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24 买入每一只股票,都有一个“投资前提”,当这个前提不成立时,就应该择机退场了。自己感觉,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前提已经变了,这行业的股票,以后估计都很难有极具爆炸力的tenbagger产生了。 2007年,在听了林森池的大量推荐后,开始关注中国人寿和保险行业。保险业的投资逻辑,其实就是现在大陆寿险的渗透率还很低,保险深度(全国总保费/GDP)不到3%,而发达国家超过12%,亚洲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也有7-8%,所以,理论上保险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将超过GDP一倍以上。三年过去后,放在自己眼前的保险深度数据是: 2004,2.34% 2005,2.00% 2006,1.94% 2007,2.01% 2008,2.44% 2009,2.43% 2010,2.64% 保险业对于GDP的增速beta,只是1.1倍左右,并不是想象中的2或更高,也就和机场业差不多。 遍阅券商的研究报告,觉得所有分析员都严重地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商业保险的前景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这是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果。 过去7年,退休金每年以14%的复合速度增加,这个月的人大会议上,更提出一二五居民收入复合增幅要达到13%,也就是说,起码退休金会继续保持13%/年的增幅。而商业养老保险呢,每年可以承诺的回报率最高也就是2.5%,其他的就看投资收益了,从过去多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看,一般很难超过双位数回报,在减除掉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后,最后进入到投保人帐户的回报,就可想而知了。而且,退休金是国家信用,加了就不会再减回去,而保险是商业信用,保险公司有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的危险,投资收益也是可增可减。 医疗保险方面,2007年以前,老爸的重大疾病,每年的报销也就是10%不到,但最近3年,每年报销额都达到了25-30万元,而且,学生和社会人员也都可以参保,这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绝对是致命的打击。以重大疾病险为例,商业保险是在确诊后一次性支付保险金,保险合同就终止了,而社会医疗保险,则是每年都有30万左右的大病额度予以报销,对于持续治疗持续支出的大病患者,后者显然更有吸引力。此外,国家目前大力推行的“新农合”,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很好的医疗保障,不少地方门诊和住院都能报销到8成左右了。这对于想主打农村市场作为新增长点的国寿,又是一个打击。 过去,社会保险有个硬伤,就是保险不随身,只能留在初始的参保地。现在,随着全国系统的逐步完善,这个问题已可解决。 总观之,商业保险在与国家保险的单挑中,完败了。试问,在现在通货膨胀加剧,尤其是人们首先要解决住房问题时,商业保险还如何跟国家保险竞争呢?2011年1-2月,全国的总寿险保费增长率仅为1.29%,巨幅放缓!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啊! 此外,2015年开始,几大业内巨头,将开始进入早期高承诺回报保单的集中偿付期。以国寿集团为例,每年的存续保单都有160亿左右,20年下来就是3200亿,而到期支付估计是2.5倍左右,也就是2015-2025年,光是国寿的老保单,支付也在8000亿左右,每年平均是800亿。当然,国寿在上市时,把这些亏损保单都打包给了母公司,但平安、太保等是整体上市的,一定要面对这个问题的。可以想见,由于这个负担,保险业在2015年以后,内含价值的增速会放慢。 一方面,收入增长比预期要慢得多,另一方面,几年后就会出现支出高潮。这个行业的投资前提真的是彻底变了。大胆预测一句:人寿、平安这些公司,未来是很难有大的上升动力了,甚至可以长期作为对冲盘的放空候选股,因为像友邦这样的公司,估值比国寿平安的H股都要低,市场还没发现问题,而将来,必然会予以纠正。 (多谢你的垂询,这是2011年3月写的分析,现在回看似乎有效,作为回应。补充几个数据,2011年的渗透率是2.03%,2012年的渗透率是2.11%,2011年全国寿险总保费首次出现倒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