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yyw1

投资医药股的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3 15: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一年来医药股的走势让投资者看到了医药行业的高风险的一面,近期卫生部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会使相当多的公司原有销售模式改变,业绩波动或退出市场在所难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9 0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yyw1 发表于 2012-1-8 22:23:21 :

呵呵,这个大成基金,真的是踩雷专业户啊!

厨房里的蟑螂不止一只!


与其说是厨房里的蟑螂多,还不如说DC喜欢蟑螂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0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把责任全归在和步长解除协议的原因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3: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yyw1,,不错,福探的论坛真是卧虎藏龙<div>本来投资、投机客都需要怀疑精神,综合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三位成功人士的共性就可以得出</div><div>共性1:独立思考</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4: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常快速消费类个股被媒体引导成价值投资的典范:都是基金经理学巴菲特,只学了皮毛惹得祸<div> </div><div>结果食品中出了:蒙牛“毒牛奶”、雨润利润靠骗国家补贴、双汇2011年利润降5成,这些地雷一遍一遍的</div><div>还有医药股,基金的价值投资典范,也是害死小散不偿命。</div><div> </div><div>08-09年这波熊市的急速下跌,后快速拉起,让基金通过躲进医药、酒类,强行控盘来躲过系统风险。</div><div>但是假如行情换成01-05年的阴跌,基金如果面临净值下跌?赎回??下跌??赎回的恶性循环,,那么他们重仓的明显股、高价股下跌才刚刚开始。</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08: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恒集团停牌 基金按两个跌停估值

基金再度遭遇“黑天鹅”,中恒集团(600252,股吧)成为继双汇发展之后第二只以两个跌停估值的股票。

  广发基金与华商基金今日公告,自8月23日起对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中恒集团股票按其停牌前收盘价连续2日下调10%计算,即按照14.80元的价格确定公允价值进行估值。中恒集团停牌前(22日)收盘价为18.27元。

[此帖子已被 yyw1 在 2011-8-24 8:11:11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19: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某人属于善于总结性发言的那种,故误导了很多人。

其本身基本没有发掘和深入分析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0 1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yyw1 发表于 2011-12-10 9:16:54 :

这个贴至今,已有康芝药业、紫鑫药业、中恒集团、海普瑞、重庆啤酒……等众多医药类股出现黑天鹅,医药股里地雷频现,凸显了这类股的巨大风险。但很多人却很把医药股当成最安全的消费股,呵呵,学费交得还太少喽!


yywl的帖子我很喜欢。

类似医药类股中出现的“黑天鹅”,其实在其他行业均会出现,称之为“黑天鹅”并不合适,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仅仅通过常识就可以规避。

例如最近的重庆啤酒,我定义为“尽力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做对”,而市场给予了过高的预期和溢价,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成败已经和事件成败直接关联,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市场对治疗性乙肝疫苗并未过高预期,并未给予过高的溢价,那么这个事件的失败对其股价又能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呢?

基于此,就不难理解巴菲特买IBM的理由了,他买的不是什么产品,不是什么科技,而是一家企业,这家企业通过不断“做对的事情”,将自己逐步推向并保持卓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09: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股民为啥容易被忽悠:

一、多数股民喜欢感性的接受上涨的股价趋势。

二、多数股民以评论员的简单分析或新闻信息(暂时的漂亮业绩)作为买入依据,不进行深入的企业业务分析和逻辑思考。

三、多数股民没有自己的企业分析工具,当一个人内在不知道怎么去做分析的时候,从心理上喜欢依赖外界的信息。

四、从理性上讲多数股民就是来股市寻找失败感觉的,因为这里的铁律就是少数人赚钱,多数股民不顾少数赚钱的事实,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往河里跳一样,不是自寻失败又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恒董事长卫星之言成为浮云

