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文由 吴佳平 发表于 2013-8-17 9:36:47 :
山人出手,必是好文。佩服! 但是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所提到的几点投资逻辑似乎没有什么认知的难度,市场会不会已经充分反映了股价? 我们应该挣市场暂时看不明白但终将看明白,而我们现在已经看明白的钱。 高效经营的典范万科,之所以能为投资者带来如此高的超额收益,我认为一个原因是当初没有几个人能预见到房地产市场能够如此长期维持高度景气。而如今的市场对旅游、文化市场的长期景气预期还是比较充分的吧,宋城股份也许难以为我们带来惊喜。
说得很好。我们试着来想这么几个问题: 1、现在市面上耳熟能详的几个文化作品,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德云社、刘老根大舞台,这些都比“千古情”的光环耀眼,好像宋城千古情在杭州以外确实没什么名头,但是真正赚大钱的确是宋城千古情,一场演出一年可以赚2个多亿。现在的旅游,去泰国你头脑里可能会想到泰国的“人妖表演”,去欧洲你可能会想“红磨坊”,到美国,大多数人都要去一趟“百老汇”,这就是城市名片的效果。哪一天,宋城异地项目全面开花,宋城开始品牌打造,满世界都是“千古情”的宣传画和广告时,你可能会感叹又来晚了! 2、小时候每年还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剧团的文艺演出,而现在除过每年春节隔着冷冰冰的电视机屏幕看看晚会,剩下来就是走进影院看电影了。而散布在各个城市零零星星的一些演唱会、音乐会,在门票价格高的离谱的状况下却经常是一票难求。虽然网络发达了,但是现场观演那种现场感、震撼力,电脑显示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现场去看一场高水准的演出,是可以预期的。宋城的“百老汇”模式,将来可能一场演出的门票就是看一场电影的价格,我想随着欣赏能力的提高,将来和家人、朋友去看一场现场的演出,也是一件很时尚的事。 3、还是落脚于产业链的理解。很多人一对比就自然认为老谋子的“印象系列”好,宋城竞争不过。首先,这个市场并不是非得你死我活,是可以共存的,况且大多数异地项目是具有排他性质的,最关键是宋城的差异性,几乎不存在竞争。宋城的产品是旅游产品链上的一个环节,但很多人就认为他是主题公园,就应该像迪斯尼、恐龙园一样、欢乐谷一样,认知度高,游客主动去,应该是旅游目的地。这是未理解宋城的本质。宋城的这些特征就要求产品设计之初,就要和常规的旅行线路贴合度非常高。而不是看到这个地方景点好,我就要在这里表演,结果旅行社行程、住宿、时间安排都成了大问题,最终项目很失败。 欢迎各位继续探讨。
[此帖子已被 麻辣山人 在 2013-8-17 12:21:4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