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数字奥运”的承诺决定了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数字化推广不得不高压进行。2006年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年,高速、强制,诠释了这一年各地广电部门的心态。但这项利民之举却因为过快的推行速度以及尚存不足的模式,被百姓质疑。
2007年3月4日晚,南京网通公司职员林楠吃完饭,只身漫步在略有寒意的大街上。而在三个多月前,晚饭后泡杯茶,端坐在电视机前是他最热爱的生活方式之一。
“我家没有改装的电视频道,现在只能收到几个模拟信号台,如果想继续收看以前30多个频道的节目,只有接受政府部门强制推行的数字电视,交纳更多的收视费。”林楠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他改变习惯,权作对数字电视模式推广的抵制。
2007年2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站公布了《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情况通报》,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声调,是维护有线数字电视的公益性。这也是自2003年开始推行有线电视数字化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对这项利民工程的首次冷思考。
“希望这个迟来的回归公益性的决定,能让那些只求政绩和利益的垄断部门放弃强制推行模式,多为百姓考虑。”林楠也希望能恢复以前的生活状态,但他不会向“强权”低头。
市民质疑推广模式
北京歌华有线公司一王姓技术人员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介绍了数字电视推广以来的几种模式:
“青岛模式”:2003年10月开播,采用免费赠送机顶盒的方式,频道数量除由28套增加到50套外,还增加了17个广播频道、20个影视剧频道以及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收费方式为12元/月有线电视费,再加10元/月的数字电视基本服务费。这个模式被国家广电总局强令推广。
“杭州模式”:2004年开播,免费赠送基本型交互式机顶盒,原有线电视费用标准14元/月不变,有两台以上电视机,还需每月再缴纳6元/台的费用。
“佛山模式”:2003年9月开播,基本收费为主机每月17元,同址(同用户)分机,两台以内每机每月收费10元。
“温州模式”:2003年9月开播,其数字电视节目分为基本节目包、扩展节目包、付费节目包及信息娱乐包等四个部分,收费从14元/月至20元/月不等。
在2005年,青岛等一些试点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推广基本成功时,国家广电总局就已经计划将推广数字电视从局部转向全面,而“青岛模式”也被国家广电总局作为典范强令各地借鉴。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公开表示,包括湖南、山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江西等省份,甚至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都将借鉴青岛发展数字电视的模式。而且在其他城市推广进程缓慢的情况下,认为“整体平移青岛模式是根本途径”。
目前,全国已有青岛、杭州、深圳、大连、佛山、太原、南京、南宁、银川等25个城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还有若干城市和地区正在大力推进,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1200万。
虽然,这个数字距离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3000万目标尚有较大距离,但已取得的成绩却仍是一个不稳定的数字。
记者采访中发现,类似林楠的人,在全国各地都存在。推广模式受冷淡的焦点主要都集中在收费高、强制关闭模拟信号、机顶盒价格高、免费领取一台机顶盒难以解决家有多台电视等问题上。
在已经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南京、贵阳、桂林等地的代表、委员都将百姓热议的数字电视推广问题搬到台面,呼吁不能剥夺群众的选择权和自愿权。
平移模式下的利益垄断
按照广电总局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从2003年起经过两年时间,部分发达城市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体平移;到2010年,实现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数字整体平移;2015年停止传送模拟信号。
青岛中远物流的姜先生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作为新兴的数字化有线电视,无论从节目内容还是节目质量,确实比以前的模拟信号有了较大提高。但现在最关键的是家里只能使用一台电视机,除非再去花900多元购买一个机顶盒。
姜先生说,目前机顶盒的安装和销售都由有线数字电视推广部门把持,而市场上出售的机顶盒,却只有其一半的价格,显然垄断部门捞取了暴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4亿多台电视机,有超过6000多万的家庭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电视机。从目前各地施行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推广方案看,被垄断的、高额的机顶盒费以及额外增加的两台以上电视收视费,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利益数字。
有线电视网络本身带有的自然垄断性,加上目前各种终端设备的高价格,群众怨言难免直指广电部门强制推行有线数字电视内含利益化。
近日,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就有线数字电视如何改进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了重要批示:有线电视数字化关系千家万户,有很强的公益性,群众看电视是基本文化权益,要始终坚持公益性的性质不动摇。
