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xj9902

中集集团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6 22: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A终于变成了中集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20: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第一次到这个论坛,看这个帖子的前几页时,感觉像是回家了:这里没有巫术般的市场判研,没有各类诡异的广告,虽然后面出现了一些杂音。以后我会常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0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净利润年复一年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使股东的利益得到增值。中集管理层是没有在股东强烈的短期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出长期的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战略。今年牛市中没有让净利润大幅度增长才给我创造了好的投资机会。如果公司没有经营方针上的变化,就安心的持有。麦总的魄力很大。“风和日丽是机会,狂风暴雨是机会”。这句话太经典了。我自己原来只理解到了后半句话。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7 19: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胡言乱语:

1,如果追求稳定的长期分红回报,请买入红利指数ETF,他必然是最安全的标准对象,且持续稳定地增长.

2,39的最大问题莫过于现在的内忧外患.其原来的优势是中国对外出口放大的十年间,他的成功对外扩张成功,但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否会变化,相信从政策上已经看的出;而内忧体现在管理层在已经是很努力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把公司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行业已经进入饱和状态,那么接下来的是维持还是进取.个人判断前者的可能更大.看他的激励措施就可以看出点端倪,美国为什么这个行业会出现问题,我看许多谈39的人没有说过这个问题,其实值得研究...

3,39是一个伟大的企业,但伟大的企业已经过了它的扩张进取时代,那么接下来的,是放慢节奏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是它的长期投资者,我想更应该是关注他的行业变化与国外相关行业发展的历史从中进行判断.而不是仅仅分析分析它的财务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发表于 2007-12-6 2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对此有些不同看法,认为中集必须能看到转型成功后才能投资,或者必须要价格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因为中国经济面临滞胀,利率和原材料价格会上升很多.更恶劣的环境是人民币即将大幅升值,而且国家未来的出口政策将会是以机电产品而非成衣或鞋类,集装箱需求会减低很多!(出口政策将会是以机电产品而非成衣或鞋类来源于商务部与统计局数据) [此帖子已被 1 在 2007-12-6 22:37:4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9 13: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是好公司,可是目前的价格是否是好价格?如果价值的判断需要我们从历史看未来,中集毫无疑问有辉煌的过去,可是最近的利润,回报表现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中集未来的判断?转发我在MF的帖子,希望楼主和福兄可以进一步探讨。

××××××××××××××××××××××

其实我于2005年买入过中集B,在2006年底就卖了,看来还是卖得太早。当时卖的原因是:
  
  1. 不看好长期的增长
  2. 当时实际股价为12元超过了我对39的DCF估计值--10元,现在看来还是卖低了。。。
  
  看完所有跟贴,我试着总结大家目前买入中集的原因:
  
  1. 认为中集在未来会有新的增长点
  2. 信任老麦的团队
  3. 目前的市盈率为15左右,在市场上低于平均值
  4. 优秀经营记录
  
  担忧者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
  2。铁矿石和油价共同推高成本
  3。较低的毛利率
  
  总体而言,我相信麦总的团队是优秀的管理团队,会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不过中集的增长还是同以前相比下降了,特别是在盈利和ROE方面。(特别在三季度出现了6.66%的资产回报率!06年该指标为10%, 05年为14.8%!!这个指标的下降是最让我担心的)。
  
  综合考虑目前的中集还是定位他为稳定的“金牛”性企业。相对于以前7,8倍的市盈率,现在的15倍市盈率不算低---当然也不高。感觉是用1元钱买了1元钱的东西。没有充足的安全边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中集的“前瞻性”


很多人一直将中集的优势定位于“规模经济”,我想如果没有长期跟踪中集的话,会忽略其一些隐形的能力,比如我所感觉的中集拥有成为卓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前瞻性”。
当然,这是领导层拥有的能力或者是整个企业的内在能力,现在还不好说。
中集的“前瞻性”的表现,且不论在当年所有集装箱企业都处于风雨飘摇,萌生退意的80年代,预见到将来的集装箱行业必然转移到中国,并大刀阔斧地实施并购和扩张,接手韩国、日本的工厂,终于达成今日的半壁河山。以及过去二十年的许许多多事例,比如预见森林资源会越来越受保护,提前在印尼南美购买大片森林,投资大兴安岭,接洽俄罗斯;预见集装箱产能过剩,使用托管或租赁,而不是购买的方式接手一些工厂;入股招行、招商证券....
你可能认为这是其过去的辉煌,那我们就看看今年的一个小例子吧,今年5月的时候中集和一些银行签订了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http://business.sohu.com/20070526/n250235259.shtml
,用途嘛,大家都知道,6月时用来收购欧洲的博格。
我当时就很好奇,收购欧洲的博格,为什么不贷款欧元,而是美元?预见美元对人民币会贬值容易,难道中集预见了美元对欧元的贬值?现在看看,美元对欧元确实经历了大幅贬值(而欧元相对人民币基本维持)。

我认为所投资的公司是做什么的,有时候不是最关键的(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这个企业的领导人前瞻性也是衡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诸葛亮看准刘备,即使刘备当时还落魄,刘元生看准了王石,即使万科当时主业还不是住宅房地产;而当年的伯克夏还是个纺织企业...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有非凡的前瞻性,那么即使他目前是经营水泥,也是值得投资的。“前瞻性”的企业家总会带领企业成功转型。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投资其实就是赌未来,看谁对未来看得更准。那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财产交给一群对未来看得比你准的人来打理呢?(也就是投资人)他们的平均成就应该比整个社会的平均成长要高吧。(当然入手时,安全边际还是要时时谨记在心的)


一个企业在从伟大公司向卓越公司成长的过程中,我认为领先同侪的前瞻性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杰克韦尔奇预见了家电制造业向美国外转移的趋势,而引导通用电气向能源、医疗、广播等行业转型,缔造了如今卓越的GE。诸葛亮预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效命于刘备。

希望中集的前瞻性,是整个企业的制度和领导层集体的基因,而不是某一任领导人的才能,那样,我就可以持有得更长久。

[此帖子已被 seetomorrow 在 2007-11-27 13:44:2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1: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更佩服中国的制造业领袖。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把强敌打出国门,并且在海外厮杀。没有这种“亮剑”精神的领导人是不值得敬佩的。华为、联想、海尔中集、烟台万华,那个不是强者。所以,我更愿意投资具备狼性的企业家,而不是守着金山的垄断企业。这也是我的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2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PX兄认为原材料涨价对中集的影响不大,原因是中集可以将压力转加到其客户上去,这一点在2004年也得到了验证,但是,我们注意到,2004年,集装箱行业的供给压力相对较小,而需求保持旺盛,而且中集的客户有承受涨价的能力(客户自己的利润也很可观),但是,现在集装箱行业产能大幅过剩,而需求并不看好(中国出口以及全球贸易形势因为人民币升值和次级债等问题而普遍看淡),所以,对中集来说,未来几年的原材料涨价压力恐怕只能自己独自承受了; 其二: 中集主要是以美圆结算,人民币汇率对其利润有巨大影响,注意近期管理层动态和国际金融形势的人应该承认,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时间不远了,中集的利润必定因为汇兑而大受影响;

或许,07年对中集来说并不是冬天而只不过是晚秋,春天的脚步还很遥远!

不过,没关系,中集是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有耐心将其读完的人肯定会受益非浅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4: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中集是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但一定要有耐心读完它。。。

中集的收购和整合能力堪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故事还没有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13:48 , Processed in 0.0222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