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xj9902

中集集团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8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不怕骂,开始我也是不理解万科,但是现在我还是支持万科的:

1、万科捐的220万,是董事会的授权

2、我个人认为灾后的重建、慈善活动更为重要,目前主要还是靠政府,政府的钱也是我们的纳税款;因此,长远看看万科是如何实际体现公益心更重要

3、限制员工捐款在10元我觉得王石做的一点没错;员工要捐款,完全可以以个人的名义去捐,捐款的途径也很多;我见过太多的单位号召员工捐款,然后给出每个级别的捐款额度,最后以单位的名义捐了出去;我认为爱心行动一定是要自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在焦急地等待中集的捐款;如果中集没有捐款,我考虑清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9: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万科会有后续的灾后重建计划的,感觉这家公司从来不缺长期的救援机制。从大面来说,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永远是最好的爱心,而且是最好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21: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转载,,投资建议不必理睬。不过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可以关注和考证。

===================================================================

上海证券

  ●集装箱制造行业是短订单周期行业,能转嫁成本上涨 # 是否可以转嫁成本?

  海运集装箱是国际海事组织和船级社规定的标准化产品,为了适应全球流转,其重量、尺寸、用材、公差和制造工艺也是标准化的。由于集装箱制造周期短、制造用料和工艺成本几近透明,因此,集装箱制造行业是一个短订单周期行业,通常情况下能转嫁成本上涨因素,取得固定比例的制造加工费。

  ●在钢材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寻机囤积原材料就能取得超额利润 #这个是中集管理层的一贯特点

  经过多年的竞争,集装箱制造行业在规模采购、三费控制和所得税减免方面做到了极致,在这些方面再取得超额利润的空间很小。公司要想取得超额利润,唯有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程中抓紧时机、全力储备。

  ●公司全力进行低价原材料储备,08 年业绩增长预期增强

  公司报告显示,08 年1 季度库存92 亿,比07 年底77 亿增加了15亿;预付帐款39 亿,比07 年底17 亿增加了22 亿。国内外钢材价格在第二、第三季度大幅上涨,公司库存原材料有较大溢价,因此08年业绩增长预期增强。 #预期超额利润不见得,但是没有那么坏是可能的

  ●投资建议 #目标价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不过不必在意

  未来六个月内,维持“跑赢大市”;目标价格为29.60 元/股集装箱钢材涨价为公司囤积低价原材料提供了机会,钢价与公司业绩增长正涨幅相关,因此,我们维持未来六个月“跑赢大市”投资评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2 21: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石讲的是实话,可惜不中听;我个人相信王石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把万科做到现在就证实了一切,万科长期以来的慈善活动可以说明一切,况且,作为一个个人,首先应该考验的是自己的良知,而不能将道德标准强加于他人。王石说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民众的情绪,这是他的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8 22: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是进中集的最好时机,现在大家很可能看的是集装箱的中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集肯定是停滞不前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运输装备的中集,在这个框架上,中集有的是低成本和自有专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6 14: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B现1.5亿巨额大宗交易 或受丽珠回购刺激

<DIV class=from_info>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02:58 每日经济新闻</DIV><DIV class=artibody id=artibody>

  昨日B股指数一改近期低迷走势,全天除4只股票下跌,1只横盘外,其余B股都以红盘报收。

  其中,中集B(11.070,-0.12,-1.07%,)(200039,收盘价11.19港元)在以11.15港元高开后,早盘一路冲高到11.44港元,午后有所回落,维持在11.19港元处小幅震荡,最终收在11.19港元,上涨1.73%,全天共成交107万股,成交金额1205.38万元。

  然而,在当日进行的大宗交易里,中集B却一鸣惊人,成为当日深市大宗交易成交金额最高的个股。

  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中集B在当天集中出现了5笔大宗交易,成交总量高达1352.23万股,是当日该股竞价交易总量的12.6倍;成交金额共计1.5亿港元,比竞价交易时段的成交金额高出1.3个亿。

  同时,记者发现,中集B的这5笔大宗交易均是在11.01港元的价位成交,而这样的成交价甚至低于该股昨日的最低价11.15港元,仅仅比昨日11.00港元的开盘价高出0.01港元。

  如此密集的个股成交,如此高的成交总额,这在近期的大宗交易里实属罕见。

  巧合的是,如此巨额的B股大宗交易,却是在丽珠集团(24.06,1.49,6.60%,)宣布在B股市场回购公司股份的次日出现,这不仅让市场浮想翩翩。

  业内人士认为:昨日丽珠宣布回购B股股份引发B股井喷,很有可能是中集B五笔大宗交易的直接诱因。每经记者 张昊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8 16: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Section0 style="LAYOUT-GRID: 15.6pt none">

看完大家这么好的分析。觉得不说点什么实在是对不住大家。就借这里发表点个人看法 。

中集的辉煌历史大家都有目共睹 ,也已经做过很多分析 我在这里不在多说 就大家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写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 多多关照!谢谢

