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中兴通讯]讨论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3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http://blog.donews.com/milesmax/archive/2006/04/26/847055.aspx

恶果暴露无遗

2006年4月18日,中兴通讯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截至3月底的第一季度净利润,将较去年同期下跌50%或以上”。此前不到半月,侯为贵在4月6日公布的年报《董事长报告书》中说,“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管理层沉着应对,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取得了稳定的经营业绩”,“本集团在国内以及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刚刚粉饰出来的太平,连脂粉都没干透,就被盈利预警碾成齑粉。4月26日,中兴通讯公布第一季度季报,所展现的数字更是触目惊心,“价格战”的恶果暴露无遗。

2006年第一季度中兴通讯销售收入为45.9亿,同比上升6.96%(2005年第一季度为42.9亿)。销售收入数据可能是该季度的唯一“亮点”,所以季报中自我表扬道,“本集团通过深入挖潜,发挥产品多元化优势,保持了主营业务收入的稳定”。毛利率为32.57%,不仅远低于2005年第一季度的39.91%,也低于2005年全年的34.6%。三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之和,从2005年同期的14.9亿下降至14.3亿,其中管理费用更是比一年前低1.03亿,显示中兴通讯正在努力削减成本。营业利润下降70.7%,营业利润率仅为1.4%,远低于2005年同期的5.1%。补贴收入从2005年同期的5774万大幅下降至623万,“主要是本期收到的软件退税减少所致”。所谓“软件退税”,是指根据国务院《鼓励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软件产品销售增值税实际税率超过3%的部分可以实行即征即退(高达14%),但是财政部2005年末发文规定,嵌入式软件不属于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的软件产品。这种调整对中兴通讯影响颇大,从侧面反映出该公司真实盈利能力低下。利润总额(即税前利润)下降77.8%,净利润狂跌85.5%(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2.3亿大幅下降至3300万),净利润率仅为0.73%(2005年同期为5.37%),真是低得可怜。

在中兴通讯截止3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上,存货从2005年12月31日的25.2亿进一步升至29.7亿,升幅为17.7%;应收贸易账款从34.4亿升至39.8,升幅为15.7%;应收工程合约款从46.9亿升至53.3亿,升幅为13.7%。与此同时,货币资金则从55.7亿下降至32.5,一个季度内的降幅高达41.6%;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中兴通讯可能很快就会遇到流动性支付困难。

以低价策略和“为客户提供更为优惠的商务条件”大力开发海外市场,使得毛利率不断走低,应收工程合约款不断快速攀升,坏账风险不断放大。殷一民当然可以夸耀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非常鼓舞人心”,但除此之外到底还有什么实际意义?中兴通讯的股东、员工或其他stakeholder,能够从这种无效益的增长中获益吗?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847055

[此帖子已被 xialuoke0089 在 2006-5-13 8:25:3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xialuoke0089 在 2006-5-13 8:30:3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3 0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一窍不通,有请福探深入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注意这句话:如果中兴在2G市场的份额为2%左右,3G中兴将这个比例翻10倍。我认为现价买入中兴是个很好的长线买点.

--------------------------------------------------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

  十年前,中国2G市场正春暖花开,刚刚涉足移动通讯领域的中国厂商们无力摘取太多的果实。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3G前夜,本土厂商在2G市场的总份额依然只有5%左右,“2G我们很

难成长为一个大人。”华为一位高层说,所有的激情与梦想将顺延至3G。

  “中兴、华为在中国3G市场肯定将拿到比在2G上更高的市场份额。”一位外资设备商的中国高管很肯定地说。而中兴通讯移动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鹏也告诉记者,“国外厂商甚至比较乐观地预测,中国厂商可以拿到中国3G超过40%的份额。”

  透过黎明前的黑暗,透过牌照疑云和专利暗战的沉闷与压抑,一股颠覆力量正在游动。

  从5%到60%?

