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一下信息优势: 投资人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有一个要素就是高效的信息系统,这有点和打仗差不多,这个问题福探在杂感里说过。 回顾毛泽东战争史: 1、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前边因为湘江之战红军损失严重,最高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失去了人心,多数红军高管认为毛可以当军事的CEO,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是土城战役,因为毛对川军的兵力估计有误,导致红军损失很大,后来毛果断撤离,这时那些红军高管又开始怀疑毛是否有能力带红军走出死亡之地,土城战役的最大失误就是毛对川军军力的信息认识和理解有误。 2、有本小说叫保卫延安,叙述的是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围剿延安,在胡宗南进攻延安之前,毛泽东就帅部撤离了,等胡宗南进入延安后,发现人去窑空,找了几个老百姓扮成共产党战士,糊弄媒体和蒋介石,然后呢,延安的老百姓传颂毛主席用兵如神,实际是周恩来有一个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党,此人名叫熊向晖,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对胡宗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而且能快速的把信息传递到延安周恩来的手中,由此可见这次战役的胜利并不是毛用兵如神而是周用人如神,通过人了解了胡宗南的大部分信息。 关于高效信息绝不是去公司打探短期的业绩增长消息,也不是这个股票谁坐庄,而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情况,有的企业可能当下在默默耕耘为的是未来能建立起较好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可能正在学习新的管理方式,未来会执行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效率,因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如果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好的话,这个市场多数时间是有效的,福探曾说有的企业正在建立竞争优势,人们还看不出来多好,所以争议很大,例如当年的很多医药分析师并看不到天士力现在的价值,借用美国科技投资大师凯勒斯的一段话:我关注三样事情一是销售增长;二是毛利率;三是边际运营成本。有非常高的毛利率的公司是我最喜欢的公司。我和巴菲特的相同之处是我们都喜欢长期投资,不同之处是巴菲特选择那些老股,但具有新的增长潜力,而我喜欢选择一些新的公司,具有高增长性。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不一定非得是经济学家,但一定要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我是科技领域的专家,对你来说有可能是保险、金融。如果你对某个行业非常了解的话,那你就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出色投资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