一, 中集的业绩持续性问题。

在多彩博客和本帖的一些朋友对中集的业绩持续性产生怀疑,04年至今的帖子都有很多人把和她四川长虹做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看四川长虹。长虹97年以前的几年确实是高成长 高业绩 。但之后很快暮落。原因有几点:电视行业在当年属于高利润行业 ,热门行业。时尚行业 。人人都眼馋中国的电视机市场 。同时做电视机技术要求不高 。这就造成了资本疯狂进入 。迅速崛起了一帮能够抗衡长虹的企业。内资的 TCL 夏新 创维 夏华 康佳 外资的 松下 飞利浦 LG 等 。大家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降价销售。降到大家无钱可赚为止。

电视机行业属于快速发展行业。 我95年看的是14寸熊猫牌木壳电视 。13年后的今天你已经很难看到熊猫牌了 。也许他早已经退出了电视行业。各家为了抢占市场 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结果是新产品又挤压了老产品的市场 。老产品打对折都卖不出去。你根本无法估计今天还在生产线上的产品明天到底能值多少钱。

以上两点造成了长虹的暮落 。同时其他几家也没落下什么好处 。产品大家都做了不少。赚到银子的不多 。(这有点象最近几年的手机行业)最近几年已经很少在电视上看到某某牌电视机的广告了。虽然电视机仍然在更新换代。但新的厂家这几年没有出现了 。资本已经对电视机行业的低利润望而生畏。

结合以上两点谈谈中集:

首先,集装箱行业本身不是热门行业。长期的低毛利和规模效应阻挡了外来资本的加入 。从96年至今中集和胜狮通过并购 两家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稳中有升 。到07年底到达80%。排在第三位之后的产能不值一提 完全是职业与兼职的区别。

2。稳固型行业 。 我本人从97年见过集装箱至今 。没发现集装箱有什么大的变化。(07年见的是干箱,也许是我见识短浅) 。虽然集装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品种 比如:冷箱 特种箱。但那都是干箱的补充。只会增大集装箱的用途 而不会挤占干箱的空间 。

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 , 中集不会成为长虹 。

二,中集的成长性问题。

04年至今 ,大家担心最多的一个问题之一。 04年中集在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是40%。有人怀疑她的成长性 。今天的占有率是80% 产能翻了几翻 。还是有人怀疑她的成长性 。的确,到今天没有几个人还敢相信中集的集装箱能大幅扩张 。 但中集的管理层早已经预见这个问题 。早在03年就储备了道路车辆业务。经过5年的兼并,收购 扩产 。中集的车辆业务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一的生产商。

22个生产基地和19个4S店 年产20万台的能力, 初步完成的全球布局。 07 08 年又收购了博格,安瑞科 ,烟台莱福士 。这都是以后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增值的希望 。

三。中集的现金流问题。也就是业绩真实性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涉及几个科目 :应收帐款 存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 等! 经常有人拿她和 蓝田 银广夏 对比。

首先来说说中集为什么不会成为下一个蓝田 或 银广厦 。 当年我们只知道蓝田 银广夏业绩如何优秀。但是有几个人见过它的萃取产品和野鸭子 。但满大街跑的悬挂着中集华骏 中集通华标志的半挂车 中集瑞江 中集凌宇的水泥搅拌车随处可见 。这点和蓝田类有本质的区别。

应收帐款和存货 : 中集的应收帐款和存货在总额和增长率上都让投资者恐惧 。两项160亿的规模 占总资产的39.7% 猛然一看确实能吓走一帮类似于园林的价值投资者 。但我们看看产生坏帐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的可能性。

客户群:集装箱主要出售给全球大型的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象中海 中远 马士基 这些公司都是些很有实力的财团 突然倒闭的可能性不大 。机场设备100%出售给机场 产生坏帐的可能性为0 道路运输车辆具体的销售模式怎么样我不了解 不敢乱说 。有研究的朋友可以说说 。

存货 :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多存点钢铁比少存的好 ,产生存货跌价的可能性基本为 0。

有这几点 我们还有什么恐惧的呢。

三。收购 博格 安瑞科 莱福士

收购博格 是为了获得欧洲市场和技术。收购安瑞科是为了罐箱设备的延伸 现在路面上见到的罐箱车辆基本是拉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的 。下一步的目的是把CNG LNG 装上中集的拖车,这一点07年报董事会报告一节里说的很明白。

公司08年投资40亿高价收购莱福士我觉得绝对不是拿拿看的轻率想法 。

首先40亿不是个小数目 ,董事会不大可能拿40亿出来玩玩。

第二,陆地石油能发现的基本发现了 下一步肯定要向海洋要石油。海洋石油设备前景可观 。

第三。莱福士的主要业务是做石油平台 但也做邮船和其他类船只 。 在产业转移中集装箱 和桥吊(振华)都已经转移到中国 。那下一步 轮船是不是也会转移到中国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人因为看完本帖和多彩博客中关于中集的讨论,在思想上如果有借用各位大侠的地方请多担待,)

MPKK

2008-06-08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0 13: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solino兄23页的帖子,有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请大家指正:

07年底公司存货77亿,如果大部分为原材料钢铁,拿到现在光这部分也升值30%多了,差不多23个亿啊,倒手一卖就是每股差不多1块钱的利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0 22: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08年投资40亿高价收购莱福士是关键问题,到时候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03:13 , Processed in 0.0226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