  所有的预测都似乎佐证了华为与中兴通讯有望改变中国3G格局。

  联合证券5月11日的一份内部分析报告指出,3G一旦启动,预计带来投资(不含终端)将达到3300多亿元,以3年网络建设周期计算,预计每年投资约为1100亿元左右,而本土厂商中兴通讯与华为“近水楼台先得月”。

  该报告指出,在TD-SCDMA领域,国外厂商基本没有优势,本土厂商将获得比较可观的市场份额。其中,虽然大唐拥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是中兴通讯的产品实现能力更胜一筹。该报告预期,中兴通讯、大唐、华为将分别瓜分TD- SCDMA30%、25%、20%的份额。

  而在竞争最为激烈的WCDMA市场,华为仍最被看好。尽管面临爱立信等巨头的压力 (爱立信在中国2G市场独吃了50%的蛋糕),华为仍将成为国内WCDMA的有力竞争者,并从中截获15%-20%的份额;而中兴近期开始下重力转攻 WCDMA,其未来WCDMA的预期份额亦可达到10%;报告并不看好大唐在TD-SCDMA以外的表现。

  在CDMA2000上,由于中兴通讯已经取得了联通CDMA20001X大约20%的份额,因而顺理成章地将拿下未来CDMA2000的20%-25%的份额;由于海外市场CDMA的优异表现,在联通C网上曾经“失手”的华为亦不会示弱,将拿到15%的份额。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1月17日一份中兴通讯未来3G的总体份额也做出了乐观预估??预计中兴在国内3G设备上总市场份额达到16.2%-20.3%,较2G时代提高11%-15%。如果中兴在2G市场的份额为2%左右,3G中兴将这个比例翻10倍。

  而联合证券研究员关海燕更预测,本土厂商在未来中国3G的份额将达到40%-60%。

  已经在发生的战争

  业界分析认为,华为、中兴近期在海外的表现可以反观其在未来国内的走势。

  “华为已经在CDMA、NGN、光通信和接入领域进入了全球前五位。”关海燕在其分析报告中指出,华为在2005年实现了中国设备商在全球市场的根本突破。

  最近五个月以来,华为、中兴在海外3G及NGN、宽带等市场表现异常生猛:从去年 11月至今年4月,接二连三地截获了西班牙TELEFONICA的3G和宽带服务合同、英国电信21世纪网络提供网和系统设备、荷兰皇家电信3G/2G核心网商用合同、与沃达丰签署捷克WCDMA网络商用合同、与独联体最大的CDMA运营商SKYLINK签订近4000万美元的CDMA2000合约等等。

  华为高层人士认为,中国3G延迟发牌导致国内电信运营商投资迟缓,影响了设备商当下的收入,但是对于华为、中兴这些本土厂商,反倒让他们打了个时间差,现在集中精力在海外3G市场一博,然后再转攻国内。

  根据国际CATR通信信息研究所的分析,全球100强电信运营商(根据电信业务收入的高低排名),前十强有80%在欧美,前100强有65%在欧美,而欧美市场占全球市场容量超过60%,亚太与拉美等地仅占25%左右。

  在过往的2G市场中,爱立信、诺基亚等9大巨头几乎瓜分了全球90%的市场,而中兴在海外欧美等一级市场的收入仅占其全年收入的1.3%。

  在电信运营商加速重组的前提下,如不加速渗透欧美市场,中国设备商无以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价格和运营经验等优势。

  争夺定价权

  硝烟其实早已四处弥漫。

  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本土设备商高层认为,由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牵头的政府谈判团从今年2月开始与各大巨头就专利问题进行磋商,试图以TD-SCDMA作为筹码让巨头们就专利费做出让步,然而谈判至今收效甚微。

  “实际上,中兴、华为已经一对一在跟各大巨头们就专利协议进行接触。”他没有透露进一步详细内容,但是他认为2G是靠卖产品赚钱,3G卖的是专利,“专利费用一天谈不下来,我对相关产品未来能有多大盈利就一天没有底”。

  他说,假设本土厂商能够在未来中国3G达到40%-60%的市场份额,但如果不解决专利费用偏高的问题,依旧是得了江山、失了利润。他透露,在2G时代,本土厂商向国外厂家支付的专利费占利润的比例约为10%,“3G的专利费用远远不止这个数”。

