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highlander

股神巴菲特18亿入股比亚迪股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22: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请大家评估一下F3DM的销售前景。我感觉在有些加油站比较少的地方,可能是方便经济的。另外,BYD在游说政府免购置税。 成本如下: 11万的F3DM配置=7.7万的F3 在一次充电条件下,依靠电池可运行100公里,100公里耗电15度,约合9元钱;传统车用油7升,约合42元,节省资金约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06: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翼你好, 正如你所言,这里有个个人的习惯感觉问题,所以需要有个双模到全电动的过渡。 1。充电是否方便可行,能否被汽车车主接受?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群体和汽车使用群体还是不一样的 福探等已谈过这个问题。 另外充电在国外不是问题,因有家庭车库。 没有家庭车库:(1)可在停车场装投币充电器或让管理员。(2)换电池。 电动车在某些细分市场中有很大优势。Tesla的全电动跑车第一批600辆已被抢购一空。价位比较: BMW 750: 76000---79000美元 MB S550:87000 美元 Audi A8: 71000---76000美元 Tesla:108000美元 2,BYD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技术超越丰田,我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只能继续跟踪其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了。 BYD只是在电动车技术上走在丰田的前面,其它如质量等,丰田仍是业界翘楚, 领先BYD太多。要进入国际市场,BYD需大幅提升质量等。 当新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日本人通常是追随者, 这与他们的思维及决策模式有很大关系。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8-10-15 6:40:0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7 07: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消息,TESLA推迟了其售价6万美元的4门电动车的上市计划。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8-10-17 7:32:1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09: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近年最看好的行业是新能源,去年的股东大会的时候还提到太阳能是未来最主要方向,这次奥巴马在竞选前最后一次辩论中,,提到新动力汽车和风能、太阳能是今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不知道这次新能源会不会是成为国际政治秩序中摆脱对石油依赖的一次尝试还是一次真的革命历程..

[此帖子已被 十年 在 2008-10-19 9:53:5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现在只剩下两个关键问题: 1。BYD车的质量,安全性与合资,其它自主品牌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2。F3上市已有几年啦,其在质量,安全性方面每年都有什么程度的改进? 比亚迪F3的C-NCAP碰撞结果是三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15: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造好车还早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16: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168兄, 你是否拿了BYD 店的名片?若是,能否将其联系电话给我? 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亚迪的未来在电动车,奇瑞在哪里? 2008-10-22    “武汉在哪里?”   在21世纪的中国政坛,曾经出现过一次少有的精彩提问。   在200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向温家宝总理三声追问:“武汉在哪里?”言辞中,流露出来的是他少有的茫然。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在改革开放30年的大机遇下,和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武汉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这个曾经中央的“九省通衢”却在2003年的时候,没有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的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中,戴着“自主品牌领军者”光环的奇瑞汽车如今竟和当年“武汉在哪里”的境遇有一些类似。近年来奇瑞汽车公司发展经过了多轮发展和波折之后,这家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更多是方向性的难题。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9月份的轿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中,来自深圳的比亚迪首次进入了第二阵营。并且震惊业界的是:比亚迪以第七名的成绩赶超了滑至第九的奇瑞汽车,第一次把自主品牌的领军大旗扛到了自己肩膀上。如果加上SUV瑞虎9月4644辆的销量,奇瑞9月全部的销量也只有22641辆,仍旧和比亚迪还有一些差距。

坦白说,对比亚迪盖奇瑞风头,勇夺自主品牌冠军这项结果,我并没有太多意外。

通过对这家深圳企业多年的观察,让我对这家深圳企业早已心存敬意。比亚迪仅仅只有3年多卖车经验,在很多全球汽车界的大佬们看来,即便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头名状元,但单月全部销量仅仅只有区区2万多辆,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是比亚迪成长的快速性和潜在的优质性让你不得不刮目相看。然而,我原本同样看好的奇瑞汽车却没有想到出现止不住的下滑,从去年的多次全国第一名下滑到如今徘徊于十强的门槛,这家锐气十足的汽车企业如今的士气大打折扣。

奇瑞多年来坚守的自主品牌第一名的大旗无奈旁落,实在是有些让人扼腕叹息。

客观来说,由于目前披露出来的数据仅仅是批发量的数据,由于批发量的数据是企业主动向协会通报的,因此现实意义并不太大。然而,奇瑞汽车敢在9月份的批发量数据上失守,并且和比亚迪的批发量差距高达5000多辆。我相信通报这种数据之前,奇瑞汽车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并且早有准备的。对奇瑞来说,自主品牌领军者的名义得来不易,一般来说,奇瑞绝不会轻易让这面大旗旁落,对此次通报销售17997辆各种可能性的出现,奇瑞事先是可猜想到的。

