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冷静认识当前的市场(2007,7,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5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政府应该直面失去自律的楼市
  2007-07-14 21:38 陈伟 中国经营报
  
  7月伊始,各地房价继续大幅攀升,深圳半年内房价飙升50%,北京、上海也露出追随迹象,全国上下的地产市场正在进行一场危险的比赛。
  
  在历经与房地产商的几轮博弈后,许多持币待购者放弃了艰辛的坚持,转而屈服于“市场”的力量,甚至在购房之后,态度也即刻发生微妙的转变:从房地产崩溃论者迅速蜕变为支持房价上涨者。而地产商和各路资金则在其中上下其手,翻云覆雨,这俨然已是投机者的天堂。
  
  不容置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陷入了泡沫时代。房地产市场的总需求曲线出现了典型的泡沫经济正斜率的特征??价格越高,购买的人越多,这和传统经济学理论相悖,预示的则是投机者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参与比例极高,而一些理性投资者也日渐游离在投资与投机之间。
  
  2003年,经济学家凯斯和席勒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吗?》的论文中曾经分析了购房者在房价上涨时变得更为活跃的原因:购房者原来认为根本买不起住宅。在价格持续上涨后,他们发现反而可以接受房价了。因为他们预期房价将继续上升,而住宅的增值将提高他们支付房价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购房者需要有相当的支付能力才敢买房子。但如果房价上涨很快,购房者就会认为房产增值有利于自己的投资增值;许多初次购房的人会认为,房价上涨那么快,如果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最重要的是,购房者普遍相信房价只涨不跌,购买住宅的风险很小。而萨缪尔森对这种图景的描述则是“纯粹的无限的群体性自我实现的金融梦境”。事实也确实如此,很多买家完全沉浸在对获利的胡乱猜想上,有些甚至是故意忽视将来的获利情况,幻想自己必定能在风险巨大的“博傻”交易链中全身而退。
  
  泡沫已经形成,如何刺破泡沫?有些天真的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通过大量增加供给等市场化方式来调控房地产市场,这其实是书生之见。且不说大量增加房地产供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能一蹴而就,供给也会被过度的投机以及无限的资金轻易吞噬,房价短期仍然难以看跌,强烈的正反馈机制甚至会进一步放大泡沫。问题的焦点在于,此时市场已经严重失灵,如果还希望能够借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无异于南辕北辙。
  
  在上世纪70年代,台湾房价经历过两次暴涨,彼时的经济背景和内地大同小异,都是经济高速增长、流动性过剩,当时政府尽管出手干预,但是仍然没有认识到泡沫经济的非理性实质。继而在1988年开始的房价再次暴涨中,政府优柔寡断,坐视不管,冀望市场能自动调节,然而市场“并没有心和大脑”,台湾的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最后带来的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崩溃。这个例子的潜在含义是:在非常时期,政府必然要坐言起行,投鼠忌器只能是自酿苦酒。
  
  事实上,抑制房价上涨势头所需要的政策工具非常简单:征收高额的托宾税??对交易环节征收高税收,这是伟大的经济学家托宾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各国调控市场过度投机的惯用手法。甚至在中国股市的调控中也被证明是功效非凡,5月30日股市印花税大幅调整的效果就是立竿见影。而吾国邻邦也早已祭起此利器??2006年韩国对出售第二套房产以上的卖主征收30%的资本收益税(相当于对交易增值部分征收所得税),从2007年起,改为对出售第二套住房的卖主征收50%的资本收益税。1996年的时候,为了抑制房地产投资,新加坡甚至规定购买房屋如果在三年内转卖的,必须征收100%的资本收益税。如此,短线投机行为已经无利可图,炒作自然也就偃旗息鼓。
  
  纵观历史,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房地产市场已经失去自律能力,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就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房市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中国股市未来20年的收益率有多高???基于基本面的分析
作者:裴明宪 提交日期:2007-7-11 14:27:00
<DIV class=content style="WORD-WRAP: break-word">??过去一年半对中国股市来说是疯狂而难忘的。人们找出了种种理由让这一牛市行情合理化,诸如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健康增长,流动性过剩,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提升等等。有人认为中国股市产生了泡沫,另一些人则高唱反调,认为牛市行情仅仅是刚刚开始,或者只走到了半山腰。
  
  事实上,争论一个股市有没有泡沫,是非常主观的。任何一个资本市场都应该提供一定的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应该与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匹配。作为中国目前风险最高的市场,股市理应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长期收益率。那么,在牛市已经持续一年半,沪深300指数达到约3800点的今天,中国股市还能提供多高的收益率呢?如果投资者们不卖出股票,而是持有股票甚至继续买进,那么在十年到二十年的长期内,他们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会是多高?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析清楚,比争论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更有意义。
  
