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曹操

从“锦恒汽车安全”看港股估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14: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中短期汇率风险不得不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20: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说的好,如果整体来看,确实如福探所说“A股市场总体而言,这十几年公司的价值不但高于美股,更高于港股”,这个我理解正是市场空间所决定的成长性带来的价值。楼主举出一个例子是想说明同是国内的企业,港股与A股谁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传统的制造业,天生就是低估值,如果有稳定的权益收益率,稳定的分红,岂不是投资者的一大馅饼?总不能说港股中的制造业企业,全部是昙花一现的公司吧。另外提一下,对比于天士力的神威药业,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品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2: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猫鱼正解。值得研究的公司还很多。

表述和理解的原因,争论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能象福探一样有信心的人少之又少。若明日宣布全国开通港股直通车,相互开放投资,恐怕崩溃的不是港股,而是A股,将直接拉低到1500以下。

此帖我的观点表述就到此吧。

下面是本周收盘时AH差价比较(近两周H股已大幅度反弹)

<DIV class=div_body><DIV class=C_1_2>http://www.wolun.com.cn/stock_ah.html</DIV></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2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orchidji 发表于 2009-4-2 10:08:04 :

这样的公司,我觉得有个问题就是,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都比较强势,上游原材料PVC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而下游都是大客户汽车厂很牛x,公司容易受到2头夹的困境。

除非,能够证明这家公司确实有竞争优势,比如成本比其他竞争对手低,开发出新产品等等,否则处于中间环节加工的公司利润会波动很大。。。


你是唯一关注个股的人。

上游不是问题,汽车安全气囊不是简单的加工制造,“上游原材料PVC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这个构不成什么大影响。

“下游都是大客户汽车厂很牛x。”也对也不对。汽车厂肯定是比零部件供应商要来的大,但一条产业链上利益是相关的。若不存在重大分歧或质量问题,车厂不会随意更换安全气囊供应商。若从盈利能力来看,国内任何一家有实力的安全气囊生产厂,利润都比车厂好。至于是否能和国际配件商竞争,我看到的是,锦恒和许多国产货一样,也是从无到有,在6,7年里打出这一片天地。

从你的疑问看,还停留在理论上。深入一个公司去看,那些泛泛而谈的“原理”往往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7: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lewie 发表于 2009-4-2 16:12:13 :

。。如果说对比的话,那我们可以看一下那些AH同时挂牌的股份,如中铁、中铁建、南车等,它们的上市后的价格都差不多,A股略贵些。


上面这一段文字很贴切!我的看法再补充如下:

1、同样的国有背景的公司,在H股市场上比A股稍微便宜一点,是对境外信息获得、交易便利性略欠不足和汇率风险方面的补偿,是正常和合理的。

2、象楼主所举例的这种小型民营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如果在A股市场上上市,则带有ZF“担保”的一份信用在里面;如果在境外市场上市,那是没人管的。当然从个案来看,应关注“价格跟价值的背离”,但作为总体则应该有定价的差别。

3、如果某家公司经过充分的成长,发育成为确实具备充分竞争优势的龙头性企业,那么在A股市场不会太便宜,在境外“成熟”市场也不会太便宜。(注:青岛啤酒和海螺水泥的H股甚至发生过高于A股的情况。)

如果雷曼兄弟或花旗是偶国内企业,我想ZF早就出手了,而不会等到挣扎垂危的那一天。如果未来的风险无人可以化解,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平常的定价低一些,作为不利概率的一个补偿。

估值理论确实博大精深,每次争论之后都会有一些新的理解、新的体会,也许IPO姐姐会觉得本人言语有些偏激?非也!实为思考问题也。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4-2 17:08:0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估值理论确实博大精深!谢谢!感觉对估值理解更前进了一步!你的言语没有偏激,确实是思考,向你学习。

我认为“估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原版教材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所有场合,没有例外。金融管制这个条件是A的基础之一。A股中无国有背景的估值比H高1倍以上,就是这个条件的反映。

雷曼兄弟不救的后果,令花旗想不救也不行了,所以说原版教材对各国ZF在大多数场合是不适用的。雷曼偶尔适用一下,效果是很惊人的。原版教材虽好,敢用的不多,尤其在刹车的时候。启动的时候里根撒其尔邓某倒还想用用的。

既然目前地主的儿子和长工可以赚到一样多的钱,甚至更多,而且破产的风险更小,为什么要挑剔富家子要价高呢。当然如果以后它老子过世了,它要凭真本事赚钱时,那再说吧。估值这个词很有趣很有趣。

楼主有没有 有那么一点点的灰心?哈哈,谢谢这个帖子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公司,我觉得有个问题就是,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都比较强势,上游原材料PVC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而下游都是大客户汽车厂很牛x,公司容易受到2头夹的困境。

除非,能够证明这家公司确实有竞争优势,比如成本比其他竞争对手低,开发出新产品等等,否则处于中间环节加工的公司利润会波动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A股市场中,ZF是事实上的最大的股东(从中央到地方的国资管理部门),而在自由市场中,ZF过多插手和持股私人企业是为社会所垢病的。只要第一大股东不让股价崩塌下去,那就没那么容易崩塌。

2000年有个通海高科刚发行完股票就出事了,在自由市场国家中虽然也会追究肇事者责任,但股东的钱可能就打水漂了,可是后来通海的股东全部成为了吉电公司的股东;1997年初琼民源出事了,按理说股东的投资基本上是要全军覆没,可是两年多后全换成中关村的股票了。现在中关村又不太行了,有关的重组冲动依然存在。很多由于经营不善而江河日下的公司,地方ZF主持重组,一家家的老树发新芽,闪亮登场,有些搞了重组后还真的是容光焕发、脱胎换骨了。ZF热衷于即做大股东又做监管者还要做活雷锋,对维护市场的安全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可用于重组的资产延绵不绝、接踵而来,可是境外市场就没这样的好事了。所以H股的定价普遍低、A股的定价普遍高是正常的,因为A股定价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股票的安全性。

我们生在A股市场这样的环境里,投资的风险降低到了最小,应该要感恩才对啊,可是有些人舍弃轻易可得的福气却奔向颠沛流离的危地,以为那才是投资的乐土,不智啊~

[此帖子已被 掷铜板的人 在 2009-4-2 15:59:4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5: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再谈谈这次熊市得到的2点:

1、福探说的,股权价值增长率要高于实业投资的回报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投A是首选的。

2、崩溃时,几个市场的底线各是多少。可以明显看出,H的底线比A低多了。虽然都是瞬间动作,几个交易日的表现而已,但是,都表现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年底,我确实相信A股的高估现象也许会消失,

很遗憾,今年的行情教育了我,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现在我只希望A股还能维持高估10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8:09 , Processed in 0.02118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