  这是一场艰难的博弈。中兴通讯在回复本报采访时表示,中兴已经把专利作为生死攸关的节点来看,他们的“专利布局”策略是:“将70%的<FORM class=yqin action=http://www.iask.com/n method=post></FORM>知识产权资源投放在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和产品上,把其余30%用于成熟产品的改进升级方面;在局部领域或部分产品上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攻占技术制高点,努力寻求申请基础性发明专利。”

  而华为不久前亦对外透露,在WCDMA的专利权上已经拥有5%的话语权,WCDMA的专利拥有数排全球第五。有业界透露,华为与各大巨头就专利协议进行的接触“非常密切”。

  显然,在3G发牌不明的前提下,中国厂商在专利问题上能争取到多少定价权是微妙的。“专利费用实际上要根据销售规模来定价。”前述不透露身份的设备商说,而牌照的发放方式是决定销售规模的最基本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资蜂拥TD真相:TD需经历更大国际化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6:45 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TD-SCDMA的接入设备基本全部基于WCDMA的基础,真正核心区别在于基站层面,而这一块,目前还没有一家跨国公司真正涉入。

  作者:李晓艳

  自11年前诞生至今,这个中国自己的3G标准每走一步都经历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DIV id=PublicRelation5 name="PublicRelation">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ad1= "国贸精装中小户型";link1=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44071,70312,70361&cid=0,0,0&sid=66809&advid=2651&camid=10273&show=ignore&url=http://www.apie.cn/";//左上ad2= "亚奥6层电梯洋房";link2=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44072,70313,70362&cid=0,0,0&sid=66810&advid=2651&camid=10273&show=ignore&url=http://www.lvcgroup.com";//右上ad3= "英特尔服务器整合";link3=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43581,69743,69792&cid=0,0,0&sid=66299&advid=1934&camid=10263&show=ignore&url=http://download.intel.com/cn/business/bss/products/server/server_consolidation.htm?iid=sina12_OnlineServerCampaign2+ww19&";//左下ad4= "锦绣大地物流港";link4= "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40223,65866,65906&cid=0,0,0&sid=62820&advid=2865&camid=9839&show=ignore&url=http://www.jxddwlg.com/";//右下//浏览器类型变量var InternetExplorer = navigator.appName.indexOf("Microsoft") != -1;//ie内容function IEad(){ adCode = '<OBJECT classid="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6,0,0,0" WIDTH="280" HEIGHT="40" id="ad_note" ALIGN=""> ' +' </OBJECT>' document.write(adCode);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1", ad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2", ad2);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3", ad3);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ad4", ad4);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1", link1);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2", link2);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3", link3); document.getElementById('ad_note').SetVariable("link4", link4);}//ns内容function NSad(){adCode = '' +'' +'
' +''+ ad1 +'' +' ' +''+ ad2 +'' +'
' +''+ ad3 +'' +' ' +''+ ad4 +'
'document.write(adCode);}//主过程if(InternetExplorer == true){ IEad();}else{ NSad();}</SCRIPT>
国贸精装中小户型 奥6层电梯洋房
英特尔服务器整合 锦绣大地物流港
</DIV>

  无论现在大家对TD的技术是否仍然心存疑虑,可以看到的是,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力量在加入TD。

  从系统设备、终端、芯片到仪表、天线和测试仪器,TD产业联盟的厂商已从2002年第一批的8家增加到现在的20多家。据了解,最近又有安德鲁等四家做仪器、仪表类,智能天线类和RF芯片的厂家加入进来。

  “TD产业链已基本成熟。”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一次次地在公开场合不厌其烦地强调。

  10亿政府支持

  对于这个自己养大的孩子,中国政府对TD的支持从资金到政策从未间断。

  业内人士做过粗略的统计,政府为支持TD-SCDMA的拨款,目前已经超过10亿元。

  2006年1月20日,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的TD-SCDMA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并称TD-SCDMA技术具有了独立组网能力,TD产业已进入健康、开放、稳定发展的轨道。

  一时间,“中国3G必上TD”的传言满天飞。更有坊间说法称,今年6月中国第一张3G牌照将会清晰,而首获牌照的非TD莫属。

  而在2005年底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6年度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发表讲话,表示中国3G牌照发放的决策时机已到,但牌照发放涉及4个关键性问题:技术和业务成熟性、竞争格局优化、知识产权问题、3G中国标准TD-SCDMA的发展。

