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G国安(0839)简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9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下国安的季报,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每股净资产和未分配利润都减少了不少!具体怎吗计算的?有明白的能否告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艰难岁月,,偶选择坚定持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30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老大和各位高手839产的碳酸锂是什么纯度的因为价钱差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 0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4月26日股东大会后的感受
1)公司未来发展向好是可以肯定的,资源和有线数字电视将是推动公司未来发展的火车头,而且公司还将筹巨资扩大在青海盐湖的投资.2)公司持有的联通集团股权将在2年内置换出去,该部分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投资收益.3)公司高层表示不排除将整体上市.4)不利因素就是07年青海国安碳酸锂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上面的是转贴,,参考吴越的大会记载,,可以看到正面的东西还是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国安是好股,耐心等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国安可能要花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有好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4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MGL,它的网站上有4个公司,

MGL电源技术有限公司;MGL动力科技有限公司;MGL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西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MGL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外,其余3家和上市公司是什么关系呢?有哪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4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阿驴 在 2007-5-5 10:01: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4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MGL:开创中国新能源产业新时代


能源短缺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研发可再生能源与省能源技术???新能源受到全球的关注。5年以前,一个从事新能源材料生产及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MGL在北京诞生了。现在,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MGL自主开发的钴酸锂合成方法和工艺技术,突破了钴酸锂传统生产方式与合成工艺的思路,不久前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穿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人们一定会对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留下深刻印象:绿色的草地上矗立着一座红色的办公楼和几座白色高大的厂房,整洁、大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对着街道的厂房墙上,几个红色大字非常醒目:MGL-人与地球的和谐。不用问,这个企业生产的一定是绿色工业产品。事实上,她的主要产品是新能源材料、高能二次电池、盐湖化工产品。MGL的全称是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GL)。

  MGL是怎样与新能源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5年之中她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后MGL将如何发展?下面的故事将给你答案。

  立下产业报国志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明进步的基础,能源的稳定发展是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今世界经济面临能源短缺的重大难题。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对今后能源的需求不能仅仅期望由石化能源来解决,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于自然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大型锂离子储能电池被认为是解决今后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一种新型绿色能源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被研发成功,由于它具有电压高(4V)、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和污染小等特点,短短几年就超越了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其它二次电池产品,并成为国际上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计划的热点之一。自从日本索尼公司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其商品化后,锂电池产品以每年递增约3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着。

  看到绿色电池产业的发展能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科技部(原国家科委)从1987年国家863计划启动开始,就组织了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北京市科委也在新材料领域重大课题项目中制定了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

  要想生产锂离子二次电池,首先要有正极材料。但在90年代,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正极材料。国内企业要想生产锂电池,只能依靠进口的电池材料,而进口的电池材料往往价格昂贵,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自然就缺乏竞争力。这些情况,被一位曾在日本留学,在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其鲁博士看在眼里。

  其鲁是一位富有民族责任感的归国留学人员,他认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中国发展新能源中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产业,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有可能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和世界同步。自己多年来受到国家和党的培育,现在到了回报祖国的时候。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只要努力,就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电池材料。

  其鲁的家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其鲁”这两个字在蒙古语中是“石头”的意思。其鲁的人如其名,性格像石头一般坚硬,他决心要做的事一定要做成。虽然他知道,创业要付出非常辛勤的努力,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是,强烈的报国之情支持着他去创办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新能源产业,他要用实际行动开创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新时代。

  像许多国内企业一样,在有了一个美好的“idea”后,需要寻找投资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不少挫折后,其鲁终于获得了中信国安集团公司注入的第一笔启动资金。2000年,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起名“盟固利”,这个名称来自于与公司产业密切相关的三个化学元素中的“锰”、“钴”、“锂”,也有人说是与“蒙古人”的英语发音谐音。

