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可以对有些问题做些分析。 现在,不知从哪里来的普遍说法,说天士力的阎希军“说大话”、“忽悠人”,也可能是阎在某场合说了某个预期,结果后来未能实现。这些当然可以作为对阎“不信任”的理由,但我更关注的是这家公司近些年来所做的大事: ??自我研制的丹滴第四代生产线,实现了提取生产、指纹图谱、在线监测为一体的现代滴丸生产线; ??在国内持续地展开大规模的“丹滴”的学术推广,同时扎实推进FDA临床进程。 这些努力,使我看到了阎要把丹滴这个药继续做大的“野心”,而这正是符合我对一家我认同的公司的理解。如果天士力这些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它药上,那么即便是它的财务表现更出色,可能也引不起我太大的注意。比如,康缘、壹佰这样的靠药的品种“堆积”而增加收入的做法,我极为不欣赏。 也许我的理解过于狭隘,对于有特色的公司,我不会在研究精力上轻易放过,即便我知道它所处的历史阶段。至于这些年这家公司的一些做法,我们局外人会有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如果放在现在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去考虑,只能作为一种警示作用,在不影响主要的方面下进一步观察。 另外,对于公司所谓“内部”的事情(比如所谓管理上的等等),我个人毫无兴趣去打探这类内部讯息。因为这不会有任何结果。从研究上,我更愿意将之作为一个“黑箱”,将其对外表现出来的整体经营行为作为判断的标准。 象上面那篇转贴说的,说人家公司用人是“能吹者上”这类主观臆断,反映了这位“资深医药研究员”很不成熟的一面:看公司过于主观,至少是研究方法上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