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掷铜板的人

002304洋河酒,大家认为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0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统计显示,11月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共有258位高管出现了减持行为,减持股份合计1.48亿股,按照交易平均价或变动期间股票均价计算,套现金额合计29.87亿元,环比10月份增加了8.7倍。

洋河股份董事长杨廷栋排名减持榜次席,在短短一个月内,杨廷栋分5次出售股份137.27万股,套现1.95亿元。

消息跟踪,有人能点评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0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superline兄所转载的专门针对洋河的这篇报道意思不大。主要原因有:

1、洋河的目标消费人群,与其他中高端白酒的消费人群相比,并无大的本质区别,为什么只是说洋河是“腐败酒”?难道喝茅台、五粮液或其他高端酒,就是“廉洁”了吗?中高端白酒的消费者主要就是社会中高层人士,作为一个产业它的属性就是如此,例如曹操将古井贡酒献给汉献帝、汾酒成为南北朝时北齐宫廷御酒、1949年我国建国后中央钦点茅台为“国酒”。。。。诚然,你可以说这几个酒取得政界御酒地位是由于政界人物的推动,不能算是腐败,那么由企业自身去推动(企业的营销、推广、搞关系),就是腐败了?如果是腐败,只能说是整个高端白酒产业都是腐败的吧,要改变,不知何年何月啊。

2、关于营销和广告:其实现在所有的中高端白酒都在拼命打广告,都在使劲搞营销,关键是,谁的广告打得好,谁的营销更有效果?

3、关于“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写这篇文章的人不懂营销。

4、其实白酒行业内确实存在某些隐忧,只是一般的记者根本写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2 1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年报出来了:利润和收现增速均略超过收入增速(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影响),省外增速略超过省内增速,毛利率略有下降但期间费率下降更多,江苏高科、陈宗敬等小股东相比一季度末略有减仓,经营情况总体延续。同茅台相比,洋河高成长、低壁垒的情况没有多少变化。

此外,收购进来的双沟,其业绩难以评估。一季度的少数股东损益达到1.12亿,难以弄厘清。

[此帖子已被 燕季 在 2011-8-22 20:55:3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0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河股份40亿扩张基酒产能 创白酒公司投资之最

<DIV class=titBar bossZone="titleDown"><DIV class=info>2011年08月16日01:48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毛晋楠</DIV></DIV>

  A股第三大市值酒类公司洋河股份(002304,收盘价150.75元),再度抛出了惊人的投资计划。

  洋河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将自筹资金40亿元,用于3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等4大项目。

  40亿元的大手笔投资额度,是白酒公司投资额之最。此前洋河股份在2009年IPO时曾融资27亿元,创下A股白酒类公司IPO融资额之最。

  基酒产能扩张

  本次洋河股份四大投资项目分别是:建设3万吨名优酒酿造技改工程、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三期)、双沟酒业园区包装物流项目及包装物流中心(二期)项目。

  前两个项目的建设期均为15个月,建成后将分别形成3万吨/年和2.65万吨/年的名优基酒新增生产能力。

  “目前名优基酒的产能就10几万吨吧。新建的产能主要是满足未来公司的长远发展计划。”洋河股份董秘丛学年对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

  齐鲁证券分析师邢庭志认为“这次的几个项目达产后,洋河股份未来3~5年的高速发展将无忧”。

  2010年,洋河股份已经启动了名优酒酿造技改二期工程,达产后,年新增20000吨名优基础酒生产能力。同时,还启动了10万吨名优酒陈化老熟技术改造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洋河股份这两次扩大名优酒基酒产能,都是自筹资金,特别是本次40亿元的大手笔投资,并未向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我们属于快速消费类公司,现阶段的资金非常充裕,不需要再向资本市场筹钱。”丛学年说。

  邢庭志表示,既然无需再融资,就不会增大股本,也不会摊薄业绩,这应该理解为重大利好。

  总市值“坐三望二”

  洋河股份自2009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后,开启了一段快速的成长之旅,特别是在成功收购双沟酒业后,销售额得以大幅扩大,并在2010年成功超越泸州老窖(000568,收盘价48.41元),销售额仅次于五粮液(000858,收盘价39.2元)和贵州茅台(600519,收盘价213.3元)。

