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xds5188

投资经验启示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7 16: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分析》最新版本导读

下面是卡拉曼写的一篇导读,值得推荐!!!

格拉罕及多德撰写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出版至今已七十五年,愈来愈多的现代价值投资者对他俩深感谢意。当行走于变幻莫测、经常动荡及时或危险重重的金融市场之中,《证券分析》依然是投资者宝贵的指路明灯。

证券的安全边际

现今的价值投资法与格拉罕及大卫的时代并无二致,都是以低于证券或资产价值的价格购入,如众所周知的用50美仙的价格购买价值1美元的资产。价格超值的证券提供了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即为各种错误、失算、坏运气、或经济和股市逆景预留空间。虽然有人可能误以为价值投资是鉴别超值股份的机械工具,但实际上,价值投资是一种全面的投资哲学,强调作出深入基本分析的需要、追求长线的投资结果、控制风险及抵抗羊群心理。
很多人涉足股市只求赚快钱,总奢望股份价格会不顾价值而一路飙升,心态属于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者一般都把股票视为一张可迅速买进及卖出的纸,并愚蠢地把股票与商业现实及衡量价值的标准分割开来。在市场节节上升的时候,投机方式(不太注意或毫不注意下跌风险)特别盛行。尤其在市况兴奋的时候,眼见一众背弃价值投资的人迅速致富,很少人能有足够纪律,坚守严格的价值衡量标准,并继续回避风险。毕竟在牛市当中,真假天才实在不易区分。
近年来,有人试图把投资的定义扩展至所有最近已经(或马上)升值的资产,包括艺术品、稀有邮票或美酒佳酿。由于这些物品没有明确的基本价值,在现在或未来亦不会产生现金流,而其价值完全取决于买家的兴致及偏好,故显然是投机而不属于投资。
相较于一心想赚快钱的投机者,价值投资者反而会致力避免损失,充分表现出他们对风险的厌恶。因为对于回避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损失所造成的认知成本,远超于同等数额盈利所带来的认知收益。一旦我们积累了少许资本,赚取盈利的递增益处,往往会被亏损所带来的痛楚蚕食。想像一下,如要用掷币的方法,去决定你的资产翻倍还是一无所有,你将如何反应。几乎所有人都会避免风险而拒绝这样的赌博。对风险的厌恶,乃根深蒂固在人性之中。不过,每当市场鼓吹投机,很多无知的人又会把回避风险的问题搁于一旁。
价值投资者不会视证券为投机工具,而是买入股份背后业务的部分拥有权或债权。这种心态是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当一小部分生意以超值价出售时,我们亦不妨从假设卖掉整盘生意的角度看看,有助评估有关交易的利害。这种分析立场,可让价值投资者专注在长线投资成果,而非锱铢计较每天的买卖交易赚了多少。
价格与价值偏差
在格拉罕及大卫的投资理念中,最核心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金融市场才是机会的最终创造者。市场给予的证券价格有时正确合理,有时却不然。从短期来看,市场的效率实际上非常低,令证券的价格与潜在价值之间存在极大偏差。意料不到的变化、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流向都会加剧市场短期的波动,价格可能会因而被高估或低估。
以格拉罕及多德的话来说:「(证券)价格自始至终都是基本的影响因素,所以股票在某一价格具有投资价值,在另一个价格却又不然。」格拉罕曾教导我们,视市场是一个公平的天秤,能精确有效地衡量价值的人,大部分都很易被情感带动;而那些视市场为投票机器的人,深明股市不过是个由情绪带动,比拼谁最受欢迎的赛事,反而可从容自处于正确位置,在市场情绪的极端变化中获利。
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价值投资者,但这类投资者必备的特征,包括耐性、纪律及回避风险等,却可能是天生的。初学价值投资法时,你要么与之产生共鸣;要么少许感觉也没有;要么能够保持纪律及耐性;要么怎也不行。如果你能和《证券分析》产生共鸣,亦即是说如果你能够抵挡投机诱惑,有时能以静制动,或许你就有价值投资的潜质。否则,本书至少会助你了解应在什么形势下投资,使你对价值投资社群的想法有正确的评价。
《证券分析》在1934年首次出版,在1940年修订时亦备受赞誉,而最杰出的成就或许便是当中永不随时间流逝褪色的训导。一代代的价值投资者受了格拉罕及大卫的教诲,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家及资产类别上成功应用这些经验。作者如果泉下有知,一定颇感欣慰,因为他们亦希望自已提出的原则能够「经得起难以预知的未来考验」。
受金融市场动荡考验
1992年著名的价值投资公司崔帝布朗(Tweedy,Browne Company LLC)以「有效的投资之道」(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为题,发表了综合四十四项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发现真正的投资之道,其实颇为简单:便宜股票(根据市账率、市盈率及股息率来衡量)的表现往往优于贵价股票,而且表现落后(超过三至五年)的股票最终会胜过近期表现良好的股票。换句话说,价值投资的确有效!据笔者了解,没有一位长期投资者会后悔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
今天,当你阅读格拉罕及多德讲述他们如何走过三十年代的金融市场,他们似乎在描绘一个奇怪、陌生及古老的经济萧条时代,其中有极端的风险回避意识,以及很多闻所未闻或已经式微的企业。惟这样的探讨,远比表面看更有价值。