  自主开发创一流

  2000年,MGL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开始建立第一条钴酸锂材料生产线。当时,国外同类企业生产钴酸锂主要采用“隧道窑”固相合成法。该方法虽然技术比较成熟,能很快上马出产品,但需购买昂贵的设备,且用该方法生产出的产品品质难以控制,因此对于当时资金尚不宽裕的MGL来说,为了节省资金,将钱用到更必要的地方,其鲁博士决心突破国际上合成钴酸锂的传统思路,自己研发新的钴酸锂合成方法和工艺技术。

  研发新的方法和技术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为了早日将这种方法研制成功,创业之初,在昌平开发区几间低矮的平房内,冒着酷暑严寒,其鲁博士率领科研人员、工人们不畏艰辛,昼夜奋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2001年春天到来的时候,MGL自主开发的新颖独特的钴酸锂合成方法和工艺技术获得成功。与国外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相比较,新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能耗低,仅为传统工艺的1/10。而且,生产过程清洁环保,无噪声、粉尘和“三废”污染。最重要的还是产品的性能,采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纯度高,电化学性能十分优越。

  2001年,MGL将自主开发的钴酸锂合成方法和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投放市场,经下游厂家试用,效果非常理想,而且售价大大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市场经济的法则是公正的,它青睐的是产品的性价比而非出产地。看到MGL有物美价廉的钴酸锂材料,许多过去长期购买外国产品的国内电池企业,纷纷转到MGL来签合同,买产品,很快,MGL的产品被售一空,变成了零库存。这种业绩在国内同类企业中是罕见的。

  产品供不应求,MGL将赚到的钱投入再生产之中,又在昌平园建立了第二条生产线。然而,产品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常常是刚生产出来还没入库,客户已等在门外。为了解决市场的需求,MGL连续建立了6条钴酸锂材料生产线,并于2004年在北京近郊香河县建立了生产基地,专门生产电池材料的原材料。这时的MGL,已不是当初那个在业内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了,她以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的绝对领先的销售业绩,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和动力电池生产厂家。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垄断,将该领域中知名的跨国公司挤出了中国市场,并开始批量供应韩国、台湾地区等国际市场。这对于提升中国锂离子电池以及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4月,MGL生产的钴酸锂产品获国家科技部、税务总局、商务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保护总局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该项的科研和生产技术开发成果使其鲁博士先后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04年北京大学科技贡献奖。

  不断研发新材料

  在外人看来,MGL的发展红红火火,今后就是只生产钴酸锂产品,也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可以松口气了。然而,其鲁博士却不这样认为,他经常对MGL的科技人员和员工说:“未来世界锂离子电池新产业的竞争,核心是看谁有自主创新技术。过去中国没有这方面原创性知识产权,在我们手里要解决这个问题。”MGL成立之初,就把技术开发作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站在高起点上进行基础研究并发展新技术,没有走“拿来主义”的路子。

  为了保持技术的先进性,MGL不仅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机电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开展了长期的技术合作,还与行业内国际知名企业等开展了积极的技术开发和产业联合,同时,还组建了一支以博士和硕士为主,近百人的高素质科研队伍,所涉及的专业包括了材料物理和化学、无机材料合成、应用化学、电化学、电子技术、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约占一半,40岁以下人员占85%以上。随着公司的发展,2004年6月建立了独立的北京中信国安盟固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力地促进了公司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其鲁博士的带领下,几年来,MGL不断推出有自身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范围,创造自己的品牌。公司除继续研发成功第二代钴酸锂制备技术外,还研发成功了锰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动力电池制备技术等一系列独特的电池技术。这些技术有的是在国内居先,有些则是国外还未有人涉足的。例如,公司自主开发的独特的锰酸锂材料合成技术成功解决了过去锰酸锂循环性能不稳定的缺陷,在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同类技术并已实现了锰酸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突破。该技术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设备投资少、反应时间短,能耗低、所生产的锰酸锂产品不仅性能优异,一致性好,生产成本也较同类产品更低。