  洋河股份在A股白酒板块中的总市值,也大幅扩张,截至昨日收盘,洋河股份的总市值达到了1356.75亿元,排名仅次于贵州茅台的2214.44亿元和五粮液1488.02亿元的总市值。

  由于与五粮液的总市值仅相差131.27亿元,对于洋河股份而言,只要股价再上涨10%,就可能超越五粮液,成为第二大市值的白酒公司。

  从年内涨幅来看,洋河股份为35.04%,五粮液为14.06%。

  从目前卖方的观点来看,对于洋河股份仍然非常看好。包括齐鲁证券、申银万国证券等在业界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分析师,均认为洋河股份有望延续快速增长。

  同步播报

  五粮液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五成

  记者 许金民

  五粮液(000858,收盘价39.20元)今日公告,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5.95亿元,同比增长39.84%;实现净利润33.62亿元,同比增长49.03%。基本每股收益0.88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16%。经董事会研究决定,2011年半年度分配方案为:不分配、不转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25 2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具备优质资本并购的企业有两种,一种具备资本的盘活能力,所以我一直说五粮液、茅台最后不是中国最大的酒厂,因为他们不具备资本的盘活能力。白酒并购不像啤酒可以降低成本。白酒并购不能消除被并购的品牌。所以并购后并不能降低成本,五粮液、茅台主要收购的是卖100块钱酒的中型酒厂,关键是五粮液、茅台本身不卖100多块钱的酒,这些酒厂对它来说没有意义,无法盘活资本。为什么说洋河收购双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洋河可以告诉双沟,你们100多块钱的酒存在很多销售的问题,洋河销售很强,可以教导双沟卖酒。第二个就是体制化,民营的竞争优势,就是做事快。很多酒厂还是国营作风,行政效率太慢。皇台酒业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汾酒就做不了,打个报告都要两年。民营可能1个月就可以解决。具备这两点竞争优势未来在资本并购会有一定的竞争力。第三个来讲资本并购会来带什么样的增值?并购后可能会对灰色利润产生挤压,很多非上市企业,也是国有企业,一把手,二把手阳光下的收入都很低,也没股份,只能从灰色收入中获得,很多酒厂销售额10亿,费用6个亿,这6个亿里肯定有5000-1亿的利润,一把手只能靠这种方式洗钱。一旦并购后,灰色利润挤出来,可以形成增值。另外就是股权激励,酒厂被收购后,可以规划很完善的股权激励,不用换人,积极性完全不一样,以前可能每天工作4个小时,现在工作8小时,以前70%的时间在思考如何洗钱,现在都可以放在销售上。同样一个人,都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生产力。洋河在并购双沟后,双沟在治理渠道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端白酒潜规则:自导自演天价酒拍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年01月10日 08:12 作者:林向

在白酒涨价潮愈演愈烈之时,“天价酒”拍卖也频频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白酒收藏、拍卖真有那么火吗?
  近日,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报料称,不少天价酒拍卖实为酒企“自导自演”,占相当比例的买受人是该酒企的大经销商或合作伙伴。

