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一个自称行业的“领跑者”,一个自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公司,就干出这样的套牢股东的融资行为,表面上看它很聪明(好象它很"无辜",你们愿把我的股价推到这么高,我为什么不增发?),很会利用市场,但这离一个百年公司、一个高价值公司还差得很远很远! 我只知道一个事实,投机本领过剩的公司,其未来面临的危机也将越大,根本不可能走得太远! 而对于平安的巨额增发,我只想说,就跟我们看人,平时是难以看出一个人真实的一面和你想要知道的东西的,只有在它出现危机、出现利益纷争或者出现环境出现大转变等等特殊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出这家公司高管真实的价值观,他们是否诚实是否值得信赖,是否具有真正的理财能力。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8-2-28 10:00:11 编辑过] ................................................................................................................. 福探可能误解万科了 ,如果你是万科的管理层,明知道国家将要收紧银根,宏观调控要加强,可能导致公司资金流的紧张,那你会怎么办? 难道等到股价下跌到“合理”的程度再融资? 下跌到什么时候才“合理”呢? 30pe? 20pe? 这样才能使增发股不会套牢。 但只怕到那时,万科资金链早就断裂了。 高价增发本就是部分优质企业的经济专利,就像林森池在投资王道所言,97年后香港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举步维艰,但唯独汇丰依旧神采飞扬,为何? 因为汇丰频频利用二级市场的高股价进行溢价增发融资,再用融资款去进行收购或发放贷款,以维持业务的高增长; 这成了汇丰过去10年来的成功之道了; 实际上万科郁亮自己都承认过,万科30多元是高估了,可能20多才合理,但二级市场如此追捧万科,万科总不能自己把股价打压下来后再进行融资吧? 那样的话,岂不是对老股东的不负责? 平安融资是为了满足管理层愚蠢自负的野心而牺牲股东利益,万科融资则是为了企业在即将到来的冬天里储存好棉袄。 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此帖子已被 ww54aww 在 2008-3-10 20:50:1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