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工之所以近期突然热衷于讨论大盘,原因是进入六月份,钻工发现再也无法像2002-2005年那样很容易寻找具有很高的安全边际和预期涨幅的公司了,这与2004年1700点时的区别非常明显,印象中茅台、张裕、小商品城三个公司就是在2004年的1700点附近进行配置的,但目前除了两个公司做了少量配置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三个,当然也许是能力有限,但钻工相信并且也了解到有同样感受的决非钻工一人。 这引发了钻工的思考:当一个市场的比较理性的价值投资者发现市场难以提供投资的机会时,这个市场将如何运行?答案不外乎两个:价值回归或者出现非理性的繁荣。钻工试图能够通过广泛的交流以尽可能地消除认识中的盲点,朝着可能正确的结果走得尽可能近一点。 钻工倾向于当没有很安全的投资对象时,除非考虑其他行业的投资、如果仍要进行股票投资,那么倾向于重视市场整体的阶段性波动,时间可以大致以季度至半年为研究的期限,毕竟目前的市场还难以见到人们推从备至的可口可乐??而市场中消费品公司给于了远高于可口可乐的估值水平,更看不到中国会有微软,也看不到有哪家商业股能够复制沃尔玛的成功??而目前市场中的几乎所有的商业股几乎都超过沃尔玛成长最快时期的估值水平。 A股是否会出现非理性繁荣?钻工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其中的逻辑与牛市论持有者的观点是相同的,即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资产??房价和股票上升,而并非福探所提到的权益收益率和利率,至少目前持牛市观点的投资者,更多的是把汇率因素放在第一位,而把未来上市公司利润情况放在第二位的,否则就不应该出现“研究报告透支2008”的现象。 关于人民币升值,最大的理论基础是“一国经济和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本币升值”,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这看起来无懈可击,然而深思下去,又觉得似是而非。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美元从90年至今必然应该是升值的,因为冷战过后,在西方主要的经济之中,经济和国力增强最快的无疑是美国,然而看看美元指数,目前依然在90年代初的水平,因此“一国经济和国力的增强必然导致本币升值”的理论本身不能不说是似是而非,为了完善,于是把“经常账户收支”作为货币币值的评估依据,理由是:中国经常账户的大量盈余,即巨额和快速的外汇储备促使人民币升值,而经常账户盈余的增加除了贸易顺差以外就是国际资本已或明或暗的方式大量涌入,而外资涌入与人民币升值两者之间又是互相推动,于是“外资的大量涌入”成了人民币升值和牛市的最直观的理由,于是市场中认定牛市的投资者中,“钱多”是最常挂在嘴边的(此处“钱多”一方面是外资流入,另一方面是储蓄和房地产的流入,也许储蓄和房地产中的流入称作“预期流入”更恰当些,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经济快速增长并且经常账户大量盈余似乎确实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的必然,然而,再想想,还是感到困惑。 其一,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出口竞争力,升值以后会是什么结果?主张升值的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为什么只大谈“广场协议”,为何不说说“广场协议”五年以后的日本?结果是要么继续压低劳动力成本、要么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前者将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内需受抑、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恶性状态,幸好高层有所意识,提出“自主创新”,增加了科技投入,直接的证据是各地政府的科技单位的拨款多到了“不知道怎么花”,当然闻听此言,钻工意识有喜有忧。 其二,经常账户大量盈余是否除了升值就没有别的出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办法:降低出口退税(这是98年为应付东南亚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而依据近几年的外贸情况早应该取消,但至今依然存在,此处,钻工不得不对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干预能力表示敬佩)、扩展海外投资(当然这不是中国一厢情愿的,美国算是自由开放的国度,然而在经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至少已经落后与中国了,尤其是关键的经济部门)、QDII(说道这里,或许会挨一些投资者的砖头,本身质疑升值就会招来板砖,也无所谓多拍几块了)、内外资平等待遇等等。 其三、前面主要指的还是人民币过度的升值,如果是与中国经济承受力相适应的升值则对中国还是有利的,显然这必须是异常缓慢的过程,对于单纯套取汇率利润的国际投机资本,如果人民币每年升值的幅度小于美中的利差,则理论上就不存在套利空间,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性的模型,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也就是说,建立在“人民币过度升值”基础上的“牛市论”本身并非无懈可击,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导致这种非理性繁荣,即政策决策的严重失误抑或政策执行的受阻,前者从目前的态势看到不足为虑,但后者倒是存在一定的担忧。 关于牛市的第二个依据??法律和治理环境改善导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似乎在前面有所提及,钻工的观点是:作为稳健的投资者,应该等待进一步的证据,但无法排除在进一步的证据出现之前由这种预期推动的繁荣。 ?里?唆,说了一大堆,似乎离福探的主旨越来越远,却只谈了一半:非理性繁荣的基础以可能性,对于价值回归的基础以及可能性有时间再探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