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对前面能源价格和大总商品的价格上涨,归结到了供需因素。不单是许小年一人,可以说绝大部分人当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印象中有花旗的首席黄益平,中金哈继铭,以及几乎国内国外所有的经济学家。他们都看错了。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这次的危机之所以百年不遇是因为在经济学理论的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的,这很平常,世界就是这么发展的。看看有多少百年金融企业也出现了问题,犯错的不只是经济学家,还有实业家,嘲笑他们,显得嘲笑者太...(不说了)。
或者不去理会他们(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如果要嘲笑别人,有那功夫不如好好去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哈,这一转贴引出这么多大虾们争鸣。
后来才知道,richard999兄也是这里的常客,有请richard兄出来说一下你发这贴的原吧,省得一帮人在这里曲解你的意思!
经济学家的名声实在不好啊,与当年股评人被列为与三陪小姐同档次的也差不多了,不过好点的是,现在居然有这么多人为他们鸣不平。看来经济学家确实比三陪小姐好上那么一点点。
要我,宁可为三陪小姐鸣冤,也不为这些经济学家们叫曲!
作为普通的投资人, 由于水平能力所限, 我不得不习惯于仅关注那些自己有兴趣投资, 或者已经投资的企业,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下的收益能力.
至于那些永远会被财经媒体人奉为头版主题的, 随机的, 或者说50/50, 60/40概率的"深刻经济学阐述/分析/预见", 和证券分析家们的观点一样, 属于"他人的"观点, 于已无关.
这样一来, 投资活动变得简单了很多------受基本商业逻辑主导, 且令人兴致盎然~~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20:48 , Processed in 0.0189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