自由做生意。这一切与今天中国所容许的相去甚远。 回头说世贸协议的内容,外汇管制的问题并没有提及。13年前政府的看法是要尽早解除外汇管制,但后来只是放宽了一点。2000年又说于年底会有新例再放宽。但总结来说我的印象是到今天还是只闻楼梯响。就是6个月前,北京的朋友还在对我说10多年前我听到的话:解除汇管时机未到,中国有特别的情况,外人不明白。10多年前我的回应是汇管是为维护特权而设,今天我还是这样看。 协助中国的金融发展,世贸协议中只有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让外资银行在中国做人民币的生意:两年后可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五年后可与中国人民进行人民币业务;地区的限制也将会放宽。 目前在中国可做人民币生意的银行,绝大多数都是国营的。撇开国营的效率问题不谈,外资的银行若参与竞争,在三方面会有很大的优越性。其一是一般而言,外资银行的财力比较稳健,顾客会较有信心。其二是外资银行在保密上比较可靠,这对顾客是重要的。其三是外资银行有国际联系,客户存款的调动比较容易地有跨国之能。 银行这个行业,一般而言,是顾客要转户易如反掌,而若对某银行较有信心,或认为资金的调动较为方便,他们取舍的决定只在分秒之间。一些国企银行,例如中国银行,办得相当好,就是在香港也是竞争中的表表者。有这样水平的国企银行,在国内与外资银行竞争应该可以站得住脚,但次一级的恐怕会遇到困难。我因此认为外资银行两年后在国内做人民币生意,会遇到阻力:分行的数量可能被管制,牌照的规限、手续,来往账的法例等,都可能是头痛的事。 还有一个有趣而重要的话题:外资银行在国内做人民币生意,外汇管制会怎样了?我的看法是:要是外资银行在国内做人民币生意的运作与国外银行做外币生意一样自由,外汇管制怎样也守不住!人民币若可以经过银行自由地进出口,存户在国外提款提什么货币都可以,因为外间的市场一定有自由汇率。这是说,你有你管,我有我换! 汇管的特权利益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将会是相当精彩的演变。政府与市场永远都是各有各法。外资银行可以搞内放外存(客户在国内放钱进去,户口在国外),也可以搞内存外借(存款在国内,国外不可以提款,但可以国内的存款作抵押在国外借钱),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最理想的发展,是两年之后中国再没有外汇管制了。 关于开放金融这个重要话题上,我认为世贸的发展是会有间接而重要的帮助的。中国的进口增加,金融的开放(包括解除汇管)会导致外资进口急升,足以补偿物品进口(外币流失)的增加而有余。中国几个商业重点的商业楼宇卖不起钱,开放金融会有起死回生之效。这些利益是会给目前的金融垄断特权很大的压力的。 最近香港贸易发展局的梁海国在报告上说上海可能在15至20年间超越香港,被政府的一位高官痛骂,说是荒天下之大谬。那就让我来说吧。我可以肯定:如果中国大事开放金融(这是一个大“如果”),从开放后算起,上海会在5年后超越香港。我也可以肯定:从大事开放金融后算起,上海一带会在20年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工商业中心。 有谁敢跟我赌一手? 张五常给中国经济的10个建议 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张五常
现在这里提出十个建议,全部都是我以前提及过的。知之甚易,行之不难, 问题就是北京当局有没有胆那样做。这些建议可不是我发明的。它们都有历史经 验的支持,从不出错,实在可行。 (一)人民银行只专于中央银行的职责,不借贷,不收存款。中国要办真正 的中央银行,主要任务是控制货币的发行量,而在目前的中国,单是控制钞票发 行量就足够。每年人民币钞票发行量的升幅,规限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其他的什 么也不要管。完全不管利率的浮动,不借钱给其他银行??不要学美国联邦储备 银行那样复杂。若通缩依旧,就增加钞票的发行量;若通胀复苏,就减少。人民 币钞票是中国目前的唯一「银根」,中央银行只管银根,什么也不要管。要记, 每年百分之三以下的通胀,比通缩对经济有利。 (二)除中央银行外,把所有国营银行都卖出去作为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目 前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坏账,把坏账一起卖出算了。因为中国的经济在基本上大 有可为,就是有坏账问津者应该还不少。要选在国际上有地位的银行买家,但千 万不要管制银行的牌照数量。只要有分量,就可以买或自设银行。当然,政府要 协助追讨坏账,也要搞好按揭、破产等法律。 (三)容许所有外国货币在中国流通。这会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而历史上 没见过因为有外币流通而使本土币贬值的。(今天在香港外币大可流通,而在亚 洲金融风暴之际,没有谁建议废除外币流通的法例。) (四)取消所有外汇管制,让人民币的汇率自由浮动。所有因为汇管而设的 ??直接或间接的??其他管制都要一起废除。 (五)容许外资在中国开办任何金融事业。股票经纪行、会计行、招股、集 资、放款、投资顾问之类,可放尽放。 (六)取消所有关于通讯(如电话)的发牌量的管制。这点重要,因为在先 进科技下的通讯,神乎其技,可以大幅度地减低市场的交易费用。今天,香港打 长途电话到上海的费用,大约比打到美国高七倍;而打电话到深圳,竟然比打到 美国高两倍多!这是说不通的。 (七)取消所有出入口关税。毒品进口不妨严禁;其他的物品就要学香港。 但不要学香港那样重加烟、酒、汽车税。 (八)将所有国营企业民营化。卖出去是一个办法。但若要照顾国营企业的 员工,不妨把企业股份化,送给员工,而股份一定要有自由转让权。国家政府可 以估计企业的资产净值,每年抽百分之二左右的利率税。其他所得税是另一回事。 (九)税制要简单。个人收入及生意所得税,百分之十至十五就足够。此外, 不用抽差饷,但在物业上,可按物业所值的估价每年抽百分之一的物业税。此外, 任何其他税项也没有。在简化税制及低化税率的同时,中国要大量削减干部,选 贤与能,大幅度地提升留下来的干部的薪酬。 (十)不管外汇储备的多或少。只要经济搞得头头是道,外汇储备是可有可 无的。有谁提及美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只有像香港、台湾那样的小经济,或那 些不成气候的大经济,才要论什么外汇储备的。要记,一个经济搞得强劲,自己 发行的钞票就是储备;搞得一塌糊涂,什么储备也保不了。 以上所有言论在BAIDU中寻找的,限于水平特地想VALUE兄请教,东南亚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苏联是怎么死的!
[此帖子已被 1 在 2008-9-19 18:50: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