  经销商成天价酒主要买受人
  2010年12月19日,在四川宜宾酒圣节上,一瓶规格为9.9999公斤的“一马当先”五粮液藏品酒以508.8万元的天价成交。但上述“一马当先”五粮液藏品酒拍出天价后不久,却有媒体报道称买受人与五粮液集团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合作,包括贴牌生产部分系列酒等。
  此次拍卖会共有11款五粮液藏品酒拍卖。本报记者以白酒收藏者身份致电负责此次拍卖的四川融信拍卖有限公司,被告知此次酒圣节拍卖的所有五粮液酒都被五粮液的经销商等合作伙伴拍得,“这是五粮液自己搞的活动,并不是针对社会上白酒收藏人士,也没有按照纯粹的艺术品进行拍卖。”
  记者昨日致电五粮液,公司一位相关人士表示,此次白酒拍卖是四川宜宾市酒圣节组织,由市政府主办,“一马当先”是否由宜宾一帆风顺酒业拍走,她并不清楚。
  对于此次拍卖所有的酒都被五粮液的经销商等合作伙伴拍得的说法,五粮液上述人士表示,本来酒圣节参加者就有很多经销商,经销商更了解酒,也更了解企业,很多五粮液的第一批经销商就已经开始在收藏五粮液的酒,但否认五粮液借此进行营销,“经销商不大可能出这么多钱来配合我们,我们要做(炒作)的话也不可能仅仅在五粮液官方网站上发个消息。”
  “白酒高价拍卖自导自演的现象在行业内已经不是秘密。”一位曾担任某华南二线知名酒企高层的业内人士刘华对记者透露,他就经历过多次类似的拍卖。他曾经效力的白酒企业近年的一次“开坛大典”上尽管也有天价拍卖,但竞得的经销商一直没有将货物提走。
  “我们也导演了很多次。”某知名白酒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周亮对记者坦言,在新品上市等时点“自导自演”进行“天价酒”拍卖,已经是白酒行业的主流事件营销手法之一。
  一位曾多次参与类似拍卖的业内人士张英表示,二三线白酒企业的天价酒拍卖基本都是“假拍卖”。酒仙网销售总监李书凯也透露,80%的酒企都采取这种做法,甚至采取回购的模式,“高价拍卖的酒,酒企再原价买回来。”
  业内人士透露,类似天价竞拍之前,酒企通常会让2~3家经销商或者关系人做好准备,一般多是经销商、供应商或者广告公司,而拍卖标的的酒多为有特殊意义的酒,如纪念酒、生产量非常少的酒,或者与特殊历史事件相关。

  酒企借机推高价位产品
  在张英看来,要保证拍卖成功就必须有暗箱操作,“其他酒企拍出来100万元,我总不能只拍卖出10万元吧?既然拍卖,万一没人参与怎么办?要确保成功那么就得找人托底,这就产生了暗箱操作。”
  酒企的合作伙伴也愿意参与这种自导自演的游戏,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广告公司一年的业务代理费就上亿元,拍卖上的投入与酒企之间业务合作获利相比是九牛一毛。”
  此外,经销商享受的经销商策略、批酒指标的多少等都取决于酒企,因此白酒厂家往往把握着经销商的生杀大权。山东省白酒行业协会会长黄业立直言:“买买酒厂的账,可以借机搞好与酒厂的关系,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周亮认为,天价酒拍卖的潜规则白酒业内都心知肚明,但多数普通消费者并不知情,在酒企看来,自己的产品拍出天价是“给品牌贴金的一个事情”。
  业内人士还指出,根源还在于近几年整个白酒行业处在产品结构的提升期,各家白酒企业争相高端化、出高价位产品。张英表示,在“越老越好、越旧越好”的思维模式下,酒水品牌的推广很难进行创新,偶尔有突破却往往叫好不叫座,“这么多年还是以年份酒、原浆、洞藏等概念为主打。”张英认为,大家争相选择拍卖的方式,是因为在白酒行业没有太多更好的公关、推广活动可供选择,尽管白酒高价拍卖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泛滥之势,但是相比之下,新的推广活动风险太高。
  张英认为,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参与老酒的收藏,“白酒是有自己的年龄的,一般出厂50年的白酒要进行勾兑才能饮用。”因此,张英认为天价酒“自导自演”本身仅是一个噱头,对社会和公众也没有任何伤害。周亮也认为,天价酒拍卖本身就有很重的“自娱自乐”成分。
  但黄业立却表示,通过预先安排好让关系人高价竞拍,这种做法本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伤害,白酒企业尤其是大型白酒企业应该对行业和消费者负责,“正本清源”,杜绝这种做法。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11-8-24 11:03:0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0: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了那么看好白酒行业的文章,也发点负面看法的文章:

