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highlander

股神巴菲特18亿入股比亚迪股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2 11: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BYD两厢看起来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2: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目前为止BYD进展正常:

深港两地政府租用比亚迪双模车
2009/06/13 08:20:43 来源:南方网 评论2条[查看评论]

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与香港环保署署长王倩仪亲身试乘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本报记者 高贵彬 摄

南方网讯 昨日是深圳一年一度的“绿色行动日”,深港两地环保部门首次联手举办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活动,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香港环保署署长王倩仪以及市民代表分别试乘比亚迪双模电动车,亲身感受环保汽车的“魅力”。

市政府租20辆双模电动车

昨日的清洁能源汽车推广活动在市体育场举行,上午9时,参加活动的副市长张思平以及有关部门领导从市民中心乘坐由深圳五洲龙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大巴前往会场。张思平在车上说,这种混合动力大巴是深圳企业自己生产的节能环保大巴,节能效果达到30%左右,市政府非常支持其应用。

昨天的活动在深港两地同时举行,香港也设有会场,面向市民宣传清洁能源汽车。而香港环保署署长王倩仪也来到深圳会场,接受比亚迪公司提供的两部双模电动车。

据了解,香港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把推广电动车辆作为推动绿色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今年5月13日,港府已首次引进日本三菱的电动车 “i M iE V”投入试用,而此次向比亚迪租用的这两部车,将于7月份开始使用。作为内地十三个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城市之一,昨天,深圳市政府也向比亚迪租用了20辆双模电动车,这些车将分配到政府各部门,供日常使用。

充电8小时可行百公里

据悉,被深港两地政府租用的汽车是比亚迪生产的插电式双模混合动力车F3D M.比亚迪销售副总经理王建均介绍,F3D M车型兼用电力和汽油,最高车速每小时160公里,售14.98万元人民币,“汽车只需充电8小时,便可行驶100公里。以上水至柴湾为40公里,足以来回一次。”

王建均表示,目前该车型暂时只供应政府及大机构试用,收集用家意见加以改良。待停车场有足够的充电设施,今年底会扩充销售。

两年投放千辆天然气大巴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不少市民也受邀前来,通过试驾亲身感受双模电动汽车。深圳市环保局局长郭雨蓉和香港环保署署长王倩仪也加入到试驾队伍中,郭雨蓉在试驾后表示感觉很好,“开起来很平稳,噪声特别低。”她表示希望节能环保车能得到更多的认同和使用。

张思平昨日表示,市政府将加大对购买节能环保车辆的支持力度,同时对制造商进一步支持,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五洲龙公司向深圳巴士集团投放50辆混合动力汽车,深圳巴士集团负责人透露,今年将投放600部环保大巴,其中一半是混合动力大巴,一半是天然气大巴,明年将投放470部混合动力大巴,投放700部天然气大巴,这样算起来,深圳两年内将总共投放770部混合动力大巴和1000部天然气大巴。

相关新闻

尾气遥测车年底上路

在昨天的活动现场,两辆尾气遥测车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和传统尾气检测不同的是,有它在检测尾气不用再把车叫停,车辆行驶过程中就可检测。据了解,深圳目前购置了2部尾气遥测车,有望年底上路。

交通部门和环保部门日常会上路对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进行抽检,传统抽检方法是将车拦停,然后用检测工具在车辆尾气排放处采样,这种方法不仅有可能影响到道路正常交通,检测效率也较为低下,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一天最多只能抽检不超过100辆车。

如果使用尾气遥测车,将不再需要拦停车辆,车辆只需要经过检测工具,就会立即得出尾气排放数据,而车上方有一个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检测结果“使用尾气遥测车每天最多可以检测8000辆车左右,哪怕有效数据只有1000辆,效率也大大高于现在。”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这种尾气遥测车成本较高,每台约200万元,深圳目前购置了两台,有望年底正式上路。由于费用较高,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不可能大量采购。

本报记者 孙天明 康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迪?格鲁夫:押注汽车电池技术
作者:文/Andy Grove 译/《环球企业家》付瑞娟
 

英特尔前行政总裁Andy Grove在《财富》杂志撰文称,汽车电池技术将是继CPU后令全球经济产业翻天覆地的另一科技

美国必须建立强大的电动车产业,才能真正解决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我们或许可以从硅谷找到答案。

当天然气还是4美元每加仑高价的时候,寻找替代能源的紧迫性大多数美国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当油价降低以来,新能源技术的推进似乎被其它更棘手的经济问题替代了。这样的选择会让美国损失惨重,这将在经济衰退结束后的增长阶段进一步显现。