  奚国华的讲话将业界对中国3G的期待又一次拉近,固网运营商获得TD牌照的猜测也蜂拥而至,而这似乎也正印证了此前政府和诸多专家“TD应该由一个有实力的运营商运营”的观点。

  与之呼应的是从春节前夕开始,信产部组织的TD规模试验网拉开序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先后参与北京、上海、保定、青岛、厦门的规模测试,最近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还分别获得了信产部下发的188、189号段用于TD规模测试。

  而据了解,目前TD规模测试正进行得如火如荼,1万部手机终端已经发放下去,北京和青岛也已经实现了通话,“我们很多测试人员五一都没有休息,因为内部规定至少6月要完成第一次测试,7月份要出测试报告。”TD联盟一位参与了此次规模测试的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

  跨国厂商的“橄榄枝”

  而随着中国3G的脚步越行越近,一直隔岸观望的跨国巨头们也先后向TD抛出了橄榄枝。

  凯明、天?、鼎桥,在这些专门从事TD研发的合资公司中,诺基亚、德州仪器、三星等跨国公司的身影清晰可见。尤其是凯明,股东多达17家。

  而去年开始, WCDMA的代表厂商爱立信宣布和中兴通讯合作开发TD。其后,诺基亚也和普天高调宣布在武汉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进行TD-SCDMA的研发。今年初,日本仪器测试公司安立也高调推出针对TD的测试仪表设备网络仿真器。

  但相关人士却向记者表示,上述几大跨国设备巨头中真正全力支持TD-SCDMA的寥寥无几。该人士告诉记者,以爱立信为例,事实上主要TD方面的研发全是中兴通讯在做,万一运营商有TD方面的组网需求时,可以利用和中兴的合作将TD部分全部外包给中兴。

  而据记者了解,号称最早关注TD的北电网络,事实上现在也只是停留在TD的接入设备层面,完全没有涉及基站。而相关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TD-SCDMA的接入设备基本全部基于WCDMA的基础,真正核心区别在于基站层面,而这一块,目前还没有一家跨国公司真正涉入。

  另两家跨国巨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前者自去年宣布和普天在武汉成立合资公司之后,对外的说法一直是“公司在按照正常程序运作”,鲜有其他实质性动作。而后者除了参股天?科技之外,未发布与TD相关的具体举措。

  甚至有人指出,目前安立推出的TD测试设备,也都基于WCDMA基础上的,还没有涉及到真正TD的专利层面。

  国际化挑战

  跨国巨头们对TD的前途多少还有点心存疑虑。

  “在原有网络上的平滑过渡和无缝双向切换才能让户体体验最优化,所以拥有一个2G网络的基础非常重要。”爱立信市场与战略部副总裁卢勇在多次场合强调这一点。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国公司中国高管也指出,和黄目前在全球3G运营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3G独立组网的困难,而对于没有2G网络基础的TD来说,困难同样存在。

  跨国厂商们还担心TD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虽然TD产业联盟成员愈见增加,从芯片到仪表都已形成,但毕竟TD从产生到现在只有约10年,整个产业联盟成立也只是在2002年,而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CDMA技术,走到今天前景依然不明。

  一位资深通信人士向记者表示,“TD-SCDMA今天至少在技术上要好过CDMA技术,才能发展下去。”他说,以往发展CDMA技术比较好的韩国,经过五年的考量而于去年转向WCDMA,而全球已经第四大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今年也开始将投资重点全面向G网转移。“现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为CDMA的市场前景担忧了,TD-SCDMA能走多远尚待考虑。”他说。

  上述资深人士分析,从市场规模角度看,现在中国移动用户是4亿多,再加上近1亿小灵通用户,目前几大运营商的网络承载能力到2007年约为7亿。目前移动用户增长速度是每个月500多万,事实上3G每晚半年,对于TD来说,新增用户就跑了1亿。“用户增长是有一个饱和度的,总量就是那么多,TD没有2G的用户数量积累,到时也很难达到规模的市场效应。”

