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星海测量师

请读过格老著作的朋友讨论一下:格老为什么没能发明出成长股的投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4 1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一段福探的话分析的很透彻

很多人脑子里只有行业增长的概念,但唯独忘了市场经济中更本质的东西:竞争。竞争带来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世上根本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垄断”、“特许权”等等概念(巴菲特说一个人一辈子能找到这样的公司有三、四家就很不错了)。在经济走向科技革命、打破壁垒、反垄断的今天,我相信这样的“垄断”、“特许”只会更少而决不会更多。在A股里,也许是我愚笨,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几家真正具备所谓“垄断”意义的公司。盐湖钾肥在现阶段的中国市场上有那么点点意思(但就世界范围看,如规模10倍于0792的加钾公司就知道了顶多也就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权”),但空间有限。

为什么格雷厄拇一辈子最后总结的投资原则的核心是“安全边际”而不是“成长”?大多数人没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12-2 17:27:5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2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xds5188 发表于 2009-1-4 11:07:04 :

为什么格雷厄拇一辈子最后总结的投资原则的核心是“安全边际”而不是“成长”?大多数人没有把这个道理搞明白。


相信朋友们看了这个帖子的讨论之后就能明白了。

格老的书,既可以作为价值投资的入门基础书来看,也可以作为价值投资的高级专业问题来研读。这就是格老著作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0 08: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格老买进只为卖出(从我个人角度看,这种做法只是价值投机),在《巴菲特原则》一书中,作者也提到过,如果市价无法在2-3年内回升到合理面值时,格老就会卖掉,因为持有时间越长,复利回报率越低。而费老买进是希望能找到终身持有的资产,如他在99年出售的德州仪器,持有时间为42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0 2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特定企业支付(合理)溢价的充分理由!

就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5: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every兄:看来我们探究想到一块了!你提供的芒格的话很有价值,我尝试着翻译一下:

比如说,格雷厄姆不想总是不断地谈管理。他的理由是,象把目标对准大量听众的最好的教授那样,他在试着发明一套任何人都能用的系统。他不觉得在街上的人会到处跑动(??)并且谈论管理并学到东西。他还有个观念,即管理经常会传达机敏的信息造成误导。因此,那(谈管理)是很困难的。

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And that is still true, of course - human nature being what it is。”every兄英文好,请你翻译一下好吧?

格老不愿意多谈管理,不愿意追究上市公司的管理问题,相反,费雪找股票的方法到处渗透着管理学的方法和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23: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yyw1兄:请息怒,这个讨论话题是我发起,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价值投资理论的发展而从中得到启发,不想为其他的内容而争论。关于“伟大的企业”的观念,大概是无形资产理论确立、巴菲特也很致力实践之后,因为被称为“投资的最高境界”而被人向往的。其实只要买到了市价被低估的企业,投资就能赚钱;其实就算公司不够“伟大”,只要公司的长期ROE高于股权资本成本,企业也能长期兴旺,股东就有不错的回报。所以所谓的“伟大的企业”,只是一种梦想和理想的称谓罢了。

我们回到主题:格老之所以没有把投资理论往前一步,发展出成长股的投资理论和方法,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如every所提到的,格老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问题不太喜欢谈论和深入研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格老出于教育家的角度想发展出一套一般人都能用的方法,而经营管理问题并非一般人能够理解和运用。但是,好公司之所以能成长,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确实是关键。

二是格老比较讨厌不确定性,相对于未来和无形的东东,格老更喜欢确定性高的东西。他不喜欢预测未来。我今天又看到了一段文献,可资以补充:“我的声誉??不管是现在还是最近被提起的,主要都与“价值”的概念有关。事实上,我一直希望能以清楚、令人信服的态度说明这样的投资理念,也就是从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表这些基本要素着眼,而不在乎每季的盈利增长的变动,也不去管企业所谓的“主要获利来源”涵盖或不涵盖哪些项目。一言以蔽之,我根本不想花力气预测未来。”(该段落出自格老晚年的一次演讲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6 23: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是因为历史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包括知识面的不同造成的这些差距。例如老格的年代,技术革命的速度远远低于目前吧。其实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上看,人类社会未来创造的财富,以科学技术所占比重居多的局面越来越明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小肥猪:

我不觉得是由于科技的进步没有今天快而让格老没发展出成长股的投资方法。格老刚工作不久时,也曾经看好科技的前景,当时他非常看好刚上市不久的科技股IBM的股票(当时的名字还不叫IBM),并向他老板进行推荐,但他被老板“涮”了一顿。当时的IBM除了有技术、帐面盈利之外,在实物资产方面几乎是空无一物。IBM的有形资产主要是靠后来多年的盈利赚出来的。当格老明白这个事实后感到羞愧并铭记在心,导致他一辈子都未曾买进1股的IBM股票,虽然IBM后来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最伟大的公司”。格老的观念中,不是不明白科技的重要性,而是认为现有的、可看清的价值更加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3:37 , Processed in 0.0205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