  再如,在研发动力电池方面,MGL已在新型动力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反应机理、性能评价、电池设计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重要进展,研制出了高水平、系列化的新型能源储藏用和动力用大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并通过了国家科技部专业检测机构全面的安全性能测试,在针刺、挤压、短路、过充、过放和高低温性能等方面都通过了严格的测试,达到了交通车辆用电池安全标准的要求。

  动力电池前景广阔

  由于日益紧迫的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压力,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竞相开发绿色能源技术,其中尤其以电动车应用为代表的动力电源领域发展最为迅速。西方科技发达国家近年已经投入近百亿美元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国内产业和科技界也引发了开发和生产电动车的高潮。2002年国家科技部投入近1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发展电动车及相关技术。在电动车几大关键技术中,电机、充电器、控制器的技术已经取得一些进展,而电池技术能否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成为左右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可能用作电动车能源的电池主要是有阀控铅酸电池(VRLA)、Ni-Cd电池、Ni-Zn电池、Ni-MH电池、Zn-空气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已经应用较广的主要有Ni-MH电池和VRLA,但是,从电化学性能来看,能达到美国先进电池联合体中期目标希望最大的还是锂离子电池。MGL成立之初,目标就直指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关键材料,其自主设计的柔性电池生产线可完成多种规格电池的生产,利于低成本快速扩张。在国内乃至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及材料行业内形成了突出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根据北京奥运计划,2008年时北京至少要发展1000辆纯电动公共汽车,1辆公共汽车约需要100Ah的电池400多块,总容量达到4万多Ah,仅此一项,北京市的锰酸锂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即可能会达到4000多万Ah,此项产值达到6亿多人民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高尔夫球场车,公共场所的电动载人载货车、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照明用电池以及其他各种储能设备用电池的需求都会成倍增长,这些信息,使生产动力电池的厂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MGL及时抓住这一商机,在不断提高动力电池产品性价比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与合作伙伴在联合研制高性能新产品方面共同投入了大量资源,在电动工具、电热服装、矿灯、电动自行车、能源储藏和电动车等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以公司开发的铝塑膜包装锰酸锂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装配的电动大巴,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一系列严格性能测试后,开始进行道路实验,1次充电可行驶200多公里,最高速度达到120Km/h;截止到2004年8月,单车累计试验行驶里程已经超过5000公里。在2004年10月上海必比登国际清洁汽车挑战赛上,MGL动力电池以其突出的性能优势受到电动车行业的高度关注。这些成果对于促进国内外电动车技术和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鲁博士认为,今后电动车毫无疑问是车辆产业发展的方向。因为,地球的石油资源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车用石油资源的增长不仅带来了环境恶化,而且使纠纷与战争频频出现,已经由简单的能源的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问题。MGL既然已经在电动车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方面领先一步,如在其它方面也能迅速取得突破,中国应该能在新型车辆产业的发展中走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从此,复杂的发动机技术,传动技术以及电子控制技术不再会像过去那样制约中国的汽车产业的进程,人们也不必再去担心欧2或欧3标准的限制,石油的紧缺与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严重问题将由此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未来10~20年,从动力电池发展趋势来看,锰酸锂动力电池以其优越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必将成为绿色动力能源的首选。采用MGL公司锰酸锂制造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安全性能高,大电流放电性能好,低温放电性能好,可快速充电,对环境无污染,价格低等优点,是新型的绿色环保能源产品。MGL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2~10Ah的电动工具用高功率型电池,矿灯照明用电池,10~30Ah电动自行车用电池,40Ah~60Ah电动摩托车用电池,100Ah~150Ah电动车和不间断电源用电池等等,以上各种型号的电池均通过了各种性能和安全测试,在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安全性能方面尤为突出。公司自主开发的铝塑膜包装液态锂离子电池,相对硬壳(钢壳、硬质塑料壳)电池具有(1)重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2)安全性能好;(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4)外形尺寸易于改变等优点。使用该技术已经规模化制作出多种规格的单体和组合电池,并应用于多种产品。

