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xds5188

你的投资收益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16: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疑问,张总已经很好,然而,我可能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有巴菲特那样的投资人。

我是说,虽然张总10几年的收益不见得比巴菲特差,甚至可能还好,然而今后能持续的吗?我隐隐的会觉得有那么不确定的因素。这个不确定是来源于对张总的不全面的认识。

好比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老巴我觉得就是那少林的镇寺宝物武功盖世的老方丈,如泰山般稳重端方,根基深厚不可动摇,出手无招胜有招;而,张总呢,思维风格跳跃灵动(聪明人的特质?)有时出招令人惊讶;太“灵”的人,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厚重宽广,我隐隐的有担心会不会剑走偏锋?会让我感到一些不安。

大致说,我喜欢归江王?的文章透漏出的那种四平八稳的风格,但喜欢张总的成绩。??哈,我是多么矛盾,我在寻找完美的投资经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5 1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sunderland兄听课认真,理解到位,赞一个。<div>jiangshuxia兄自己说得没错:你的担心完全来源于对福探的不全面的认识。记得以前sunderland兄曾说过(大意):跟人投资不易,至少在能力上、思考水平上能达到理解所跟随的投资人的理念的地步。福探的Q理论体系科学、严谨、系统、讲求逻辑演绎而非个性归纳,我还看不到境内投资人有谁能有他那种深度。</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8: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xds5188 发表于 2013-7-16 15:36:41 :

投资的一点体会:

投资的基本原理不难学,难学的是对具体事物主要矛盾的把握,历史并不会简单的重复,巴菲特当年对消费类企业情有独钟并不代表中国也可以有可乐,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消灭超额收益,如果认为巴菲特买过喜诗糖果,我也想在中国买个类似喜事糖果的股票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投资最要不得的是刻舟求剑,最需要的是辨证论治。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3-7-16 15:38:30 编辑过]


说得非常好!

在这里,就不显摆自己的投资收益了,只是想多学习学习。

很多人特别爱简单类比,巴菲特投资可乐,也要在中国找个茅台或者王老吉,巴菲特投资喜诗,我们也找一个谭木匠。

看到茅台是国酒,也非找一个国药同仁堂。

巴菲特说只需要小学数学,其实他老人家随口揶揄一句,却被神传太多,简直类似当年毛语录了。

如果投资真的不需要辨证思维,不需要严密逻辑推敲,不需要科学观,而只需要一颗坦诚的心宏伟的历史观,就能长久战胜市场,那投资也就太简单了。

而恰恰相反的是,投资不简单,股票市场,为什么有“有效市场”这一说法,就是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而这个太多聪明人在一起,却七成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08: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掷铜板的人 发表于 2013-7-18 8:04:04 :
看了上面的发言,觉得重仓搞1、2只股票的收益率很高,象我们搞组合投资的方式,似乎已经老掉牙了。。
这个是偶然的个例而已,因为重仓某只股而亏惨了的大有人在,比如去年末拿着白酒之类的人。观察过雪球上今年翻番有余的几个牛人,做的都是组合投资,只不过组合中都是牛股罢了。远的不说,就把徐星指数里面四只创业板股仓位平均做个组合,按12月31日收盘价买入(12月初的创业板大底就不说了),到现在组合收益是超过100%的,呵呵。我还是喜欢组合,个人的心态会稳定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4: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

仓位取决于投资人对企业的未来认识,对于那些一般投资人巴菲特建议买指数基金,对于专业投资人不同能力也有不同的做法,林奇的建议不一定适合芒格,芒格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林奇,简单的模仿会害死人,芒格曾明确说过,虽然都是价值投资他和林奇是有很大不同的,芒格说我不可能和林奇一样关注那么多的企业,芒格说如果他看好一个企业最多可以买其净资产的70%,甚至于芒格说如果我对一个企业了解深度比其他任何企业都深那么买一只也是可以滴,芒格还说如果是个人投资最多买三只股票就够了,对我来说,是根据自己对企业了解的程度来决定,了解的越深,企业未来价值越大仓位就会占得多,而不是简单的买它5个各占20%,例如如果你在3到5年前对天士力了解的很深刻,那么你只买10%不是太浪费你的投资智商和投资耐心了吗?在明白和清楚巨大价值后下重注是正确的,这也是一种投资能力吧。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3-7-18 14:01:3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18: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xds5188兄好,你的观点一直对我帮助很大。对不同的人而言,仓位控制也不同。我之所以一般在3-5只中考虑,即再看好的股票(公司)也不超过3成仓,最最根本的理由是:一是谁都会犯错,自己无论多努力去认识,都可能犯错,二是高度防范黑天鹅小概率事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想小概率事件再小,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至少会发生一次,特别是我们想投资十年二十年的,即可以说100%会发生一次,所以必须高度防范一切归零。当然我也会有所侧重,不会都占20%,而且这几只股票前提都是认真了解过的、觉得未来价值不错的。<div>我也认识到,确定好的公司太少了,确定不好的公司太多了,不能确定好、差的公司也太多了,所以我都会很珍惜,重重地下注。</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2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50%的收益,只有天士力和北京银行。看来以后还是坚持,让他们成长,自己也跟着成长,如果自己的能力成长跟不上那就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2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奥芝兄:

投资仓位的配置没有绝对的对错,而是根据自己的对企业的能力进行配置,不过呢,企业分析最重要的事之一是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管理的和行业竞争格局的信息,多数人之所以估值出错大致有两个原因:

1、对企业了解的不透彻,毕竟多数投资人是非专业人士,每天下了班看看行情,看看企业的招股书、年报、研究报告而已,这些信息并不完善。记得福探讲金螳螂案例的时候,他好像一年去了4趟公司,对企业高管要听其言观其行,实时跟踪,去伪存真(当年金螳螂被某会计师诬陷)。

2、买入价格,如果买入价格过高就降低未来的股票收益,这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未来优势型企业现在可以支付高一点,因为价值还没有到释放期。

说白了,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是把企业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是指企业未来价值释放在自己认为的概率范围,不是绝对)了才敢下重注,如果仅仅是泛泛的了解了5家企业,每家买一点也是正确的,说到底还是根据投资人对企业未来价值理解的程度决定仓位。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3-7-18 21:59:22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2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企业了解的不透彻,毕竟多数投资人是非专业人士,每天下了班看看行情,看看企业的招股书、年报、研究报告而已,这些信息并不完善。记得福探讲金螳螂案例的时候,他好像一年去了4趟公司,对企业高管要听其言观其行,实时跟踪,去伪存真(当年金螳螂被某会计师诬陷

--------------------------------------------------------------------------------------------------------------------------------

亲临上市公司,这不是什么公式计算可以做到的,一般人能做到吗?这就是差距,不是简单的理论上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侃一下信息优势:

投资人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有一个要素就是高效的信息系统,这有点和打仗差不多,这个问题福探在杂感里说过。

回顾毛泽东战争史:

1、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前边因为湘江之战红军损失严重,最高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失去了人心,多数红军高管认为毛可以当军事的CEO,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仗是土城战役,因为毛对川军的兵力估计有误,导致红军损失很大,后来毛果断撤离,这时那些红军高管又开始怀疑毛是否有能力带红军走出死亡之地,土城战役的最大失误就是毛对川军军力的信息认识和理解有误。

2、有本小说叫保卫延安,叙述的是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围剿延安,在胡宗南进攻延安之前,毛泽东就帅部撤离了,等胡宗南进入延安后,发现人去窑空,找了几个老百姓扮成共产党战士,糊弄媒体和蒋介石,然后呢,延安的老百姓传颂毛主席用兵如神,实际是周恩来有一个安插在胡宗南身边的地下党,此人名叫熊向晖,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对胡宗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而且能快速的把信息传递到延安周恩来的手中,由此可见这次战役的胜利并不是毛用兵如神而是周用人如神,通过人了解了胡宗南的大部分信息。

关于高效信息绝不是去公司打探短期的业绩增长消息,也不是这个股票谁坐庄,而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情况,有的企业可能当下在默默耕耘为的是未来能建立起较好的竞争优势,有的企业可能正在学习新的管理方式,未来会执行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效率,因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如果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好的话,这个市场多数时间是有效的,福探曾说有的企业正在建立竞争优势,人们还看不出来多好,所以争议很大,例如当年的很多医药分析师并看不到天士力现在的价值,借用美国科技投资大师凯勒斯的一段话:我关注三样事情一是销售增长;二是毛利率;三是边际运营成本。有非常高的毛利率的公司是我最喜欢的公司。我和巴菲特的相同之处是我们都喜欢长期投资,不同之处是巴菲特选择那些老股,但具有新的增长潜力,而我喜欢选择一些新的公司,具有高增长性。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不一定非得是经济学家,但一定要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我是科技领域的专家,对你来说有可能是保险、金融。如果你对某个行业非常了解的话,那你就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出色投资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3:29 , Processed in 0.0211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