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曹操

从“锦恒汽车安全”看港股估值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2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every 发表于 2009-4-2 21:25:36 :

去年年底,我确实相信A股的高估现象也许会消失,

很遗憾,今年的行情教育了我,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现在我只希望A股还能维持高估100年。


扭转了你的思维,就该变势了。

目光放长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2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查了一些A-H股的今天收市价格,总体印象为:大多数A-H股票的A的价格略高于H;但查到江西铜业的A为23.81元,H为8.78港元,A高出H比较多;但中国平安的A为40.02元,但H为51.65港元,H高出A较多。

总体上看,两个市场估值的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具体的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投资主体在投资时的偏好。从长期来看,两个市场都会是理性的;从阶段性来看,两个市场都可能出现不理性的情况(贪婪和恐惧)。不可能香港市场就特别的聪明和冷静,A股市场就特别冲动和愚蠢。如果港股的钱总是比其他市场好赚,那么这个好事也不可能等到今天才轮到我们来发现。但是具体个股由于被低估从而带来盈利机会的问题,只要是有心人,并且真正理解了他所处的市场,应该都能找到这样的机会,这要取决于投资人自身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3: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aa33 发表于 2009-4-3 11:48:44 :
炒港股美股输掉裤叉的见的多,炒A股输了身家的还没见过。华尔街的骗术比A股高明多了,要纳税人几千亿美元填进去,只承担了贪婪的恶名,够不上犯罪,实在是高。怪不得投资者只敢给它那么低的估值,但还是逃不脱被洗劫的命运。

这话要反过来讲,A保护了人性的贪婪,OK,于是得到人们的高估值。

不过,人性的贪婪不会因为所谓保护而得到改变。并且由于受到保护,事物发展的效率会大大下降。

被洗劫的是大多数,无论在哪个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6 02: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B股国内机构投资者还不能买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掷铜板的人 发表于 2009-4-2 16:30:08 :

兄弟们,要领会一下资产估值的本质。。。

就等于是跟ZF合伙做生意,它是大股东咱们做小股东,这样的好事,在哪个境外市场能有?


你认为ZF做大股东,是我们社会的福份吗?如果是,那你我的出发点差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掷铜板的人 发表于 2009-4-2 16:30:08 :

估值的原理在哪个市场都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会有不同的特点,就象马克思主义适用于全世界,但是咱中国还是强调了本国国情才取得革命的成功呀!估值也是这样的。可能你们被“估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原版教材洗脑了,所以觉得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难行得通。就这么简单。


不明白你的意思,估值应该全世界通用,正如办实业全世界都讲究投资回报时间一样。

被马什么洗脑,哈哈,这是天下最不可能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6: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ZF做大股东,但是管理层不是大股东本人,而是选择出来的一个经营班子。没有经营好就重来。邓老说过:试验嘛!错了可以改嘛!但是在境外,一旦发生经营风险是没有机会来改的。

我总觉得楼上的姐姐读的是西方经济学的原版教材。不知这样说妥当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8: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曹兄的跟踪很细啊。我想说几点我的看法,供参考:

1。并非任何公司都可以用收益折现法来估值。对那些竞争优势和经营地位不确定的公司,没有收益折现估值的问题。实际上大部分公司都不能用收益来估值。而只能用重置法来评估。重置结果可能高于或低于帐面值,都很正常,因公司而异。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长期研究结果,也是全球评估界(各种价值评估的教科书)中公认的。

2。一个市场中的价值中枢实际上是由少数主要的代表性大型蓝酬公司的估值水平而定的。港股中即使金融股,而道指主要是大型工业股。A股中长期以来银行股股价与港股差不多,但工业股则相差悬殊,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这是某个市场特殊性决定的。而某个时期的股价水平则更多由一个市场中的货币流动性、利率水平和对品种的预期偏好决定(海外投资人与国内投资人对公司的预期差异)。全球来说,也从来没有任何市场的股价水平都一致的时候。

港股的价格水平很理性很“公允”吗?我的观察,远远不如A股!举个例子:马钢,仅仅因为一段时间的效益不好,在2003年之前长期在1港元之下交易(0.5-0.8港元),但04年又到5、6港元。而A股的马钢,同期一直基本上都在2元-6元之间,无论效益好还是不好。实际上马钢的每股净值那时就在1.8-2元间,从重置的角度来看与之相差不多。哪个价格反映得更有效、更理性、更容易长期保持?

所以,不必以港股的股价来看待A股。市值和交易量远远高于港股的A股,中国公司的“定价权”究竟在哪里,其实就跟地球应饶太阳转还是太阳应饶地球转一样,只要知道地球重还是太阳重就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19: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而言,A股的估值水准确实比港股高。一个基本印象是,A股经常是在所估的值的上方运行,到所估的值的位置附近就基本止跌。而港股则是围绕内在价值波动,既有被高估的时候,也有被低估的时候,所以就出现福探所说的类似马钢的那种现象。

但是从长远看,股东所获收益最终仍将与公司的财务收益率相匹配。如果A股估值偏高,就只好依靠时间,等公司的资产和盈利累计上来之后,才与公司的财务收益率匹配,而不一定一定要暴跌。(当然如果以暴跌的方式实现,则匹配得更快一些。)

港股是一个以境外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在股票定价的过程中,要求的贴现率要高一些,因此会导致定价相对于本土市场来说要低一些。

港股的投资从定价上并不是更加科学和“公允”,但确实要低一点,如能把握好所获得的收益率应该可以更高一些,而且本来从要求上就应高一些,以作为境外的信息获得、交易的灵便性和汇率风险方面的补偿。如果乐在其中,当然是好事。不过A股投资者也不至于“输掉裤叉”,A股中的高手们各有各的看家本领: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能够选出具有长期溢价的好公司;不能选出这种好公司的投资者则往往会顺势而为、波段操作,如发现市道不对很快就跑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的高速发展,封闭的受限制的融资市场,人们普遍形成一种高增长的预期。10年不分红反复投入成为普遍接受的做法。

这个影响太深刻了。

改变如果不是已经开始,至少已经很接近。我其他贴有详细论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8:03 , Processed in 0.0226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