  从长期来看,股票投资取得的收益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于基本面的收益率,它是由上市公司的股息和业绩提升导致的;另一个是基于预期的收益率,它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提升导致的。假设在一年之内,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提高了100%,市盈率也提升了100%,那么这一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该接近300%(其中还应该加上股息);如果这一年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提高了100%,市盈率却下降了50%,那么这一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该接近于0%。所以,我们在预测股市未来收益率的时候,首先要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做出合理预测,其次还应该设定一个合理的市盈率范围,这样得出的预测才是有意义的。
  
  2005年第四季度,沪深300指数只有900多点,到2006年年初才勉强站稳1000点大关。从900多点到3800点,大盘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涨超过280%,平均年收益率大约是143%。与此同时,两市的平均市盈率由2005年底的16倍左右,上升到今天的43倍左右,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上升约170%,平均每年大约上升94%。我们可以看到,支撑大牛市的主要力量是市盈率的上升,而市盈率的上升又是因为对公司业绩上升的美好预期。事实上,2006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确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业绩平均增幅接近50%。如果这样的增长可以持续,那么不要说43倍的市盈率,即便100倍的市盈率都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的暴涨,一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另一部分则可以归功于股市和楼市的上涨。尤其对于那些大部分收入来自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公司来说,牛市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牛市越是持续,它们的业绩越是攀升,而它们的业绩攀升反过来又刺激了牛市的持续。我们应当注意到,中国政府为“十一五”规划的GDP年增长率不过7.5%;全国各地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把GDP增长率拉高到10%左右,但是不可能继续拉高太多,否则国家必将出台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既然整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只能限制在7.5%-10%左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率难道可能维持在30%甚至50%吗?
  
  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其业绩增长不可能远远超过GDP增长(否则多余的增长是由谁提供的?)。但是也存在例外。例如,从1969年到1999年,美国上市公司业绩平均每年增长超过7%,大幅度超越了同期GDP增长。那些对中国股市看多的专家们指出,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垄断国企和第一流的民企,它们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处于整个国家的最前列,所以它们的利润增长肯定会超过GDP。那么,让我们做一个最大胆的预测吧??在未来20年内,中国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率将超过GDP一倍左右,达到每年15%的水平。连续20年以这样高的速度增长,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我想,这个预测已经过于乐观了,“不可能更好了”。
  
  除了业绩提高之外,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给投资者的股息又是多少呢?很遗憾,目前沪深市场的平均股息率很低,即便是“上证50红利指数”的平均股息率也只有2.5%-3%。所以,我们只能把整个市场的股息率估计为2%,不可能再高了。而且,如果上市公司提供很高的股息,它们就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扩大生产、提高业绩,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附带说一句,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都没有高额分红的习惯,你不可能指望它们每年都给你送来一大堆现金。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在未来20年可以提供每年15%的业绩增长率和2%的股息率,也就是说,基于基本面的收益率是每年17%。听起来很不错,是吧?可是我们还没有把市盈率因素考虑进去。今天中国股市43倍的市盈率可能是合理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而且股市是大部分居民唯一的投资渠道。可是20年之后中国还是新兴市场吗?在高速发展20年的情况下,中国的潜力还会如此巨大吗?到那时,国内股市还会是中国居民唯一的投资渠道吗?以上因素都会导致市盈率的下降。我想,或许它会降到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
  
  近年来,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14-16倍之间,1999年曾经超过30倍,但是很快就被大熊市吞没了。欧洲发达国家的市盈率基本也在10-20倍之间徘徊。在股市不景气的时刻,发达国家市盈率很容易跌破10倍(例如1979年美国平均市盈率只有7.3倍)。当然,中国再发展20年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成熟,所以我们可以把市盈率定的稍微高一点??比如20倍。出于谨慎的考虑,不能把长期市盈率定的太高,要知道仅仅600天之前,我们自己的市盈率也只有16倍。在政治稳定、经济环境温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在长期内维持20倍的市盈率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统一的结论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可以在未来20年内,给我们提供每年17%的收益率(这个估计是最乐观的,现实几乎不可能比这还高),但同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会慢慢降低并稳定在20倍左右(这个估计也很乐观)。用一个简单的电子表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价值1元钱的股票,在20年后将价值10.7元。根据复利计算的法则,我们可以算出中国股市在未来20年能够给我们提供大约12.6%的年收益率。
  
  以上只是最乐观的估计,如果形势发展的不那么好呢?假如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不是15%,而是10%(这个数字仍然比国家规划的GDP增长率高三分之一),那么中国股市在未来20年的年收益率将骤然降低到7.8%。如果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无法超越GDP,而只是和GDP一致(即7.5%左右),那么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就只剩下5.4%了,只比长期国债高一点点。必须指出,中国在20年内的平均GDP增长率可能无法达到7.5%,因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高速增长很难维持,而且能源和资源上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如果中国的GDP增长率降低到7%甚至6%,中国股市的长期收益率可能会低于现在的长期国债。要知道,1990年代前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度低落到5%以下,这种事情在未来不是不可能发生。
  
