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还行吗 要不要跟着巴菲特抄底 中国证券网 一问:股票投资还行吗? 在过去这2年多来,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暴跌,牛市视股票如聚宝盆,熊市视股票如无底洞,惊恐的投资者问:股票投资还行吗? 其实2009年3月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已经回答:“在目前的低利率下,一直执着于持有存款等现金等价物或者长期政府债券,如果持续持有很长时间的话,投资回报率几乎可以肯定会低得惊人。”因此更好的选择是买股票。 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甚至破天荒地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公开声明自己正在买入股票。当天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盘940点,2009年3月6日最低跌到666点,5月12日反弹至910点。如果你听了巴菲特的话,买入美国股票,经历了一场大跌,还小亏3%,因此记者请问号召买入股票的巴菲特如何解释。 巴菲特说:“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说了并不知道股票会怎么样,不知今年会怎么样,但是我保证在10年以后的10月份,投资股票会比投资国债有更好的回报。” 记者又问:“中国有句老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么回顾过去的六个月,您是否对情势有些误判,因而偏向虎山行呢?” 巴菲特说:“美国的历史大概有200年,我们可能有了15个金融危机,在19世纪有了6个衰退,当时称其为衰退,现在叫作恐慌,但它们其实就是会不时地发生,不等于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无底洞,在每个世纪里都有一些不景气的年头,但是好年份多于坏年份,这个国家才会不停地前进,我认为在中国和美国都是这样的。” 可见巴菲特提倡的股票投资,并不是只投几个月的短期投资,而是投资10年甚至更久的长期投资。时间越长,股票相对于现金和债券的高回报率优势才会越来越明显。即使你只持有一年,股票投资赚钱的概率也是很大的。 巴菲特发现:在过去44年中,75%的年份标准普尔指数都是上涨。我猜,接下来的44年中,大概有相同比例的年份股票投资收益也会相当不错。 我的发现:在过去19年中,上证指数12年即63%的年份都是上涨。我猜,接下来的19年中,大概有相同甚至更高比例的年份股票投资收益也会相当不错。 相信巴菲特,未来10年股票投资肯定行。 二问:价值投资还行吗? 股市暴跌,即使那些价值投资者也大幅亏损,开始怀疑:价值投资还行吗? 对此疑问巴菲特回答:“太多的人买股票,都是上升很高了才买,其实应该是股票跌了很多再去买。人们大部分在错误的时间很兴奋。” 其实巴菲特的意思是,大多数人都是在牛市中冲进去,在上涨了很高之后追涨买入,这种行为根本不是价值投资。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呢? 专访中巴菲特说:“在价值投资中,你买的不仅是一股股份,而且是生意的一部分,你买入一家公司股份的意义,不是为了在下个星期,下一个月或者下一年卖掉它们,而是你要成为它们的拥有者,利用这家公司好的商业模式将来帮你赚钱。” 巴菲特的投资信条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巴菲特认为,你买股票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以你打算购买的每股股价,买入公司全部股票,整体收购公司的代价是多少?你拥有整个公司,根本不再考虑买卖股票来赚钱,计算一下每年从经营中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值不值得收购?如果值,就买,如果不值,就不要买,一股也不要买。 其实暴涨的大牛市中估值过高,很少有过度低估值得价值投资的股票。在股市暴跌之后,买入具有长期竞争优势、长期盈利能力大大高于国债收益率的优秀公司股票,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成功之道。 巴菲特大部分股票都是在股市暴跌之后买入的。 第一次是在1973年到1974年股市暴跌40%之后买入华盛顿邮报,1000万美元变成13亿美元,赚了128倍。 第二次是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后的1988年和1989年买入可口可乐13亿美元,一只股票上赚了100亿美元。 第三次是网络股泡沫破灭股市大跌50%之后于2003年买入中石油,5年赚了35亿美元,涨幅近8倍。 尽管巴菲特在股市暴跌之后买入,巴菲特并没有买在最低点,甚至买入后还继续跌,但他认为投资成功并不需要抄底抄在最低点,只要你买入的公司足够优秀,你买入的价值安全边际足够大就可以了。这些公司股票后来也并非始终直线上涨,中间也有过多次短期的下跌,只要最后的涨幅足够大,就可以了。 相信巴菲特,暴跌后价值投资肯定行。 三问:长期投资还行吗? 中国股市上证指数2008年10月28日跌到1664点,重新回到10年前的水平。美国股市标准普尔指数2009年3月6日跌到666点,重新回到13年之前的水平。 长期投资股票,辛苦持有10来年,结果回到投资前,许多人不禁开始怀疑:巴菲特提倡的长期投资还行吗? 巴菲特回答:“我觉得长期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动摇他们的信仰,没有理由因为某一年有一个衰退就变化,你很年轻,在你一生会见到很多衰退,总是会发生的,但是最终,在10年后、20年后,比现在活得会更好,你自己、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的孩子也是如此,你不会有一个直上的路径是往上的,但是长期的是往上的。” 