随后,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在继续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基础上,坚持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企图改变备受群众指责的强制政策下的利益化动机。
“其实,平移‘青岛模式’本身就带有强制意味。”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一工程师透露自己的看法,“毕竟,各地的经济水平、群众的接受能力都不相同,强制各地平移成功模式,显然应该注重各地区民情民意。”据他了解,青岛在有线数字电视推广中,只要一个小区60%的用户同意采用数字电视,那么整个小区都将全部改装;如相反,则整个小区全部不改装。同时,青岛采用改装小区停止原有模拟信号有线电视节目输送的办法。从而导致部分群众失去了选择权和自愿权。
强令推行被搁置
南京网通公司的林楠一天仅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电视,所以没有办理有线数字电视转换。他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南京的模拟信号就开始被关闭,目前仅能收到中央和本省的几个频道。而其朋友谢林成家换装的有线数字电视,也远远低于以前模拟信号的30多套节目,但每月的费用支出却比以前增加了9元。
南京开始有用户提出退换数字电视的要求,谢林成便是其中之一。但这个要求一直没有实现,因为小区的整体换装已将个人的单独意见排除在外。
西安邮电学院孙友伟教授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有线数字电视是我国接轨国际的一次信息化大变革,影响到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以及网络运营、电子产品制造、软件业等相关利益产业的发展。“在全局上,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说。
但实际上,这件好事因为各地带有强制意味的推行,原本能逐渐解决的各种问题却演变成垄断部门和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
收费价格提高,成为损害群众利益的焦点;
机顶盒的昂贵,变成广电部门借数字电视改革行垄断利益的证明;
数字节目内容不满意,是群众指责虚假宣传的依据;
售后服务的滞后,令本来就嫌麻烦的用户后悔当初的改装决定;
对用户拥有多台电视考虑的欠缺,是各种问题的重中之重……
这些群众集中的问题被搬到台面上时,国家广电总局将“短期内不会再提这样的目标,稳步发展”,作为新的方针。
作为已经整合了绍兴、南通、扬州、芜湖、舟山等16个城市有线电视网的中国有线网络公司,其董事长李丹向媒体表示,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需要政府推动、政策支持,还要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用科学的、合理的、合情合法的方式去解决。
孙友伟教授告诉记者,根据对有线电视数字改造工程的统计和估算,整个工程量耗资巨大,光缆改造、网络改造、数字化设备、节目制作,如果再加上双向网改造,从全国范围来看,总投资估计要上千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漏洞如何填补,是目前令广电部门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和贫困落后地区,在缺乏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重任,压在各地广电部门身上。
呼唤公益模式
在2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的通报中,阐明了推进有线数字电视面临资金困难的局面,也解释了上调维护费的原因:“一是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国家没有直接投入资金,主要依靠国家给予的带有公益性质的低收费政策来维持日常的维护和运转;二是有线电视数字化后加大了运营成本,需要增加投入,改造网络,免费为每个用户配备机顶盒,建立客户服务体系等,靠原有的基本收视维护费是难以承担的。”
在目前缺乏商业经营模式的推广进程中,维持有线数字电视进展的资金漏洞只能依靠用户交纳的维护费用、节目收视费以及高额的机顶盒再购费来减缓压力。
有业内专家介绍,我国推行数字电视沿用了欧美国家上世纪末的推行模式。国外民众是通过购买频道来看电视节目,而我国民众已经习惯于免费收看电视,节目收费显然尚处于尴尬境地,并不能作为目前缓解资金压力的途径。
孙友伟教授认为,推行有线数字电视既然是一项利民之举,就不应该将各种成本转嫁到普通用户身上,毕竟保证市场规模才能保障数字电视的发展。他建议,各地应加快推进商业模式运营,拓宽各种融资渠道。像东方明珠、歌华有线等公司一样,早日上市,这样才能在国家配套政策下尽快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
歌华有线市场运营总监罗小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数字电视的公益性要保证绝大多数用户收看到更多的节目,这部分不应该提高收费;同时作为上市公司,又要保证利润,这主要靠面对高端用户的增值服务,高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节目。他认为,中国移动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
也许,罗小布的举例只是信手拈来,但对于电信业觊觎有线数字电视的竞争压力,国家广电总局却一直没有忽视。张海涛曾公开表示,电信业经过改革,已经走上市场化、良性竞争状态,而广电业还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封闭、垄断的状态。
“改变垄断、强制的推进模式,探索带有公益性的市场化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利国利民之举。”孙友伟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