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日前,为了确认青海国安公司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有效符合ISO9001:2000标准要求,认证资格是否继续保持,由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高级审核员姚丽英、审核员余玮、李豫、技术专家郑祥菊四位审核员组成的审核组对青海公司进行了获证后第一次监督审核。 此次监督审核先后抽查了领导层、总工办、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五个部门,在二天紧张繁忙的审核过程中,各位审核员通过查验原始工作记录、查看生产、检验现场及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青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现场审核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项。 在审核后召开的质量体系监督审核工作总结会上,北京中润兴认证有限公司审核组组长余玮宣布:继续保持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体系认证资格。
常州广电携天地数码促数字电视整转
引用:原文由 lll888 发表于 2007-6-15 19:42:05 :第一条是关于青海国安的质量体系认证资格,鄙人认为这是一道婉转的辟谣公告,关于青海国安生产不正常,产品不合格的猜疑基本可以澄清。大家要注意此篇新闻第二段,“各位审核员通过查验原始工作记录、查看生产、检验现场及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青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现场审核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项”,审核员是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开展审核工作的,他们所做出的结论应该可信度极高。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认证的用语“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继续保持。。。。。。认证资格”,说明国安的生产线并不是十全十美,这也是它的生产进度慢于预期的原因。我们耐心点,多点理解国安人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吧,毕竟这是条国安人开发出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种种的不足其实正是体现了国安人这种不服输的争第一的精神!至于“现场审核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项”,有了“一般”“一项”的限制,估计不会对青海国安的正常生产造成致命影响。第二条是关于有线网络的数字化转换的。此消息显示国安的网络数字化进程比预期的快、好。年底达到30万数字用户,呵呵,常州百姓的经济实力在长三角可见非同一般,08年能如消息所说达到80万,翻2倍多,奥运效应底下也确实有很大的可能。联想起前期有关研报所说的国安的“双轮驱动”,联系这2则消息,国安确实在前进的路上。
第一条是关于青海国安的质量体系认证资格,鄙人认为这是一道婉转的辟谣公告,关于青海国安生产不正常,产品不合格的猜疑基本可以澄清。大家要注意此篇新闻第二段,“各位审核员通过查验原始工作记录、查看生产、检验现场及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青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现场审核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项”,审核员是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开展审核工作的,他们所做出的结论应该可信度极高。但是,大家也要注意认证的用语“基本满足标准要求”“继续保持。。。。。。认证资格”,说明国安的生产线并不是十全十美,这也是它的生产进度慢于预期的原因。我们耐心点,多点理解国安人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吧,毕竟这是条国安人开发出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种种的不足其实正是体现了国安人这种不服输的争第一的精神!至于“现场审核开具一般不符合项1项”,有了“一般”“一项”的限制,估计不会对青海国安的正常生产造成致命影响。
第二条是关于有线网络的数字化转换的。此消息显示国安的网络数字化进程比预期的快、好。年底达到30万数字用户,呵呵,常州百姓的经济实力在长三角可见非同一般,08年能如消息所说达到80万,翻2倍多,奥运效应底下也确实有很大的可能。联想起前期有关研报所说的国安的“双轮驱动”,联系这2则消息,国安确实在前进的路上。
呵呵,简单地讲,ISO 这方面的标准规定了企业质量体系必须建立那些流程(例如:客户管理、计划、需求、设计、测试与检验、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等,甚至包括内部改进、度量等等),这些流程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中某些最佳实践。举个ISO 9001:2000的相关的例子(我这个例子应该比ISO要求更细一些,但大致差不多),例如会规定:产品开发时必须有需求,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如客户、供应商,测试人员,等等等,需求必须考虑全生命周期的要求,例如乃至如何报废,都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到。需求必须文档化,必须评审,必须一条条地跟踪,并且都实现、并一天天的验证。 ------〉你看看,这些都是做产品的重要的经验,缺少一环,都有可能出错,就会导致质量问题,所以这些东西列到标准里边,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就会不置于犯低级错误:如某条需求给忘了,产品少了这条功能。
审计时,怎么审计? 审计师问:你们有需求吗? 答:有,审计师:给我看一下, (出示需求)审计师:怎么做的?答:我们。。。。。。。,后来考虑各方面的内容后,做了评审,后来基线化,然后做开发。。。。。审计师:OK (通过,因为根据标准,他们确实是按照标准工作的)一句话讲:审计师所能审计所能确保的是你们公司是否按照业界标准方法进行管理和开发,但开发质量和效率究竟怎么样呢?具体地讲,从业务角度,有这些需求的产品能赢吗?更好地匹配了市场得真正要求了吗?需求真的完整了吗?这些需求真的要一起在一个产品中发布,还是分批发布?需求分析的究竟对不对,可行不可行? ----这就是有效性部分。审计师可是外行。
bigfoot0517发表于 2006-6-5:
碳酸锂的国内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也就7%左右吧,据我了解的情况,智利SQM的盐湖产的碳酸锂是全球品质最好,且成本最低,国安和西藏矿业的碳酸锂生产成本不占优势,产能也就是满足国内市场,除非他们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西藏矿业的扎布里耶盐品质比国安的西台吉乃尔盐湖更好些。
所以,我个人认为业内对国安碳酸锂项目的盈利预测有些偏于乐观了
回黑兄:
听别人说得可未必可靠啊。翻这个贴(是有点太长了),你说的问题都涉及过。
在国安的综合开发产业建成前,可以说SQM的如何如何好。但国安的产业如果建成磨合好后,情况恐怕不一样了吧。从我了解的情况是,由于国安是资源的综合开发,工艺路线是首创的,成本全球最低(很多人连这点都不知道,真的难说他对国安的盐湖项目是否有了解了);从品质来说,就先不要比了吧,出来后就知道了。
至于说碳酸锂价格未来是否会降到多少多少,有多大空间,记得国内有个券商几个月前写了份报告,我看了后,真的怀疑他们不但对这个行业是否有点基本了解,而且思维方式上真的也太成问题了,连点与之讨论的兴趣都没有。翻翻前面的贴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11:13 , Processed in 0.0220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