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中兴通讯]讨论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0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福探提出的公司会计与经营绩效间关系的观点感到很新颖而且细致入微.但正如所说,中兴是个周期性很强的电信公司.对于它和华为,我们要看在未来的3G和无线网上的提前布局情况.如果对它已经发生的低迷期过于强调,有可能犯战略性的错误.目前我手头掌握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中兴在3G和无线网上的布局会让它脱胎换骨,在国内市场版图上能正式叫板众多外资巨头.国家对3G的迟迟不发照正是为了扶持TDS-CDMA而作出的.可以看到的是在政策扶持下的中兴和华为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0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G牌照九月下放 移动网通铁通位列第一批名单

<DIV class=text>http://tech.163.com 2006-04-17 09:13:16 来源: eNet硅谷动力  <A class=cDRed href="javascript:reply_allReply()" target=_self>网友评论21论坛</DIV><DIV class=text> </DIV><DIV class=clear> 

来自中国移动的内部消息,总公司在向各省市移动分公司的文件中称,中国的3G运营牌照将会在2006年九月下放,除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和网通外,铁通也位列在第一批候选名单之列。

据中国移动内部之情人士透露,悬而未决的3G牌照时间在上周敲定,但是文件没有明示运营商的名单,对于首批牌照的制式,和城市均没有具体公布。但是之前一直处于边缘地带的铁通,却意外的出现在首批被选名单中。文件同时确定了中国移动在3G牌照问题上的姿态??守势。

随着文件的下放,各省移动分公司将会加紧3G试验网络的建设。中国移动的WCDMA的进程也会得到提速。而作为中国移动,国内3G网络的大采购商的华为,也在加紧渗透,逐步分食着爱立信、诺基亚等外国企业的份额。3G牌照发放时间公布后,华为正在展开新一轮的攻势。

据了解,中国移动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惠州等地组建了3G试验网。北京移动则表示,围绕北京城区二环干道的3G试验网已建成,可视电话、高速无线上网等3G主流应用都可以在北京移动的3G试验网络上实现。

在广州移动的“动力100”体验店,消费者可以通过展示的3G手机进行可视通话、视频监控以及高速上网。而剧相关方面负责人的证实,在“动力100”体验店提供的3G服务体验使用的正是华为的试验网点,采用的是WCDMA标准。广州将会是移动3G试验与建设的重点。

作为此次文件的另一焦点,铁通的进入无疑使得原有的3G不分更加扑朔迷离。

之前对于3G牌照的讨论中,都把铁通作为移动、联通、电信的附属。虽然铁通和卫通对采用TD-SCDMA表示最感兴趣,但这两个运营商是否有实力承担国产标准的市场运作,尤其是在三个标准同台竞技情况下,两家运营商是否有足够市场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仍然受到业界普遍的置疑。

不过作为几大运营商中唯一没有上市的铁通,其势力也绝不可低估。铁通在其《2005年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中写道:“200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发行人已开展了3G和数字集群的试验。”铁通还在曾公开表示要实现全业务经营。虽然外界对铁通获发3G牌照并不看好,但铁通仍希望上马3G。

同时据知情人士透露,铁通、卫通与Nextel已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申请联合在中国市场运营集群业务的牌照。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计划采用TD-SCDMA作为组网方案。

作为中国铁通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华夏建通的3G题材在股票市场相当具有震撼力。目前国内有六家运营商,WCDMA标准已经得到多家运营商的青睐。从获得牌照的可能性看,由于铁通是TD-SCDMA最忠实的拥戴者,加上其具有TD-SCDMA资质,因此是国内最有可能成为TD-SCDMA牌照的获得者。

而且其实早在2002年铁通就在成都建设TD-SCDMA试验网;2004年的3G外场测试中,铁通参加了北京、成都两地的TD-SCDMA网络测试。除TD-SCDMA测试外,铁通仅参与了两个城市的WCDMA测试。铁通有骨干网光纤3.2万公里及覆盖156个城市城域网的庞大电信资源,具备了竞争3G牌照中贴着民族标签TD-SCDMA的实力。

由此看来铁通的突然被列为3G牌照一批名单,也并不“突然”。

随着发牌日期的公布,日后,各大运营商之间对于资格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设备商也将会加紧攻关,力图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王恩斌)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楚兄:

此贴,我想说的是,对于G中兴,其实不能仅仅把它的价值与某个项目过分紧密地联系到一起。G中兴经营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抓住了某次市场机会,而是其企业实力平台的逐步建立到位后的“厚积薄发”。引用一句当年华为李一男的话:“如果中国的本土通信制造商在2G市场上没有什么作为,凭什么在3G上就必须有大的作为?”。

就现在而言,3G的预期已经是尽人皆知的,G中兴可能借助TD等3G的实施而大发一笔也不算是任何意义上的秘密。但问题是:1。在技术一致的情况下,别的企业就不能借3G(TD等)来分到大羹吗?即使中兴能分到预期中的3G之大羹,但如果象UT那样,分到了PHS的大羹现在不也一样该完蛋照完蛋吗?如果3G实施前,企业的业绩先大滑坡,只能说明企业还是存在内在的问题。离一个永须型经营企业还是有距离。2。3G一定是那样的只有收益而风险几乎没有吗?这需要对行业有深入探讨。

说到底,最关键的,不是行业将出现什么变化(或某个项目将如何如何),而是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平台的坚固程度。这才是决定股价的最根本的因素。这正是我想在本贴中探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1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曾是中兴的投资者,并且一直保持关注.