高端白酒奢侈化的市场风险

2011-04-19 证券时报

近期一个热点事件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因“高价酒单”曝光而引发的人事震荡,该事件引起各方热议,更清晰地揭示了高档白酒的一个重要销售途径??企业团购。此次事件涉及的茅台正是在中国白酒行业中集团采购业务做得最为出色的企业,然而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高额职务消费也因此受到了广泛诟病。事实上,随着高端白酒的不断提价,其奢侈化的产品定位与作为其重要销售市场的职务消费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此次事件是否会对高端白酒的集团采购市场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以茅台为例,过去10年,其高速发展与集团采购市场的成功开发密不可分。2010年,贵州茅台的收入和净利润达到116亿元和51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7倍和15倍。虽然在该公司定期报告中少有提及,但分析普遍认为,目前对党政军、各类大型企业集团的销售应占到了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事实上,茅台的高端品牌形象也正是在这些年大量的公务、商务消费中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

高端化发展基本已经成为中国白酒业的一个共识,价格的提升顺理成章。茅台10年发展,利润增长远高于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提价。随着价格的不断提升,动辄上千元的高端白酒已经被视为奢侈品,而问题正是作为奢侈品的高端白酒是否还适合大量用于职务消费?从企业层面说,这样的消费将股东的利益置于何地?从政府层面说,这样的消费又可曾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

由于信息不透明,职务消费的监管在中国难度较大,不过近两年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一些事件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从长远看,随着透明度的增强,过度的职务消费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高端白酒的集团采购市场未来的增长压力可能会逐步增大。在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元(2010年数据)的国度,私人消费对千元高端白酒销量增长拉动有限,如果公务商务消费增长放缓,则高端白酒行业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回落。

另一方面,高端白酒提价的节奏把握也并非易事,个人消费者、中小企业对白酒的价格敏感度较高,近几年正是由于一线高端白酒的不断提价,为一批二线品牌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可能错失一些机会,比较突出的就是茅台,虽然高度茅台酒在一线品牌中优势明显,但由于系列酒始终成长平平,其提价后的次高端、中高端市场多被其他品牌瓜分。

除了上述这些奢侈化定位带来的市场风险外,近年一些外部政策也趋向严格,或多或少对高端白酒的成长有所影响,如严查醉驾、提价限令等。在此情况下,未来高端白酒此前的高速增长或难再现。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11-8-24 10:40:0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6: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显示,洋河2010年春季和2011年春季两次收购双沟股权,兼并双沟总共花了53589.94+117615.0944=171205.0344万元。当时双沟酒业注册资本11000万元,根据2011年初这次收购时挂牌出让方发布的公告,“以20101031日为基准日,经审计,双沟酒业资产总额为72054.18万元,净资产为41226.72万元”。“2009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46584.91万元,利润总额23412.22万元,净利润16965.97万元”;再根据洋河201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双沟2010年度的净利润中,洋河享有5309.18万元,估计双沟2010年度的净利润不会少于1.3亿元,由此推算洋河收购双沟的市净率PB4倍出头,市盈率不高于13倍,市销率为1倍左右。考虑到江苏省内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后扩张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洋河团队教双沟团队卖酒引致的双沟业绩提升、在洋河新产能达产之前双沟可以为洋河提供适量的基酒,可以看出这个收购还是蛮合算的。

很有意思的是,洋河2010年所买的那部分股权,最初是由维维股份(600300)卖给宿迁国资部门的,半年后被宿迁国资部门转卖给了洋河。而维维股份2009年全资收购了湖北枝江酒业,结果枝江酒业的业绩原地踏步。从这些经历来看,维维股份真的没有经营白酒产业的天赋。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11-8-26 17:10:3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1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报道,减持股份的是公司的第二大、第三大股东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这两家公司是洋河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持股公司,法人代表分别是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和总经理张雨柏。公司董秘丛学年对报纸记者的回答是,减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职工的住宿条件(指用于买房)而与公司经营无关”。

股东可以以各种理由卖出股票,而且卖股票时所陈述的理由也未必就是真实的理由。作为投资者,最重要的就是判断: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折算到每一股股票上,合理的股价应该是多少?只要心里有判断,就可以自己处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9: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茅台提价之后,其他高端白酒也马上跟进。请看洋河的提价公告:

[2009-12-11](002304)洋河股份:重大事项公告
鉴于产品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 洋
河股份决定自2009年12月14日起适当上调公司"蓝色经典"系列,"洋河大曲"系列大
部分产品及少数零星产品的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5%.
此次价格调整对公司2009年度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小, 但对2010年经营业绩将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3:18 , Processed in 0.0243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