如果你听了巴菲特的话,坚决长期持有不割肉,到5月12日,美国投资者会获得从666点到910点36%的反弹,中国投资者会获得从1664点到2618点57%的反弹。 太多的人只想短期迅速致富,却不想长期稳定地慢慢致富,因此长期投资最难的是克服人性的偷懒和贪婪:“投资不需要很高的智力,一般的智力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要买一种5年或10年能够升值的东西,这说起来并不难,但有些人会发现真的做的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 巴菲特的信心来自于历史:20世纪,美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准翻了七番,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6点涨到11497点。 巴菲特的信心来自于自己:在过去的44年中伯克希尔A股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到了70530美元,每年增长率为20.3%。 相信巴菲特,在中国长期投资肯定行。 要不要跟巴菲特一起抄底? 该不该跟着巴菲特巴老抄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认清两点: 一、你是不是和巴菲特有同样的价值观。那些价值被低估的品种一旦挺过危机之后,将会开始价值回归,未来经济平稳增长后,你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如果你信奉价值投资,那么你可以跟着巴老的理念开始“抄底”,他买什么你买什么。 二、你是不是有和巴菲特一样的风险承受能力。巴老现在已经成功了,就算他抄底套牢也不会影响其生活,不会影响他开私人直升机。如果你现在抄底也不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完全当作一种理财方式,那么你应该去抄底。如果你想用积蓄的大部分去博底,那么建议你还是再等等。 认清了以上两点之后,再量力而行。证券市场永远是勇者和智者的游戏。“新手死在山顶上,老手死在抄底的路上”,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巴老抄的底是一个区域,或许道指九千点到七千点就是他的底区域,而这两千点可能是一些人的全部。 如果你是短线的投机者,那么大可不必听巴菲特说什么,因为短线的机会随时都有,越是振荡得厉害,短线操作的机会就越大。如果你决意做巴菲特的跟随者,现在需要更坚强,因为巴老挺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全球首富巴菲特:投资秘诀在于逆向思维 在最新的《福布斯》“美国富豪400强榜”中,“股神”巴菲特击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登上首富宝座。在全球金融风暴蔓延的情况下,不少人财富大为缩水,而数据却显示,从8月29日至10月1日,巴菲特33天内个人净资产增加80亿美元至580亿美元,他有何秘诀? 抄底世界 巴菲特能在弱市中财富暴涨,来自于他的勇气与逆向思维的投资方法。在市场信心崩溃、金融大鳄们忙着出售资产对付危机时,他却高调出手购买高盛、比亚迪、通用电气等公司股票,大有抄底世界的架势。 暴跌中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的抄底涵义却截然不同。巴菲特曾说过:“巨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优秀的公司被不寻常的环境所困、这时会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被错误地低估。”由此可见,巴菲特的抄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投机行为,而是真正基于价值投资的投资行为。 长期投资理念 从1959年的40万美元到2004年的429亿美元的这45年中,可以算出巴菲特的年均收益率为26%。但从某一单个年度来看,很多投资者对此也许会不以为然。因此巴菲特的成功在于他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这或给A股投资者带来启示:在当前弱市中,目前是否正是布局长期筹码的最佳机会? 跌市中的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巴菲特说:“当我购买股票时,股市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时候,巴菲特关心的是什么呢?是企业,是活生生的企业。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当他决定购买股票时,他首先是一个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投资什么样的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市场时机入市,这两条,构成了巴菲特投资原则的核心,概括地说,就是企业原则和市场原则。 企业原则 主营业务突出、简单,有始终如一和稳健的经营历史,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巴菲特选择一家企业的三条标准。