2011年实现净利润4亿元,同比微增0.38%,4季度单季度亏损5464.32万元??中恒集团(600252,收盘价9.54元)昨日(1月18日)交出的一份业绩快报让投资者大跌眼镜。失望之下,各路资金纷纷出逃,1亿股大单死死将中恒集团压在跌停板上。

  中恒集团上述业绩快报数据和市场预期相差甚远,这和公司董事长许淑清此前放出的“卫星”不无关系。在与山东步长解除总经销协议后,许淑清于2011年9月6日表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年2亿支以上注射用血栓通的销售”。记者据此测算,中恒集团2011年营收至少能达到14亿元,而业绩快报中11.52亿元的营收比之少了2.5亿元。

  董事长放卫星

  “通过与经销商加强合作,公司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今年2亿支以上注射用血栓通的销售,并力争明年销售量在今年基础上增长20%至30%。”在与山东步长解除总经销协议后,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曾于2011年9月6日在广州举办的全国营销合作发展大会上自信满满地讲道。

  然而,3个月后,残酷的事实再次证明“光说不练假把式”。2012年1月18日,中恒集团发布业绩快报称,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52亿元,同比下滑19.18%,实现净利润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38%。这样的业绩难以让投资者满意,因为单看2011年4季度,中恒集团单季净利润亏损额达到5464.32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翻阅过往3年中恒集团四季度业绩,该季度净利润平均占全年业绩百分比达到40%以上,换句话说,中恒集团净利润主要贡献就来自于四季度。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恒集团2011年四季度业绩出现大滑坡?中恒集团自己解释表示,报告期内与步长解除总经销协议,以至于在交接过程中市场没有衔接好,出现部分退货并影响第四季度的销售。另外,公司未能如期转让钦州恒祥豪苑等房地产项目也是造成业绩与经营目标净利润出现差异的原因。

  这样的解释,显然不能让投资者信服。昨日,在中恒集团各大股吧上,都充满着股民痛斥的声音,要求上市公司对业绩变化作出详尽说明。

  三大疑问待解

  看上去是一则业绩快报引发天量卖盘致跌停,但事实上中恒集团问题可能远不止这些。

  首先,董事长许淑清去年9月6日表示,2011年有能力完成2亿支以上注射用血栓通的销售,记者简单测算,如果实现2亿支注射用血栓通的销售,中恒集团2011年营收至少能达到14亿元,而如今,公司2011年营收仅为11.52亿元,4季度营收仅6100万元。董事长9月份的豪言壮语和事实之间巨大的差异,公司方面当作合解释?董事长是否需要详细阐明当时承诺的依据是什么?

  其次,公司将业绩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一大原因归结为 “未能如期转让钦州恒祥豪苑等房地产项目”,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恒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对于业绩的贡献越来越小,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占主营业务收入仅有11.13%,2010年全年房地产业务占比也不超过40%,公司仅通过转让房产项目就能让业绩达到预期?

  此外,每到半年报、年报披露前夕,中恒集团往往都会先披露预告,给投资者打一剂“预防针”。如2010年1月19日,中恒集团发布2009年全年业绩预增公告;2010年7月2日,发布半年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预告;2011年1月13日,同样也发布2010年业绩预增公告;最近一次,中恒集团于2011年10月11日发布三季度业绩同比预增超过150%;而到了2011年全年业绩公布前,中恒集团却没有任何预告。

  有投资者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恒集团2011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0%,但2011年全年净利润仅增长0.38%,如此大的经营变化,难道公司不应该提前刊登业绩预告?这明显有信披违规的嫌疑。”

  对于上述种种疑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中恒集团,中恒集团董秘彭伟民告诉记者,“对于业绩问题,公司稍后将开会,开完会会给大家一个说明,你可以把采访提纲发到我的邮箱,开完会我回答。”

  随后,记者将上述问题发至彭伟民邮箱,不过,截止到记者发稿,彭伟民还没有给出任何答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10:16 , Processed in 0.0208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