投资者倾向假设明天的市场将与今天的差不多,多数时候确是这样,但每隔一段时间,传统的智慧将被推翻、循环论证得到解答、价格回归平均值及投机行为败露。那时候,今已非昔,大部分的投资者便不知所措。用格拉罕及多德的话来说:「我们一直致力提醒学生,不要过分看重表面的及暂时的现象」,这些现象是「金融世界的即时错觉及报应」,在动荡时期,价值投资者的理念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1934年,格拉罕及大卫目睹了过去五年间市场最风光的日子与最低迷的时间:1929年冲上顶峰、1929年10月崩围,以及其后大萧条的延绵折磨。他们于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天候计划,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从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普通股、优先股及债券中,辨认出具投资价值的证券。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方法与现代价值投资者所运用的,实质并无二致。他们在二十及三十年代应用在美国股票及债券市场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初的环球资本市场;适用于房地产及私募股权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类别,甚至适用于撰写《证券分析》时还未存在的衍生工具。
抱怀疑态度作独立判断
尽管投资分析必须用上数式支持,例如典型的「净营运资本」计算,但价值投资并非一个数字填图练习。我们要时刻抱持怀疑的态度,作出独立的判断。一、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能涵盖所有影响价值的要素,譬如说存货可变得一文不值、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来、部分负债有时并无记录下来,以及资产价值会被低估或高估;二、估值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多项变数,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评估;三、所有的投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未来,而未来是无法肯定的;因此,即使经过仔细的分析,有些投资还是未能获利。有时股价便宜是有其合理因由的,如不良的商业模式、掩藏负债、诉讼缠身或无能贪腐的管理层。投资者必须常持谨慎及谦逊的态度,明白自己永不能完全掌握一间公司的一切,但仍要努力不懈地搜寻额外讯息。最后一点,最成功的投资者会将详尽的商业研究及估值工作,与无比的自律、耐性、考虑周全的敏感度分析、知性上的诚实、多年的分析,以及投资经验相结合。之一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信奉《证券分析》的价值投资者已达致成功七十五载,但有一群旁观者还是严重忽视甚或排斥价值投资,他们就是学术界人士。
学术界人士倾向创造一些精深雅致的理论,试图用以解释真实的世界,但事实上却将之过于简单化。其中一种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认为,证券价格总能立即反映所有现存资讯,这种想法与格拉罕及多德认为基本分析具重大价值的观点全然相悖。资本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把风险与回报联系起来,但总是弄错了风险的波动性或系统风险系数。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赞同在建构一个最佳投资组合时,分散投资能带来好处。不过,MPT坚持高回报只能伴随着高风险而来,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整个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否定了经风险调整的投资长线带来高回报的记录。价值投资者没有时间研究这些学术理论,通常都予以忽视。
干预措施渐成癖
上述的理论所提出的假设条件,包括持续的市场及资讯完整,低廉的交易成本甚或无交易成本,均非现实的情况。广而言之,学术界人士沉醉于他们的理论之中,以至无法接受价值投资有效的事实。数十年以来,学术界人士只接纳对其错误的理论作出微调。
价值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一看到金融市场有问题,便采取干预措施,已经日渐成癖。在金融大混乱中,联储局频频下调利率,以支持证券价格及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尽管联储局官员的意图原为维持资本市场秩序,但一些基金经理却把当局的干预视为实质的投机牌照。进取的联储局策略,有时被称作格林斯平认沽期权(意即联储局一定救市,如今为贝南奇认沽期权),引发了道德风险,在价值长期高企时鼓励投机。只要价值投资者不被诱至虚假的安全感之中,只要他们坚持长线的眼光,确保自己留在市场的能力,那么联储局行动所引起的(或投资者对之预期的)市场混乱,最终可能成为机遇的来源。
另一个相关的现代发展是无处不在的有线电视对股市的狂热报道,加剧大多数投资者短线炒作的倾向,激发群众对于有关金融市场的一切都尽可能(甚至有必要)有意见的看法,有别于格拉罕及多德所认许的耐心等待及精挑细选的方法。这种精句妙语文化(sound-bite culture),加强普罗大众的印象,以为投资是件毫不艰苦及无痛无痒的容易事。每天带头欢呼喝采的权威专家,在股市回升或创下新高时狂喜不已,在市场逆转时表示同情;给予观众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股市上涨是唯一的理性市场方向,卖出股份或隔岸观火几乎是不爱国的表现。