  为了可持续发展

  MGL成立至今,围绕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的开发和生产,产品已经由单一的正极材料钴酸锂,发展到系列化的氧化物原材料(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镍等)、正极材料(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等)、动力电池(5~200Ah)和特种电池等跨越锂离子电池产业多级产业链的产品体系。目前,公司拥有年产2000吨钴酸锂、500吨锰酸锂、100吨镍酸锂和年产2000万安时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钴酸锂2003年销售630吨,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2004年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锰酸锂则在国内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供货。动力电池中,主要产品有LC18650型等圆柱电芯、2~10Ah的电动工具、矿灯、外挂能源包用电池、10~30安时的电动自行车和能源储藏用电池、100~200Ah电动车用电池等。

  在短短几年内,MGL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奇迹。2002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2003年达到1.3亿元(含税),2004年达到2亿元。多年来,已经为国家上交税收近800万元,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增加就业800余人,为昌平区及北京市新能源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MGL没有故步自封,停止不前。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其鲁,在讲课、带研究生、研发新型电池材料及技术的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我国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资源,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其鲁博士又亲自主持了中信国安集团公司“青海盐湖镁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这对于促进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西部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成功实现了氯化镁脱水关键技术突破,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将建成年产金属镁12万吨,PVC35万吨,甲醇50万吨的柴达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面对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启动的良好时机,MGL已经在技术开发、人才队伍、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的工作,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公司计划在2005~2007年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生产规模,推出多种已经开发成熟的产品,在行业内继续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

  MGL决心: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遵循“人?地球?生活”相和谐的发展理念,以新能源材料与技术为依托,引领“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信MGL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解读MGL

  2004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必比登国际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各国汽车制造商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然而,参观者们的眼球并非只被那些洋汽车所吸引,两辆以铝塑膜包装锰酸锂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装配的国产电动大巴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研制这种动力电池的是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GL)。5年以前,MGL诞生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经过创业者们的辛勤努力,今天,MGL已成为国内以锂离子电池和相关材料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产业领域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她的快速发展对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开创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新时代。

  MGL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她抓住了机遇和创业者们的顽强拼搏,还因为她有一位具有现代创业远见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其鲁博士,是他把自己渊博的知识逐渐通过产业化的路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是学生们尊重的老师,员工们爱戴的“老总”,同事们信赖的朋友。每当媒体采访或朋友谈到MGL的成就时,他总是把一切都归功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与北京大学的支持,归功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在他的带领下,MGL必将迎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的春天。???编者

[此帖子已被 阿驴 在 2007-5-5 10:04:2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6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年底发电

<DIV align=center>2006-04-07 08:56:36

</DIV>
<DIV align=left>

   《青海日报》讯 据悉,今年年底,青海格尔木30万千瓦级燃气电站第一组机组可实现并网发电。

   格尔木30万千瓦级燃气电站是青海省“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电源项目,总装机容量280.26兆瓦,机

组为两套“一拖一”的PC9171型燃气轮机发电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联合循环机组。据了解,这个项目是目前西

北地区在建火电项目中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工程。项目静态投资为11.08亿元,动态投资为11.45亿元。设计年利用小时数

5500小时,年耗天然气3.27亿立方米,年发电量约15.96亿千瓦时,建成后将与格尔木现有电网并网发电。

   格尔木30万千瓦级燃气电站的建成,将对稳定格尔木地区的电网电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缓解格尔木地区

电力不足的问题,还能改善能源和电网结构,保证青藏铁路对电力的需求,而且能在水电站枯水期不能发电时,保证电网

的平衡和正常运行。同时,这个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开发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格尔

木地区的盐化和石化工业发展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9-17 00:34 , Processed in 0.0295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