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与短期走势没有关联。这个贴不要变成讨论短期走势的东西了。 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调整,很多人开始与1994年的调整相提并论了。比如看当年325点时的股价,对比现在的股价说股价还要如何如何等等。并且已经自我定义本次熊市为“超级熊市”了(呵呵,我经历了4次熊市,每次包括我在内开始都把它看做有史以来的“最大熊市”。)。的确,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通胀背景等等。但有重要区别: 1。利率环境不同。93年2月见顶后,一次加息就搞到7%以上,第二次加息就搞到10.98%。现在呢?加了6次息才4%多一点。以后会否和如何加息,只有天知道。但至少现在还没看到。 2。公司性质不同。当时的公司不但规模普遍偏小,更没有实质性重组这一说,所以,熊市一来,基本上可以打回原型(因为企业价值不会在短期内提升数倍)比如跌它80%多。但现在从大企到小企,重组已在持续地进行。很多企业与两年前相比基本上就不是一个公司了。怎么打回原型? 3。结构性差异。当年的公司基本上是经营性质类同,连业绩基本上都是齐涨齐跌。而现在,不是担心电价放开、油价放开会损害很多工收益吗?但如果那样,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的收益不知道要好到哪里,电力股要全变为绩优股了。很多中小游公司是要倒掉的,但行业不会消失(现实需求不会没有),其中的优势公司由此获得的经营空间将成倍提高,它们的议价能力也将有前所未有的提高。 这些原因下,为什么市场整体必须要来个80%的跌幅?历史需要了解,但更需要搞清楚历史的实质和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