分析工具适用任何公司

格拉罕及多德意识到,他们无法预见未来整个投资世界的商业、经济、科技及竞争。即使投资形势注定要(而且仍然将会)经历不可预料的深远变化,但他们仍写下灵活的论述,为我们提供工具以应对。
譬如说,一众企业现在销售的产品,根本是格拉罕及多德想像不到的东西。实际上,某些公司以至整个行业都非他们所能预想得到的。《证券分析》没有提供例子说明如何评估手机运营商、软件公司、卫星电视供应商或互联网搜寻引擎的价值。惟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却几乎可用以评估所有公司,衡量其可买卖证券的价值,并确定是否存有安全边际。对于有关偿付债务的能力、流动性、可预见性、商业战略及风险的问题,更是跨越行业、国家及时间界限。
当市场不断上扬、每个人都赚钱时,价值投资的哲学并非不可或缺。不过,由于市场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未来将如何变化,所以投资者仍须遵循价值投资的理论。通过广泛的基本分析及严守规则,以无尽的耐心来控制风险及减少损失,价值投资者便可以预见不错的成果,而且下跌风险有限。你可能不会迅速致富,但你会守住自己所拥有的,假如价值投资的未来与过去相似的话,你可能会慢慢富起来。如其投资策略所述的,理性投资者最多只能期望这样。
从1934年第一版《证券分析》开始,广大读者已有机会接触到价值投资的每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未能遵循此一永垂不朽、极其简单及几乎不会出错的投资方法,使得那些采用的人依然成功。追逐瞬间财富及希望不劳而获,是人性的弱点,亦似乎会永远伴随着我们而存在。只要人们还屈从其本性,价值投资将依然是成功长线投资的低风险好方法,就如过去七十五年以来一样。


之二
本文为卡拉曼(Seth A. Klarman)替《证券分析》一书撰写的序言。卡拉曼为波士顿的Baupost Group, LLC总裁,投资公司运用格拉罕及多德的原则,在投资上取得成功。他是Margin of Safety的作者,亦是《证券分析》2009年增订版首席编辑。
本文节录自《证券分析》2009年增订版,天窗出版的四卷一套的中译本,由著名基金经理林少阳严审原文,汇聚全球十位财金精英,省思价值投资在当今经济大变局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9 11: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0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会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7: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鸡是作到了,这个纪?子却还没有作到。也只是在沙漠里拣了粒沙子。

亦是雕虫小技。

链扛一条狗,系于门前松.野性遮不住,见人吠两声. 朝朝暮暮重,春夏秋冬复.此心有如波,时起时还落.