9月的失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客观来说,这绝对是奇瑞迫不得已而为之。从今年4月份开始,奇瑞汽车从3月份的乘用车企业排名第二,下滑到4月份的滑至第四名,到5月份的下滑到第五名,到7月份的下滑第七名,再到如今9月份下滑到第九名,并且被比亚迪赶超,奇瑞今年出现市场份额下滑的恶势则是奇瑞内部发展暴露出来的更大问题。

这一两年以来,奇瑞汽车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从销售只卖QQ到跨越百万销量,从众“海归”云集于此到最终低调离去,从扛好自主品牌大旗到不反对合资合作,从大规模被媒体炒作奇瑞精神到如今奇瑞被赶超,从全国范围内的招兵买马到越来越多高层隐退,奇瑞汽车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繁杂。

我记得我2004年第一次去奇瑞采访的时候,那时候的奇瑞汽车根本上没有太多媒体关注,也没有太多民族的、自主的复杂压力。当时第一次和时任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的金弋波见面时,居然发现他订的是简单的盒饭,满满的文件有些杂乱无章地堆放在案头。看到金总丝毫没有任何粉饰的表情,我暗自钦佩这帮安徽人造汽车的实干精神,当时我驻扎在奇瑞采访的几天时间里,我看到的是一帮对未来极其憧憬的年轻汽车人。

这一幕幕镜头至今回想起来,还让我很感动。

中国本土企业在创立之初的“草根阶段”,总会有一种东西让你感到无比亲切和欣慰。然而,在经历了现有社会经济冲击之后,大多本土企业都会变得更加敏感,尤其是居于内地的汽车企业。因为缺乏相对自由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以及缺乏各方面自由配置的市场资源,有一些内地汽车企业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都会变得迷离不定。

奇瑞汽车在2004年的时候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烦恼,如今的奇瑞汽车天天要应对越来越多媒体和外界的关注,原来相对简单的采访、参观、访问团的接待,如今变得更加复杂和庞大,在奇瑞汽车每天的接待任务清单上,几乎天天都要安排得满满当当了。除了这以外,现在的奇瑞要和本土的汽车企业较量,还要考虑到和克莱斯勒的合作,以及和菲亚特的合作,同时这种极其复杂的对外合资合作给奇瑞带来了机遇,也同样会给奇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奇瑞在哪里,到底该怎么走,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复。因为,对于奇瑞似的本土汽车企业来说,发展之路只能一步步靠自己摸索,在前面的道路上,是没有先例可循的。

奇瑞比照比亚迪,奇瑞的发展运作要复杂很多。

民营资本的比亚迪肩膀上的压力则要简单很多。比亚迪拥有作为一个全球跨国公司的经验背景,也拥有深圳特区一流的各方面配套资源。深圳这个城市,其本身就具备成长出一个全球性企业良好资源,因此比亚迪全球总裁王传福才敢以宣称2025年取得全球第一,也因此比亚迪迄今为止公司发展未来的方向异常地明确。不做变速箱,不做太多燃油机的开发,集中资源做电动车......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大胆追求,甚至让比亚迪得到了巴菲特的青睐。这是中国本土汽车资源被全球性跨国资本看好的第一次,也是奇瑞、吉利等内地本土汽车企业远不可能企及的目标。

比亚迪的未来在电动车,奇瑞在哪里呢?

在燃油机技术发展很难超越大众、福特、通用等巨头的压力面前,奇瑞是在继续挑战燃油机技术,还是转战新能源?是继续围攻二、三线市场,还是全面进攻一线市场?是继续国际化人才引入,才是大胆引入、兼收并蓄?是坚持自主独立,还是全方位合资合作?

这些企业发展方向性的难题等待着奇瑞一一去破解。

对于奇瑞这个百万阵营的自主品牌来说,如何快速培养具备一个跨国企业应有的各种要素,这是奇瑞汽车万难之中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在汽车各种人才的培养和吸收,还是在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运营以及战略眼光的高瞻远瞩,还有建立成熟的公司化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奇瑞汽车未来接受的考验还将更加严峻。

奇瑞的未来发展如果真是一场“革命”,那么革命之路还很长,奇瑞人仍需努力。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8-10-22 13:18:2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15: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值接近上海汽车了,用常识判断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2 15: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1.5个富士康,接近一个上海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6 22:32 , Processed in 0.0218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