  此外,据记者了解,欧洲刚刚宣布将属于TD的频谱收回变成FDD,这对TD走向国际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相关报道:

香港4家3G运营商价格厮杀 技术功能仍存缺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5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对于中兴的一季度报表反应过度了。

中兴对3G的投入完全是对政策导向的正确解读,它也将在3G版图上划最大的一块蛋糕。

别忘了中兴的背景。在中兴和华为的长期角力中,中兴每次都能抓准政策的脉搏。不得不说它是占据了背景优势。

任何对于3G的置疑在我看来都是可笑的。你以为国家在跟那么多巨头开玩笑?看看数字电视在全国的铺开就知道了。3G只会比数字电视的攻势更猛。

中兴一定是,也只能是科技股的大旗,并将在这波牛市中面值过10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0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报个到!一直很敬佩福探,偶然发现这个论坛就马上注册了,今后请大家多指教了!:)

0063是我曾经追踪了10年的股票,从01年到06年中一直持有(大概也是在福探开这个贴的时候才全部卖出的),至今仍作为一种验证一直关注它.

对于中兴,我基本赞同福探对中兴的看法,其实在05年下半年我就已经隐约认识到中兴最近几年内可能面临的局限,从06年年报公布后进一步增加了这些认识,所以就开始逐步调整中兴的仓位,最后在06年年中全部出完了,现在看来自己在熊市是以价值投资的观点买入的,而在牛市里确是以价值投机的观点卖出的.虽然卖出后中兴仍然在创出新高,但我觉得卖出仍然是正确的,因为几方面原因:

1\从中兴的下游行业看,通信费用价格快速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压力必然传导给作为上游设备商,导致增长幅度下降和利润率降低,用华为的话说就是"通讯行业正在变穷".;

2\海外市场开拓并不顺利,高价值市场(欧美)进入门槛较高,并需要时间来消化,发展中国家市场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较高,今后几年内仍属开拓期,对公司的利润贡献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3\3G对于中兴,甚至整个通讯行业来说,只能算是个战术性机会了,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通讯行业几乎很难有2G时代那样的"杀手级应用"出现了,作为一家成长性公司而言,这才是最致命的;

今天感冒了,头很胀,暂时打这几点请各位朋友指教,多谢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兴我提出问题,但自己由于这些天事情较多,没有把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下去。此贴也就“沉”下去了。但我前面说过,讨论中兴,意义是很大的,对于一个职业投资人来手,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将逐渐看到。

首先,我先对其年报做点简单分析来引出问题:

G中兴05年的年报,会计收益11.9亿元,每股收益(EPS)1.24元,比04年似乎都有提高,但是,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其三位最高管的薪酬??尤其是“表现花红”(业绩奖励)却大幅下降(平均下降31%,可参见其年报)。所以,该公司内部的绩效评估与其会计收益披露出现严重不一致。

到底G中兴2005年的经营成果是比2004年下降了还是有提高?

我在闽发论坛2004年年末一篇贴子中谈到,2004年有可能是中兴经营业绩的一个高峰,2005年可能要下降。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2005年中兴的会计业绩似乎也没有下降。是我的分析判断出错了,还是我们的会计体系的问题呢?

我认为是后者,由此对2006年中兴的判断及其股票价格的轮廓性判断都会有指导意义。下面慢慢谈(欢迎各位一起谈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7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我先把当时(2004年末)一篇贴子中有关中兴的一个判断贴于此,作为讨论的展开。

【 ? 原创:福尔莫斯  2004-12-01 22:35 】  

  作为答空中揽月兄关于中兴通讯的本贴,是在当时市场极端低迷,中兴也被当时很多人认为还在“高位”风险很大的时候发的,所以本贴中我把我对之的一些认识??主要是正面的因素写了一些。现在我还想把中兴的另一面??风险因素说一下,现在我觉的倒是应该更加重视的时候了,尽管中兴现在的市场形象是历史最好的时候。
  