山花烂漫时,新芽发旧枝.炎炎日头热,枝头结松果. 秋黄叶子落,寒冬皑皑雪.一轮四季过.无语无言说.

还是那条狗,系于门前松.野性有如烟,风吹还消散. 高低长短中.上下左右间.得失多少心,回首事如烟.

无心意清净,佛说弥陀经.水流淙淙响,净土国清凉. 四季多变幻,水轻石头重.来去还法界,谁在数秋冬.

抬望眼,一片春色待秋杀!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09-2-27 17:24:3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7: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长的前面有一堵犹豫的墙,从来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4: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子为国王饲养斗鸡。养了十天国王问:“鸡行了吧?”回答说:“还不行。它盲目骄傲,倚仗自己的勇气。”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听声见影还作出反应。”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眼睛还怒视,气焰还很盛。”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听见别的鸡叫,它已不动声色。看上去像一只木鸡,它的德性完备了。别的鸡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扭头逃跑。”没想到吧,“呆若木鸡”竟是养斗鸡的最高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邓普顿爵士的金砖

枯荣读书笔记

邓普顿爵士是全球颇受尊崇的著名投资大师之一,《福布斯》杂志将其称为“全球投资之父”和“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邓普顿在1937年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旗下资产规模迅速增长到了3亿美元,共8只共同基金,1968年邓普顿将其转卖掉。同年,邓普顿又再次创立了自己的邓普顿成长基金,此后该基金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之一。1992年邓普顿将其再度出售,卖给了富兰克林集团。此后邓普顿主要从事慈善事业,他在80年代创立了“邓普顿奖”,奖励在人文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士。为此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其爵士爵位,以表彰其卓越的功绩。
同众多大师级投资人一样,邓普顿也是个著名的逆向投资者,同时也是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他的著作不多,这本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但总的来说更像是他本人布道的书,而不是格雷厄姆那样严谨的学术大作。
邓普顿爵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生都坚守信奉者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准则,连投资方面,按国人看法恐怕都近乎于迂腐了。例如他宣称自己绝对不碰那些有违社会道德的股票,特别提及了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及食品公司)。
邓普顿爵士在投资生涯中,几乎重要时刻都成功的选择了正确方向。他于1937年美国股市低迷期间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全力投资美国股市。而后在1968年美国股市泡沫日趋严重的时刻(第二年,巴菲特也选择了遣散所有基金)转向投资当时默默无闻的日本股市。在随后的1968年?1990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大泡沫中获利丰厚。在1990年不久,总是先知先觉的邓普顿再度抛空了大部分持有的日本股票,并在1991年美国股市低迷期间全力买进。更为称道的是,1998年已经出售邓普顿基金的爵士建议基金应再一次将投资重点放在亚洲,当时的亚洲正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悲观气氛非常严重。而他也建议投资者远离当时日渐亢奋的美国股市,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这次完全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邓普顿爵士认为,这是英语里最昂贵的几个单词。
这本书并不是以严谨的理论为主,而更多的是一些感悟,包括投资,也包括生活和信仰。但细读下来,仍有不少精彩之处记录如下:

1.有些时候,最简单的路线也许是表面看起来最安全的路线,但是最简单和最安全的道路通常不是富有成效的道路

2.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胡伯尔(Lucien.Hooper)有一句名言:“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整天很放松的长线投资者而不是那些短线的,经常换股的投机者。”那些很放松的投资者通常是更加见多识广,更懂得实质的价值的人,他们很有耐心,不易情绪化,每年交的资本利得税很少,也少花费不必要的佣金。如果我们把股市当作是“家”,而不是旅行中的娱乐场的话,那么在长期中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3.在明智的决策基础上保持坚定不移,可以使你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并且最终获得收益