主营业务突出、简单,既可以表现为一种产品,像可口可乐, 也可能表现为一种服务,像美国捷运、《华盛顿邮报》,问题是投资人要对“主营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其二,有始终如一的稳健经营历史,巴菲特对资产重组改变主营业务,或正在改变生产线和产品的企业都不感兴趣;其三,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巴菲特看来所谓的“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一种特许经营企业,它有三个定义:①有市场需求?甚至是强烈的需求;②没有替代产品;③经营上不受政府管制。巴菲特认为,具备上述条件,企业可以自主掌握产品或服务价格,使投资者能够得到异乎寻常的回报。 市场原则 所谓的市场原则,也就是巴菲特所认为的买入股票的时机确定。巴菲特认为,股票市场上情绪的力量往往大于理性的力量,股价在很多时候与企业的内在价值不符,这主要是“市场先生”?? 投资者的情绪在影响股价。“市场先生”每天都报出一个价格,愿意以此价格来购买你的股票,或者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报价难免有时高有时低。巴菲特认为要取得投资的成功,一方面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完全摒弃“市场先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则要利用“市场先生”,在市场进入疯狂,股价远远超出公司内在价值时,要勇于离场;在市场下跌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要勇于进场“贪婪”买入。 低价买入,是巴菲特市场原则的核心,只要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哪怕市场仍在下跌中,巴菲特都会不断买进。许多人不能忍受股价的下跌,巴菲特却泰然处之,他坚信,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投资领域获得成功。 巴菲特与股市相互被抄底的启示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抄底是不可能的,不要试图在股市“落地”的时候进行投资,应该做一些合理的分析;实际上价格是一种游戏,逢低买入的时候,不要过分考虑价格因素。 巴菲特的此番讲话,或许可以看做是巴菲特对去年公开表示抄底美国股市,后来市场上出现“巴菲特反被股市抄底”的一个另类回应。巴菲特与股市,到底谁抄了谁的底,似乎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巴菲特数十年来就是靠抄底准确而闻名的,而市场也从来就是在一批批的抄底者堆积中形成阶段性底部的。虽然此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不过由此引发的相关思考还是值得深思回味的。 一般人认为的“价值投资”,到底是战胜抄底恐惧的心理方法,还是价值区域真的存在?关于什么是价值投资,以及什么是价值投资的合理估值区域问题,从未有过确切定论。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一次名为《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演讲中认为,“投资人只需要能够粗略估算企业的价值,并给予这个价值适当的缓冲,这就是安全边际。”可见,巴菲特的安全边际其实是一个带有非常浓厚个人色彩和灵活性的模糊概念。 在交易领域,一直有泾渭分明的趋势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两大“门派”之分,难道价值投资的血管里真的没有趋势投资的血液流淌吗?如果把价值投资作为一种合适时机的持股信心来源来看待,或许会发现,很多成功的所谓价值投资经典案例,往往都是两者结合的“混血儿”,利用波动来进出套利,是趋势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的共同特征,只不过两类人对于波动的理解、长短周期以及安全边际的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按照巴菲特的曾经的说法就是: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价格锐减时可以合理地买入,价格大幅上涨时可以合理地卖出,在其他时间里,如果能够忘掉股市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公司的运营结果上,那么他就会做的更好。 事实证明,巴菲特比华尔街的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长寿”,秘密或许就在于对于投资的模糊与精确理解差异上。因为投资是模糊艺术,而不是精确的数学,精妙的数学模型往往会遭遇“模型一思考市场就发笑”的尴尬,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莫顿、马龙.斯科尔斯等组建的阵容豪华的对冲基金LTCM,在150天内将50亿美元损失了90%,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此次金融危机中,这类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不必对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股神走下神坛”议论太当真,因为股市本无神。作为投资大师的巴菲特,用实践再次诠释了这样一个真谛:市场是需要敬畏的,而安全边际依旧是控制市场风险的最重要概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