毫无疑问,中兴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能和华为上演双城记,并且在海外市场扬威,可以称得上一个伟大的企业.但是对这个公司,在投资上却越来越不敢下手:

1、中兴已经很大了,200多亿元的收入,对于一个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来说,进一步的成长需要很多条件:比如管理。中国人管理大型企业的能力还需要观察,海尔、联想都很难说已经过关。

2、企业大了,不仅成长变得困难,并且作为投资者了解起来更困难。我始终觉得,没有几个分析师能够搞懂中兴,尤其是在海外业务占有更大比重以后。投资有时候直观感受很重要,中兴在海外的业务究竟怎样?起码我是缺乏经验的。

3、业务明确可预期的企业才能谈得上估值。中兴这样的周期行业很难估值。到了这个阶段,我觉得中兴已经是一个周期性股票。行业低点买,高点卖,可能是有效的策略。但是信息产业在被大家普遍理解为成长性行业的时候,想找到行业低点和估植低点的共振是很困难的。

巴老说过:投资者应当避免犯错误而不是试图使自己更聪明。对于中兴,我可能只会观察它去总结企业规律,而不会下手。或许感觉上,中兴可能是一个买的机会。但这个感觉对吗?我自己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etter兄说得好。不把这家企业搞清楚,只凭个概念来做它的投资,恐怕要吃苦头。另一方面,搞清楚这家企业,就对企业分析有了进一步认识,因为这家企业太典型了。搞清楚这家企业,我认为胜过你研究10家一般的企业所得(而不是仅仅想做好中兴股票的差价)。

中兴通讯目前处于一个发展的敏感时期。它传统的“智力密集型低成本优势”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也铸就了今天中兴整体的经营平台。而在未来3G、NGN和以IP为核心的IT技术大融合时代,中兴则面临新的考验:迈过这一坎,中兴才真正步入国际性的卓越型企业;否则,它将面临更大的困境。因为对于一个世界级的通信制造商而言,1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是至少的,目前中兴还只能说是业内一个具有活力的小企业而已。但这并不保证它一定能成为那样的企业。

当各研究员都把3G作为中兴未来能否继续振兴的主要因素的时候,我认为未必。3G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项目而已,如果说中兴面临3G机遇,其它制造商也同样。这不能构成我们现在买卖中兴股票的理由。最关键的是要考察中兴目前显露出的企业基本素质上一些不可忽略的地方,决定它未来能否成为卓越型企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4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令我奇怪的是,中兴通讯自己的员工对公司并不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贴点信息:

印度《经济时报》报导,由於印度政府情报部门反对,中兴通讯(0763)进入印度电讯设备批发市场的计划被迫暂停。此前,印度政府亦曾推迟华为技术向其印度子公司的注资计划。
报导指出,印度外国投资促进会(FIPB)得到情报部的通知,对中兴在印度的扩张计划影响表示忧虑。虽然 FIPB 指出,中兴於当地已有投资,而情报部门亦未就此提出理据,惟印度内务部已要求 FIPB 暂缓中兴进入印度电讯设备批发市场,等待调查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看中兴通讯_中庸之道一书,颇有体会.

5年前,如果让猜中华谁发展的更好,我会和其他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华为,但结果却是中兴.重要的原因是侯总唯市场不唯技术,没有小看CDMA、小灵通,没有重仓赌3G,走的是中庸之道,结果战略制胜当时更强大的华为。如果现在再让大家猜5年之后谁更好,说不定很多人会选中兴。我看也未必。现在的竞争格局已经和5年前不一样了,国内的四足鼎立已经变成两强相争,竞争其实更激烈,对于中华这样的超强企业而言,简单的战略其实容易模仿。行业的技术进步、标准变迁其实就是赌博,中庸之道是分散赌资,恰好对家错了,我就赢了;问题是对家对了呢?对于华为这样的公司,它难道会把把输吗?

在一个需求变动、标准变动频繁的行业,中庸之道会走的长远。但是,这也未必是一劳永逸的制胜之道,因为玩家越来越少,赌资越来越大,选择的多样性越来越少,输赢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喜欢确定性的投资者,是不是象巴非特那样回避科技股?

[此帖子已被 petter9988 在 2006-6-12 10:06:4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真正认识中兴,不可不了解它的对手华为。华为一向给人其财务报表“不透明”,但下面的一篇报道也许可以作为资料来对比了解。

????????

华为公司公开公布年报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获得华为最新发布的2005年年度报告。这是华为罕见的以比较正式的形式公布详细财务数据。华为是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但目前还没有上市。

在这份提供给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财报中披露,华为2005年营收59.82亿美元,五年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利润6.8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28%。运营现金流为7.08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78.8%。

  该报告中,华为总结了自成立到去年的战略、运营状况以及各个产品线的表现,华为管理层强调,去年华为国际市场的销售达到48亿美元,占到了总营收的58%,这是华为首次在销售比例上做到国际市场的份额超过国内市场。

  华为还表示,今年将继续专注在全IP和固定移动融合解决方案上,并将推动管理转型和组织变革,建立流程驱动架构,全面提升市场、供应链与产品服务等方面,坚持加大投资与研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5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华为公司的年报数据可信的话,那么请注意:在中兴05年业绩实际下滑的情况下,华为05年业绩增长78%,且前些年的业绩复合增长率28%。

对比这两家公司,也许很多问题就更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2 20:11 , Processed in 0.0217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