4.没有一种投资项目总是好的,为了打造好的投资组合,关键是要保持对于不同类型投资的开放心态。延伸开来领悟,投资者更应该宽容的对待不同投资理念和投资偏好。难得是保持内心信念的同时,又能包容对待外界的噪音甚至干扰。投资生涯必然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修炼内心的过程。

5.如果某一特定的产业或者某种证券在投资者中变得很受欢迎,那么这种流行性往往被证明是暂时的,而且一旦亏损,可能很多年都没有收益。不要期待那些流行趋势把你引向最好的投资机会。如果你不保存自己的购买力,那你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安全。

6.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顽固反对任何改变是有很大区别的,有时候,我们生命的未来走向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我们闭上眼睛,关上心扉,不积极的思考,我们将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方向。

7.投资者大多会买,且只会买那些得到投资分析家认可的,具有光明前景的股票,这是非常愚蠢的,但却是人的天性。逆人群中的潮流而行,实在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在看起来最黑暗的时刻,几乎所有人都在卖股票的时候进行购买则更为困难。如果我们顺着市场操作,从定义上来说,我们买的是市场,那么我们不可能会赚的多于市场。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把这条原则简洁总结如下:“永远也不要跟随潮流。”

8.有时候,生活当中最黑暗的地方实际上才是光明和乐观的真正源泉。事实上,那些曾经跌入过谷底的人常常会成为最成功故事的主角,而且,他们通常比那些很轻松就得到成功的人们更加懂得深入地欣赏和感激他们的成功。就如同对人的投资一样,在我们自己或者他人身处困境的时刻进行投资,就不仅仅是一种人道行为,而很可能会给我们自己或这是我们帮助过的那些人带来很高的个人收益和精神回报。保有在身处困境时刻投资于人的信念,就表明着生命中的最低点会出现重大改变和快速成长。

9.在买股票的时候要切记:要投资于真正的价值。不要受市场走势或者是经济前景的影响。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明白,股市事实上是一个“关于股票的市场”。最终是股票决定了市场,而不是市场决定了这只股票。

10.在股票和债券上面,也像生命的其他方面一样,你会在数字里找到更多的安全感。无论你多么细心,也不管你做过多少研究,你都既不能预测,也不能控制未来。为了减少在投资组合的任何一个领域里由于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带来的可能损失,你必须要做多元化的投资。例如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你可能比在某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里面找到更多而且可能更好的物美价廉的投资产品。

11.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并且积极检测你的投资。没有永久的牛市,也没有永久的熊市,没有哪一支股票是你可以买了以后就可以忘掉不管的。变化的速度很快,投资者需要对其作出良好的预测和适当反应。自满将引诱你打开通向惊讶和失望之门

12.在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作为一个投资者,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恐慌。产生于害怕基础上的对于情境的反应,很少是明智或者有帮助的。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评估你的投资组合并且守住它,不要因为恐慌而清仓,卖股票的最佳时机是经济崩溃前而不是之后

13.避免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进行投资,但是,这却是所有错误中最严重的一个。所以,要原谅你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要让自己变得灰心丧气。成功的投资者与失败的投资者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前者承认他们的错误,并且从中不断学习

14.如果你认为你知道所有关于投资的答案,那么即使你不直接的失败,也将是为你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当今,投资者很容易在一系列成功之后,就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沾沾自喜,但是这种“安全感”是非常危险的??并且是错误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即使不是带来灾难,那带来的也将是失望。生活总是在变化,并且产生新的挑战。学会打开你的思想去接受新的视角,观点和那些有信心并且会带来正面影响的人,负面的影响就会随之而去。对于投资者而言:谦虚是获得智慧的第一步

