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堂的“熊市”保卫战胜算几何?<DIV class=ThreadContent>近来,归真堂要上市与活熊取胆汁的话题,在媒体网络吵得沸沸扬扬。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下,归真堂卯足了劲,宣布对外开放熊场,上演了一场危机公关的闹剧。与其说是在主场打一场“熊市”保卫战,实则大有故意炒作之嫌。 此前,众所不知,归真堂是从事以活熊取胆汁,生产熊胆粉为主业的药企。原本可以低调地与诸多养熊业企业,在“熊市”里分得一杯羹,却不甘寂寞偏要高调谋求创业板上市,成为众矢之的。包括亚洲动物基金会也致函证监部门,反对归真堂上市,并得到72位名人声援支持,进而引发了舆论界的万炮齐轰,“命门”直指归真堂虐熊,罔顾人类道德底线。 也许这正是归真堂真正的意图所在??炒作。像许多始作俑者一样,通过糟践自己或攻讦他人、或作秀炫耀或上演悲情剧、或制造负面新闻等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网络传媒发达的当下,无论好消息、坏消息都会不胫而走,加之水军的加盟,其传播发酵程度不亚于裂变的当量。于是,在“挺熊”、“倒熊”两派针锋相对的唇枪舌剑中,归真堂须臾成了众所周知,甚至家喻户晓的“名企”。 其实,归真堂心里清楚得很,其养熊和用活熊取胆汁,只要利用人工繁殖的第二、三代黑熊获取胆汁原料,不仅没有违背《国际濒危动植物贸易公约》,且符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管理办法》、《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法规,谁人能奈我若何?更何况,包括自己在内,目前我国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黑熊养殖企业有68家,存栏数近2万头,全国约有6000-8000头引流熊,以满足用熊胆粉为原料的183家制药企业的市场需求。仅依赖熊胆粉的中药就达153种,并在危急重症抢救、疑难杂症治疗中疗效显著。。 归真堂更清楚,国家不会轻易取缔合法的养熊业,如果取缔的话,不仅现有的黑熊面临杀身之祸,而且由于正常渠道不能保障“熊市”的供给,野生黑熊也面临非法捕杀的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1头熊能够保护220头熊。尤其在目前人工合成熊胆粉尚不过关的情况下,对熊胆粉依存度很高的诸多药企也将是不小的打击。显然,这个“熊市”不可替代。这让归真堂底气十足,所以才敢叫板上市,才敢高调张扬,才敢藐视舆论道德。 至于能否上市,对归真堂已并不重要,因为它已在“挺熊”与“倒熊”的论战中,扩大了归真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到了归真堂。所以,无论如何归真堂都是赢家。即使不上市,产品的广告效应已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消费者,而且省去了巨额的广告费,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归真堂知道自己并不是国内首家以熊胆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拟上市企业。新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就有主打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熊胆粉的药企。因此,只要自己合法合规,自然不担心申请IPO过不了会,只是一个时间迟早问题。假如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说不定股票还会受到追捧和热炒呢! 许多人会觉得归真堂恬不知耻,但事实就是这样。道理十分简单,企业是守法经营还是守德经营,这就是法律底线与道德底线的区别。守法不一定守德,但守德必定会守法。企业到底须在法律的框架下经营,还是在道德的框架下经营,许多老板肯定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的门槛低,后者的门槛高。哪一个商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会去选择高门槛,而不去选择低门槛呢?有一位企业的老板,在做客央广经济之声节目时,就直言不讳地宣称,他只有法律底线,而没有什么道德底线。 我们不妨看另一些事实:如西班牙的斗牛,其残忍程度要比活熊取胆汁要痛苦多了。但在西班牙却没人觉得是不道德的事。斗牛场上王公贵族、黎民百姓都乐此不疲为之兴奋不已。如日本的捕杀鲸鱼,遭到包括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舆论的谴责,但依然我行我素以科研为名猎杀,结果也上到老百姓的餐桌。韩国人喜欢食狗肉,许多西方人都接受不了。这种道德良知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标准和认知程度都是不同,与文化背景都有相关联的。比如,熊胆粉世界上只有中医、韩医包括越南等亚洲少数国家有所使用。所以才会在这一地区,有这样的敏感问题发生。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取缔“熊市”。尽快让我国的人工合成熊胆粉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以取代动物熊胆粉,并从法律层面立法,颁布法令禁止活熊取胆汁,禁止使用动物熊胆粉。试想,若不是法律明令禁止,那养虎取骨、养象取牙的事岂不是同样会发生? 归真堂事件,能否让我国的养熊业发生颠覆性地改变,人们拭目以待。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