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抛砖引玉,也谈天士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8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

今年是不是医药行业的低潮期,乃至最低潮?

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天士力保持乐观,因为至少到目前,发展平稳,仍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只要行业进入大的发展期,想不大发展也难。

如果今后的环境更恶劣,那也许就是真正的考验了,只是我们的市值可能要遭受一定的损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夏你重仓吧,太紧张了.涨跌有什么关系呢?在55168上和那些券商QFII的小孩子论战,吼吼现在就是等,耐心是美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默克:伟大缘于简单

努力去做出贡献,相信自有回报随之而来。”作为校友,雷蒙德?吉尔马丁带给哈佛商学院在校生的忠告看上去丝毫没有新意。在MBA毕业35年后,他因领导默克公司取得骄人业绩而获得母校颁发的“2002年度校友成就奖”。不过,吉尔马丁谚语式的告诫不免令那些年轻人失望??他们渴望当面从这位学长身上得到“实用的”企业管理经验,而非聆听那些简单乏味的人生哲学。
  
  这种“失望”并不奇怪,它是采访默克公司的记者们经常遭遇到的。所有探究默克成功经验的人最终得到的答案都将是简单而一致的:它与吉尔马丁的忠告如出一辙。
  
  53年前,现代默克的缔造者乔治?W?默克说:“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会越大。”他的训诫至今仍是默克公司全体员工的信条,也是公司一贯坚持的经营哲学。在这里,追求理想与企盼利润并不矛盾,反而是一个统一体。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讲的是狐狸和刺猬斗争的故事。狐狸使出各种手腕想吃掉刺猬,但是刺猬只记住一件事情:自己有一身带刺的外衣,千万不能丢掉。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但斗争的结果却是刺猬屡战屡胜。自由主义思想大师以赛亚?柏林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启发,他把人也分为狐狸和刺猬两种:狐狸追求多种目标,其思维是扩散性的,不成体系;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一个简单理念,让它起主导作用。刺猬并不笨,它只是注重本质而忽略其他。乔治?W?默克和它所定义的默克公司显然是一只刺猬,他把公司复杂的经营问题,以及可以得到利润的多种途径抛之脑后,为公司确立了简单却崇高的理想:不断开发新药,造福人类。
  
  乔治?W?默克的哲学注定使默克公司比其他公司更富有理想主义色彩。1933年默克研究所成立时,乔治?W?默克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宏愿:“我们相信,耐心、持久的研究工作会带给工商业新生命;利用我们提供的工具,在这个新的研究所里,科学会进步,知识会增长,人类生命会赢得更多免于病痛的自由。”默克研究所选择杰出的科学家担任研究所的董事;不仅大力支持科学家在学术上的研究,还极力塑造类似于大学研究院的学术氛围。如今,默克研究所在学术界的声誉不亚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以及其他学术机构。
  
  默克的理想及其研究所高水准的学术层次,使它对科技工作者充满感召力,不断吸引着优秀的科学家加盟其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默克的研究人员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公司在多个领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比如,有关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感染、关节炎、前列腺疾病等方面的药品和疫苗,以及用于动物寄生虫及作物害虫防治的产品。
  
  科研实力使默克公司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它仅将其5%的研发经费用于购买外部科研成果,而有的竞争对手在这上面的花费甚至达到研发经费的80%。
  
  从某种意义上讲,默克公司的性格更像是一位知识分子而非商人。它坚持自己的理想,漠视外界的种种诱惑。它隐忍而不张扬,做着分内之事。
  
  不可否认,默克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英国对手葛兰素在与史克必成合并后,销售额已超过了默克;而老对手辉瑞对法玛西亚的巨额并购,将使新辉瑞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默克的两倍。
  
  "医药产业正迷失于浮华,”对于医药企业的并购风潮,吉尔马丁的态度明确,“真正能回报股东的是埋头干实事。”他自从1994年担任默克公司董事长兼CEO以来,从未被华尔街的批评家指责过,虽然表面和蔼可亲,62岁的他依然执着。
  
  “默克的成功缘于拥有把尖端科技转化成突破性新药的能力,”在2002年业务简报会上,吉尔马丁说,“在默克,我们把研究所的卓越成绩转化成股东的价值。”在新的环境下,吉尔马丁选择了坚持,他相信正是这种坚持让默克100多年来都能傲视群雄。  
  
  由于默克在行为方式上与竞争对手泾渭分明,有媒体甚至形容默克为“独行客”,以说明它的另类、不合潮流。而以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的观点来看,这完全是各公司的追求不同使然。柯林斯曾经专门进行过默克和辉瑞的对比研究。他认为辉瑞公司“为了赚更多的钱而不顾业务的类别。”在乔治?W?默克提出他著名理念的同一时代,辉瑞公司总裁约翰?麦基恩的观点也非常鲜明:“在人道之外,我们的目标是从所做的一切事情当中得到利润。”他在4年里买下了14家公司,业务涉及农产品、化妆品、剃须刀和颜料等领域。对于辉瑞来说,针对公司本身的买与卖也是一种经营活动。2002年底,辉瑞卖出了旗下亚当斯口香糖业务,收入42亿美元,2003年初,又将舒适剃须刀业务以近10亿美元卖出。柯林斯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辉瑞公司表现出比默克更纯粹务实、追求利润的倾向。”
  