  此外,市场的心态是我们永远无法把握的,20倍的市盈率是我们可以预计的比较乐观的估值。如果20年内中国经济遇到严重问题,或者遇到国际政治动荡,20倍的市盈率是不可维持的。在1970年代,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曾经使美国股市市盈率徘徊在10倍以下,这种事情同样可能发生在中国身上。具体的计算我就不赘述了,总之,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可能落到10-20倍之间的任何为止,但不太可能比20倍还高,因为2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5%的静态收益率,这个数字低于绝大多数债券。
  
  所以,“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的替代问题??“中国股市未来收益率有多高”,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如果你对中国的未来持有完全乐观的态度,那么12.6%的年收益率是比较合理的(至少比长期国债高出2倍左右);但是,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未来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美好,你可能必须接受5%-8%的收益率,甚至更低。考虑到中国股市的巨大波动性,这样是否值得,就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归根结底,没有人能代替投资者做选择,所以没有人能够教育投资者“究竟有没有泡沫”。同样,没有人能代替投资者承担风险或接受损失,所以投资者必须对自己的投资完全负责。对中国股市来说,结论也是一样的。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最乐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在未来20年可以提供每年15%的业绩增长率和2%的股息率,也就是说,基于基本面的收益率是每年17%。"

????????

这篇文章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给予了“未来黄金十年”一种描绘性分析。结论是,未来最高也就年均12.6%,低的话,可能也就连年均5%不到。

就结论来说,与我的差不太多。但可能他还是过于乐观了。原因是该文作者的很多假设有点纯粹主观性的,而没什么依据。

17%的业绩增长率?其依据是什么?比较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即使在最快速增长时期的收益增长率区间吗?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增长率,那么这将意味着什么?

历史”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它把可能不可能给你亮出来了,如果你不是个希特勒式的妄想狂,那么从历史中定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就是隐藏在人类发展历史背后中的不变性,如同物理学中的不变性一样,它构成了宇宙中的规律。撇开历史谈问题,与空谈就很接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投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福探提到了房价。我想通过PE的方法来估算一下房价。这里没有考虑自住功能,仅把房子看成一种金融产品。

我2000年时在北京东三环租的房子,每个月1800,每年也就是2.16万,当时那套二手房市场价格应该在25?30万。

也就是说PE在11?14倍之间,按照这几年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这个PE是比较低估了。类似于上证指数998点。

现在这样房子价格在60万出头,房租每年在2.5万之间,PE也就是24倍,也没有很高估。

这几年证券市场PE总是在10?60之间波动,如果上面讲的这套房子达到了100万以上,也就是泡沫严重了,到了快崩溃的时候。

以上计算方法不知道是否合理,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兄的算法比较,新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也觉得这种分析方法很好玩~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6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一本书《泡沫?从股市到房地产的繁荣幻象》中给出过一个统计:

股票的风险溢价补偿率一般为5%(各个国家不完全一样),而房地产的风险溢价补差率一般为3%。对照中国以往的10年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3%,股票的贴现率为8%,房产为6%,而我今天重新看了看长期国债,没想到其到期收益率已经为4.47%了。

另巴菲特在文中提到影响股市的核心:利率,但我不太清楚到底是票面利率还是到期收益率,依照我的统计看,到期收益率更有效一点。

[此帖子已被 midren 在 2007-7-16 20:34:4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兄上面用租金的PE来衡量房地产是否有泡沫,我觉着这个方法可能不好与股市相比。原因是,公司的收益是个变数很大的,而房地产的租金则一般只与利率有关,而不会有其它太大的变数。所以,股市的PE范围可以很大,而房地产以租金衡量的PE变动范围不会很大。两者不可直接去比。

这都是源子房地产不仅是个投资品,而且可以是个消费品,而股票只是投资品。

房地产价格的合理性,我觉得应该与一个地方的平均购买力、占总的经济总量的比例等等因素来衡量,实际上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多因素不可量化。而且即便是能够量化,它并不能保证到了那个价位就一定会如何,只是个均衡价位??经过风险调整后应有的价位。

但一些常识的比较就可以看出其合理性。例如象现在的深圳房地产价格,人均收益与香港相比只有人家的1/7,但房价却已经达到人家的1/2到1/3,还在猛涨。如果这么涨下去,深圳房地产的总市值占总GDP的比例上将显示深圳经济的巨大泡沫??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的总市值有什么意义呢?破灭只是时间问题。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7-17 22:52: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8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福探和midren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1:27 , Processed in 0.0218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