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一旦世界经济再次回到正轨并开始增长,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将为有限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供给展开竞争。而如果我们有更多的能源选择来支持交通,我们将占领竞争的优先权。我们也因此能对各种挑战泰然自若地应对。就在去年,俄罗斯把坦克开进了石油储备丰富的格鲁吉亚地区,而油轮又在索马里海域被劫持。除此之外,气候变化也要求我们更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这些不难证明,电池技术是这一切的核心。</DIV><DIV> </DIV><DIV>与此同时,发动机能效又是汽车技术研发的核心。所以,掌握电池技术将对汽车制造商大有裨益。能够快速充电并能提供持久动力的电池技术将是这场战役的赢家。这对美国汽车业来说前景并不美妙。在几十年以前,美国电子产品业就把电池技术推向世界;而现在,我们要带领这项重要的技术回归,并利用它来拯救底特律

如果我们现在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让通用和本田为我们生产电动车,让LG和松下为我们制造电池。但如果石油供应在比预期更短的时间内断裂,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要让美国的汽车和卡车还能顺利地在道路上行驶,我们需要换一种新的、更快捷的方式做事。</DIV><DIV> </DIV><DIV>事实上,发展汽车电池产业不仅是汽车公司也是美国政府目前的工作重点。建立全新的电池产业其实有模式可寻,比如微处理器的早期发展阶段就能给我们启示。回顾芯片产业的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私营公司如何攻克技术难题,也有美国政府的支持角色。在1947年,政府工业企业经营的贝尔实验室的两名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它替代真空管和机械继电器成为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核心材料,这是当前承载所有电脑技术的基础。</DIV><DIV> </DIV><DIV>我们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能源部长朱棣文应该组织一次工业会议,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召开的产业会议一样,它必须像在战争时期一样的压力下召开。他可以召集国家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来参加,并让他们提出关于科技方案的建议。他也可以号召国家实验室进行研发。</DIV><DIV> </DIV><DIV>目前最大的限制是电池的生产量。为美国汽车提供足够的电池,这需要耗费数亿美元来打造新的产能。让我们先来创立一个国家组织来负责生产首批数百万的电池,直到电动车和电池产业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接下来再让这个组织授权私营企业开展电池业务。</DIV><DIV> </DIV><DIV>想当初,当政府帮助美国芯片业的时候,该产业最终得以良好的发展。它和美国其它的行业一样,把影响力带到了全球。我们也可以为交通业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别无选择。

(本文译自美国《财富》杂志2009年4月27日刊)</DIV>

[此帖子已被 岁月 在 2009-6-7 11:29:3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16: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奔驰的质量不如宝马和奥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07: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e6排产很低,还是让我怀疑电池的产量。(一致性不能很好的解决,不能量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车需要先在政府层面推动,比如公交、的士、政府用车等等,积累经验。

这届上海世博会,里面的公交车有电池车、超级电容车、燃料电池车几种。坐起来感觉都差不多,充电方式比较特别,有些像过去的长辫子电车模式,只是只是在公交站点利用上下客的时间来进行充电,停车时充电桩上升,和顶部的电线接触完成充电。只是这样一来地下必须先铺好电缆才行。不过作为公交方面没有问题,特别是固定站台的公交。

等世博会完成后,参与的企业应该会有相关运行方面的评测出来,到时再看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先推电动公交,出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隐士 发表于 2010-6-10 11:18:43 :

无论老巴投资啥,生活中俺是绝对不会买电池驱动车的。


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7: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稳定的后方,对于一场战争来说非常重要。

日韩的国内市场基本是封闭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民族汽车产业想要如日韩汽车那样走上国际舞台,要付出的比当初丰田本田现代等更大得多的努力和牺牲。

在中国得外资方所获得的政策比国内自主厂商更加优惠,这又一再降低了国内汽车厂商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4 12: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keiffer 发表于 2009-6-10 16:21:28 :

同意。奔驰的质量不如宝马和奥迪。


车的质量往往与价钱/名气没有直接关系。记得2003年大众雄心勃勃地推出首款豪华车,大众Phaeton,售价6万美元。其销量很差。很多人认为大众车不值这价,因宝马745Li,奔驰 S500售价是7/8万美元。好在大众旗下的宾利GT Continental与 Continental Flying Spur也使用同一平台,这两款车售价是18万美元以上,销量奇好,否则大众可真是要血本无归啦。其实大众Phaeton与GT Continental/Continental Flying Spur也就是差不的车,Phaeton质量还好点,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6 00:30 , Processed in 0.02128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