  中兴未来面临的风险:
  1。3G预期时减少投资的风险。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当运营商要准备投资3G的时候,必然面临着减少2G及其它投资的问题。也就是说明年运营商系统设备的投资额可能要减少以备可能的3G启动。但问题是,现在3G的市场实际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更多是设备商的炒作。而且运营商的3G投资规模过大,回报期过长。中国政府对于3G牌照的发放至今从未有官方正式的承诺,是有其深刻道理的。按我的预计,就跟人们普遍在03年预计04年要3G牌照一样,05年也未必会发3G牌照。这种两难境地使得明年的系统设备市场出现大波动的可能性很大。
  2。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海外市场更多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这一点不用多说了。业内人士都知道。
  3。小灵通、手机市场等正面临3G过渡、国内普及率拐点以及利润率下滑的多重因素。
  4。中兴长期以来的产品定位于中低端。而在技术、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必须面对国际大厂商的直接竞争,或者说高端产品的直接竞争。这对中兴将是一个大考验。中兴优势之一的低成本也将在未来逐渐失去其原先之强有力。
  ……
  明年如果中兴的业绩出现下滑,我丝毫不会觉得奇怪。使我好奇怪的是,从03年初开始中兴一路涨上来的时候,对中兴的质疑、怀疑等微辞一路不断(各位仔细回想一下吧!),但在股价创了历史新高的今年,则是一片唱好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股市中的人性,无论是国人还老外,都是一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呵呵。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5-27 19:45:2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上面开始提到的中兴1季度业绩的下滑预警,本来在05年发生的事情,在06年开始的时候终于发生了。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3G前的投资减少?这肯定是其中之一的原因,但并非是主要的。因为目前国内传统电信业务的投资少幅度并不大,与去年差不了多少。

2。电信投资结构变化?也许,因为今年以来PHS、CDMA的减少幅度巨大。这些产品恰恰是中兴前些年赖以增长的主要增量产品。

3。海外市场停滞不前?从1季度来说,该公司季报没有披露详细的收入地区构成资料。不过,可以推测,由于其海外业务没有弥补其国内PHS、CDMA下降的影响,所以,可以推断海外业务1季度进展缓慢。

此外,从1季度报表来看,公司的流动性资产质量在下降。新增的会计科目“应收工程合约款”继续较大幅度地增加,而应收款、存货等也保持较高的增长。可以理解为公司在为客户进行的电信工程建设中的“投入”增大,预计2季度这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比如“应收工程合约款”会由于工程建设完毕客户的付款而收到现金,但这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会计确认的收入增长点尚很难看出。公司半年报可能依然不很好看。

最关键的,还在于公司管理费用绝对值的下降。公司的管理费用从去年下半年后开始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技术研发型企业来说,管理费用的增长一般是钢性的。管理费用的下降,是为做好看的会计帐面还是公司的研发策略、坏帐计提政策发生了变化呢?这需要进一步了解后才能搞清楚。公司这方面的信息披露很少。

该公司财务状况由于04年后增发了H股,目前仍然较为健康。但会计意义的经营质量在下降。这也许是其最高层高管的年收入巨幅下降的真正原因。这里我们看到,对于中兴这么个复杂的公司,如果仅仅从其会计报表来看,会计数据与其内在的绩效评估出现了矛盾。这个矛盾将会给投资者出这样一道难题??公司05年的经营成果是向好了还是向坏了?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你才能够对G中兴股票的中期趋势把握准。而这决不是一个凭借什么“3G”题材来作为G中兴股票能否走好的。这是需要投资人特别是职业投资人注意的。职业投资人可以把一家公司分析错,但绝不有那种肤浅的股评家式的概念化思维来投资股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继续讨论中兴前,我还想再就讨论G中兴的意义多说几句:

1。中兴是个典型的成长型公司,从它身上,你可以了解到一家处于竞争型行业的公司如何能脱颖而出成为优势公司的,它是最好的证券MBA教科书。甚至可以说是对一个投资人分析能力的测试题。

2。可以加深对公司会计与经营绩效间关系的深入理解。逐渐摆脱仅凭概念或只会从表面会计数据看企业看股票的初级思维方法,从而看透一家公司的经营趋势。

……

所以,欢迎各位一起讨论分析,否则我一个人在这里唱独角戏,也就唱不好了。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5-29 23:41:5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2 20:18 , Processed in 0.0229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