  默克对其理想的执着在非经营性事务上同样令人惊讶。《默克诊疗手册》是默克公司对医疗界提供的非赢利性服务。自1899年出版第1版以来,默克不断修改完善,至今已是第17版。它是英语中连续出版的最古老的医学参考书,发行量超过了一千万本,被翻译成16种语言。这本书在过去的100多年里服务过不计其数的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他们如有不清楚或者遗忘的知识,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解释。在第1版到第17版的修改和增删变化中,人们可以看到世界医药领域的百年变迁。如今,默克又出了《默克家庭诊疗手册》、《默克老年手册》、《默克兽医手册》等系列书籍,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这种“非盈利性服务”给默克塑造了一个科学、严谨、亲和、奉献的形象。显然,这种形象自然产生了很好的商业价值。
  
  本来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行为,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这一点似乎成为默克做事的规律。1980年代,默克公司发现其生产的“美迪善”可以治疗河盲症(一种由盘尾丝虫传播的疾病,可导致失明),而当时有100万人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他们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也门等地,作为企业来说,这本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但由于患病地区都在第三世界国家,他们的政府和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种药品,于是默克公司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免费赠药,并自己负担费用,直接将药品分发到这上百万人手中。时任默克公司CEO的罗伊?魏吉罗后来对此解释道:“我不能肯定这种行动长期的影响如何,但我相信它多多少少会有报偿的。”15年前的一次赴日旅行,曾让魏吉罗深有感触:日本友人告诉他,正是默克公司的链霉素彻底消灭了那里的肺结核病。“我们的确向日本提供过链霉素,并没有赚到一分钱,但是默克今天是日本最大的制药公司,这绝非偶然。”魏吉罗通过历史来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迄今为止,这项“美迪善”援助计划已经惠及33个国家的3300万患者。
  
  吉尔马丁继承了魏吉罗的做法,他不仅继续着“美迪善”的援助工作,还开展了一些与此相似的计划。例如,默克公司与盖茨基金会合作,各拿出5000万美元用于阻止艾滋病在博茨瓦纳的蔓延。他们在该国建立艾滋病监测机构、咨询治疗中心,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默克这只理想主义的刺猬,始终记着它唯一的一件大事,并为此奋斗不息。虽然,在目前的美国经济大环境下,这种理想主义是那么不合时宜,然而,它却有着可以预料的生命力,因为,坚持理想,“利润会随之而来”。
  
  默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以巨大的生产力为人类造福,更重要的是,它给学术界、政府机构、企业界以及公众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激励。在这个梦想不断遭到破灭的世界里,它给我们一个继续寻梦的理由:选定一个足够高、足够大的目标,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你就会一步一步地接近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会越大。”

非常实在的话,却抓住了立业之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value说的对,看来益气复脉是GMP论证完了,马上就要投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关于默克的上述文章,是我想起了前天一个朋友问到我这个问题:

天士力为什么老是给一些老人社区、部队等等无偿捐助药品?阎希军吴?峰为什么经常当选“中国慈善捐助明星”等等?他们和他们的企业这样“做秀”是要干什么?还有他们的企业门口挂着的“给消费者创造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否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不一致?

当时我的确不好回答。因为说多了就成大道理了。因此正好看到默克的这篇文章时就想转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是注重对于股东的回报,辉瑞其实是在资本运作,默克更关注于长远。两家公司都是在积累,只是积累的东西不同,方向也不同。长此以往,将来有一天,等辉瑞醒来,会发现自己的失误原来就在多元化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9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最近在网上买了3本书,

《主流-中国药企领袖智慧》, 看完后,对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 有了大致的了解。更加看好 天士力。

《医药、科学与默克公司》 正在看。。。

《制药业的真相》 想大致了解国外 药企的发展和运作,以及外部环境。

3本书都不错,建议大家也看看。 读历史 可以 用来明鉴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有幸与刘董秘细谈,几点信息与大家分享:

1、丹滴已获单独定价权,以后无降价隐忧,公司甚至准备尝试提价;

2、海外销售尤其非洲增长迅速,闫总有意将国贸公司注入上市公司;

3、公司在OTC继续着力布局,人力上增加了新鲜血液(我一直对天士力的广告非常不满意,高兴得是这次将广告总监换掉了),明年将推消渴、脑络清等新品。

4、粉针将取代丹滴成为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

5、FDA进展顺利,二期07年底有望通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中医药专家透露:中药标准制定权要“回家”

在前天举行的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投资20亿元支持陕西榆林西部开发的签约仪式上,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届祗透露,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与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签订协议,有意将美国在亚洲的检测中心设在中国,与中国共同研发高科技中医药,并认可中国制定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据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统计,在2002年,全球的中草药市场达2000多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只有万分之几。近年来,虽然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至5%左右,但是市场的“大头”仍是日本,80%的市场份额都被其占据;韩国则占了10%左右的市场。

刘届祗表示,目前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已经获得美、韩、德、日等国外商投资480多亿元,共同研究开发高科技含量的中医药和探索中医药应用于白种人、黑种人等不同人种时的适当剂量。更重要的是,目前被“侵占”的中国绝技单方,也将通过以中国老字号为样本制定的中医药国际标准,而被中国重新“夺”回。

比如六味地黄丸,目前国际上认的都是日本产品,而中国的国粹同仁堂造六味地黄丸反而国际知名度比不过日本。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将来以同仁堂为样本制定出六味地黄丸的单方国际标准后,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将得到改变,而中国应得的中医药市场份额也将悉数“还回”中国大陆

----------------

这肯定是一个非专业人士写的文章.有些结论很荒唐,比如所谓还份额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却是有价值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中国中药在FDA已经有了话语权,这对天士力打响第一枪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6-11-29 20:33:3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6-11-29 20:34:5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6-11-29 20:35:3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00:35 , Processed in 0.0217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