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掷铜板的人

一个疑惑想请教各位朋友:我们学巴菲特是不是早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4 11: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追求更高收益率可不仅仅是小资金投资人的愿望。但如果连15%-20%左右的年均长期复合收益率都不满足,那么是否对于自己要求过高了?应考虑清楚这个问题。一个小孩子如果从小立志要当国家主席没什么可指责的,但其实现的概率有多大呢?即便是林奇,寻找10倍股票只是其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的目标,而不是其全部组合的目标。

目标和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市场上的确经常会提供比你的目标更高的机会,这是市场的仁慈。置信电气、盐湖钾肥5年涨30倍以上正是选好企业后的结果,但事先你不必以之为业绩目标。

外部人真正搞清楚一家企业,真的很困难吗?内部人是否真的就一定比外部人有优越之处?我个人的体会是:未必。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以后慢慢聊吧)。分析企业也是经验结晶,也是专门的学问,是科学也是艺术,万不可先给自己设立个障碍而妨碍了学习分析企业的信心。谁证明了内部人一定比外部人更了解企业本质这个命题?巴菲特的大量选股成功有几个是“内部人”的结果?如果“内部人”真的一定比外部人能识别清楚公司的经营优势,那么优秀企业的内部人应大多数都是富可敌国的人了。事实是这样吗?是投资家的财富多还是内部人的财富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0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的核心思想就是安全边际,就是他说的投资秘诀:第一不要亏损,第二记住第一点!

至于具体如何应用,就看各人体会了!

比如:我认识一高手,他认为A股市场普遍高估,所以只投资周期股,因为他认为这种股才会出现低估的机会,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保证不赔,赚多少看运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1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说学巴非特不存在早晚问题,我说是越早越好。

其次无论是学巴非特还是索罗斯,你学的不是简单模仿,学的应该是他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果简单模仿我们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再有学习大师的思想不应该看那些一般作者编写的书,而应直接看大师著的书,全面的学习系统的思考才会不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如果学巴非特我认为应该系统的学习致股东的信的全部内容,自己去看去领会去感悟其全部思想,而不是象文革时大多数人拿着毛主席语录小本整天做着教条主义的事情。

巴非特说赚钱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亏损,第二条原则就是记住第一条原则。我们可以再加一条原则:在投资过程中,关键是不要自做聪明,而要避免做蠢事。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09-3-13 12:07:2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8: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有哪本书详细介绍了芒格的投资理念吗?有没有芒格自己写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4 1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此人比这里大部分人的水平都高,不要被人装着傻乎乎的叫你声老师,你就找不到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17: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忘了查理.芒格。这个被不少人认为比巴菲特还聪明的人对巴菲特最终抛弃“烟蒂”而走向“超级明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巴菲特自己说的)。某种层面上说(比如投资的哲学思想层面),芒格对巴的影响甚至大过费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6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如果巴菲特做投资的思路主要是在于寻找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且买进时价位有安全保障,则似乎巴菲特更象费雪而不是更象格雷厄姆。格老宣称其选择股票完全根据“量”的分析而不依赖“质”的分析,即使公司有超出其他公司的优良的“质”,他也认为已经在财务数据里面体现了,对这相应的“质”是什么他并不想去搞清楚,但是费雪却以弄清楚公司的“质”为自己投资的要务,即搞清楚公司凭什么取得那么高的收益,这个高收益的“蜜罐”如何保证不被前来的蚂蚁争食,与此相对的,巴菲特则将此命名为“护城河”,林奇则有个“壁(合龙)(不会念这个上下结构的字)”的术语,大体上可以相通。由此来看,巴菲特似乎更象是费雪的传人,但巴菲特自己却总是旗帜鲜明的宣称自己是格雷厄姆的传人。

谈点个人看法。巴菲特投资殿堂的三个“奠基石”是:1、Businesslike ;2、Margin of safety ;3、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 prices.(这三个奠基石都是巴菲特自己说的)而它们全部来自格兰厄姆,因此巴菲特称自己是格氏弟子。这是质。至于量,费雪可能会多一些(巴菲特投资思想体系中至少有50处以上来自费雪),但“量”没能影响到“质”。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农夫兄弟好,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来这里不就是为了学习吗?

希望能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22: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都经典,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1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掷铜人:

首先,行业属性决定了该行业中是否容易产生竞争优势的企业。并非所有行业中都能有竞争优势型的企业。巴菲特说过,让一个能力很强的“职业经理能人”去经营一个普通商品类型的企业,其糟糕的状况不会有什么改变。而所谓“景气”只是行业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临时性的改变,很难持续,而且靠预测和把握景气难度很大,尤其对于非行业内的投资人。

其次,如要要投资景气类企业,实际上是报着套景气之利的思路。如你在乎短期的,当然要考虑行业景气的企业;而如你是投资长期的,则正好要相反地做,买低迷行业的卖高景气行业的。当然判断景气的风险对任何人都是较大的。

纠正你上面一个提法,“价值+竞争优势”是什么意思?依我的理解,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企业产生一种“需求超过供给”的持续性机制,而不是一企业曾经的辉煌历史记录,更不是靠企业的知名度来的。那些大多数“名胜显赫”的企业,并非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3:47 , Processed in 0.0212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