15.投资者不要凭感情投资,也不要投资第一次公开IPO的公司,这些公司价格中已经包含了佣金,这也是通常新股上市后就会大跌的原因。也不要试图从小道消息中获利,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功投资者也会做同样的事。即使在投资领域中,收益来得也并非那么简单??播种什么,你才能收获什么
当努力工作收效甚微或者没有进步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失望了,我们也很容易环顾四周,羡慕别人的成功。而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快速致富看起来的确很吸引人。生命中有意义的事情,会由于我们的努力工作,决心,以及对于我们最良好本质的信仰而降临。

16.邓普顿爵士认为,过去100年里,乐观主义者带领着美国的股市走到今天。即使在黑暗的19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很多专业的资金经理和个人投资者都在股市里赚了钱。记住,恐惧和消极会侵蚀你作为投资者的自信,并且降低你在投资世界成功的能力。天生就有精神信仰的乐观主义是增长和进步的力量

17.真正的快乐源自于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富有??约翰.邓普顿

18.宽容在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意识到,假若我们对那些曾经的伤痛无法释怀而心存怨恨时,这样做只能将更多的痛苦带给更多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宽容也意味着,即使经历了痛苦,也没有必要在痛苦中长期煎熬。当我们的信念产生于面临挑战时的那份淡定和自然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便会随之升华。

19.很多时候,你的一句鼓励,一次安慰就能拯救一个陷入痛苦与绝望的人。帮助他人减轻身上的沉重负担,将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当我们慷慨的送出美好祝福时,随着爱的暖流,祝福终将惠及他人。付出爱的同时,你也得到了爱。为了满足欲望而奔波的人终将迷失在欲海中。从小事做起,例如默默的守候在你失意的朋友身边,让彼此感到爱的存在和精彩。邓普顿爵士此书很多已经超越了投资的范畴,对于一个经历沧桑的老人,这些感悟心灵的语句,依然能让人对内心做一次升华。

20.真正的快乐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品质,能使人超脱一切烦恼,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保持对生命和生活的那份热情。那些从外部寻找快乐,对他人财物和才能心存怨恨的人往往被强烈的嫉妒心所困扰。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快乐源自于我们内心时,我们便能够将这种快乐传递给他人。快乐使人温暖,而嫉妒使人孤单。快乐是源于内心的丰富,而非物质的满足。

21.心灵的平静源于人诚实和正直??就是活在自己而不是他人的世界里,仔细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活的淡定从容,活的问心无愧。
读到最后,才会发现,这本书的核心??邓普顿爵士的金砖,并不是投资理念或者是策略。这个金砖是邓普顿爵士的人生信仰和遵从的生活道德准则。这是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9: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风兄你成立个庙,名字就叫风庙,方丈:广告风,再找几个志愿者,然后没事我和Q师兄弟们去看看你,有愿意进入佛门的,你看着有缘的就渡他一下,不过得交费,然后你把庙里的费用除去,剩下的就给希望小学,你也功德无量,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7 15: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xds5188 发表于 2009-2-27 14:15:22 :
“纪?子为国王饲养斗鸡。养了十天国王问:“鸡行了吧?”回答说:“还不行。它盲目骄傲,倚仗自己的勇气。”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听声见影还作出反应。”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还不行。它眼睛还怒视,气焰还很盛。”过了十天,国王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听见别的鸡叫,它已不动声色。看上去像一只木鸡,它的德性完备了。别的鸡不敢和它应战,看见它就扭头逃跑。”没想到吧,“呆若木鸡”竟是养斗鸡的最高技巧。

哈哈,妙!当投资做到“呆若木鸡”而不是“灵巧如兔”时,入境了,心清了,财运也就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公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因此,如果决定未来现金流情况和决定贴现率的一些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价值不就发生变化了吗?

表面上看起来,未来还没发生,它怎么会变化?可是它真的在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7:41 , Processed in 0.0220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