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文由 xds5188 发表于 2012-11-12 10:00:35 :
投资是先从企业定性开始,企业的定性决定了投资未来的收益,投资人应该把85%时间放到企业定性上,而企业定性取决于两个问题,1、你是不是有一个正确的定性工具;2、你对所研究的企业基本面是否深刻理解。 一个企业的基本面包括两个因素:1、内因,是指企业的品牌、研发设计、专利技术、经营诀窍,管理效率,成本控制,营销渠道等和企业本身有关的;2、外因、客户需求,国家政策(例如国家支持环保型企业)、行业需求空间等。 外因也很重要:当汽车还没有面世的时候,马鞭的生意会非常火,马鞭的企业活的很滋润,汽车一开到路上,马鞭企业的噩梦就开始了,无论管理人如何管理,面对外界的替代产品,企业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企业生存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彻底放弃马鞭,去生产汽车轮胎或者方向盘,才能活得更好,外因的变化是个常态。 对于企业定性是需要专业的训练和天赋的,专业的训练可以让投资人的投资思维方式走上正途,天赋是父母和自我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形成的,徐星投资的培训我认为是属于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就像我们学习其他职业一样,例如医生、律师。 从专业训练的角度来说很多投资人(包括现在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欠缺专业培训,就像闭着眼走路一样,就像和象棋大师下棋一样,最终输的一定是没有准备的人,不精通游戏规则的人。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2-11-12 10:02:39 编辑过]
这个道理,即使是“业内人士”清楚的也不多。比如,绝不可能有一个人,不去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就敢去做律师、医生等很专业的工作,但在股票投资上,谁都敢这么做,不管其之前的从业背景是什么。中国股市只有20年历史,学历教育、行业设置上根本没有这一行,但现在却有那么多的“明星”基金经理、“专家”等等,这不奇怪吗? 幸运的是,自己在进入股票投资这一行时,从事的是资产评估,特别是无形资产评估,这与投资算是有关联(但也不相同),多年的理论探索实践,才越发感到投资的专业性。本讲座,算是个探索。 2000年有出版社约我将之前在一个期刊上写的连载《如何评估股票价值》出书,我整理时感到,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太多了而回绝了,直到现在,越研究越觉得里面的要深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完全不理解很多人怎么能随便就出一本投资上的“专著”。 我也不理解很多人说的投资道理“很简单”。巴菲特是说过这话,但是那是人家60、70岁说的。巴菲特在20、30岁说过这话吗?而且这话巴菲特有资格说(其他人有这资格吗?),但既然“简单”,那为什么只有一个巴菲特?巴菲特从未自己出个专著,但他的很多话为何让人可以多少年后还要咀嚼,如果真的“很简单”,那么需要去反复"咀嚼"吗? 投资,按我的理解,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科学而不是艺术。当你觉得投资更多是“艺术”时,只说明你的理论功底不够,认识不深似是而非而以。“艺术”只是巴菲特这种级别的投资人才能有的。 一点浅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