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highlander

股神巴菲特18亿入股比亚迪股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0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靠写字谋生的人和投资家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没有这些看起来不可解决的困难,就没有比亚迪的生存空间,王传福愿意去挑战这些困难,巴菲特愿意跟随,就这么简单。成功的话,回报就是过百倍的增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31 12: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亚迪,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基于未来的汽车制造业将像过去的钢铁、造船业一样向中国转移,鉴于比亚迪公司的领导层有某些方面的潜质,未来比亚迪公司将成为丰田一样的全球性汽车制造业巨头。

换句话说,就是在估值的时候,仅仅将汽车制造方面的发展作为安全边际,而电池什么的,由于困难大于希望,不妨先放到一边。

我不懂估值。如果我必须要估值的话,我会把七十年代丰田公司的发展轨迹做为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13: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highlander 发表于 2009-4-16 14:34:19 :

比亚迪目标:汽车业2015中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

我认为可能性挺大:

1。王传福是个罕见的人才,同时具有顶尖的技术与商业能力。这点与比尔.盖兹相似。

技术能力:王传福至今花大量精力亲自搞研发,跨越电池,手机零件,汽车领域。汽车方面王传福是现学现卖,2003年前他都不会开车。

商业能力:电池业以人工取代业界标准的,昂贵的自动化生产线。汽车方面BYD车的定位,销售策略等非常高明。

2。比亚迪是个经典的颠覆型企业: 他已成功地颠覆了电池业内的日本列强。 手机零件及手机代工业内,“代工之王”富士康已感到了极大的威胁。郭台铭崇拜成吉思汉,可不是省油的灯。

3。比亚迪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靠逆向开发+垂直集成,成本控制能力领先业界,质量正在快速提高。仅靠三款车,F0, F3, F6其销量已达自主品牌第二。即使不考虑电动车,2015中国第一也有望提前实现。

4。相对于外资品牌,比亚迪有极大的成本优势。相对于自主厂家,比亚迪有挑战日本列强及富士康的经验,另外,比亚迪技术能力要强很多。

5。传统汽车业的技术难度只能算中等且技术进步较慢。汽车业其实是很适合中国人干的。

6。比亚迪以IT业起家,动作比汽车公司可以快很多。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BYD汽车质量将逐渐接近外资水平,价格上有显著的优势。

2015, 比亚迪汽车销量中国第一, 板上定钉的事,呵呵。 2025,全球第一,是可能的,需突破到管理上的瓶颈, 另外需要些运气,但前三名概率很大。

深挖洞,广积粮,等对冲基金大鳄来抬轿。。。


阳光兄,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丰田2007年销售额〉2000亿美元,利润150亿美元。市值大概是2200亿美元。 丰田以前的独步天下大牛还有50/60年代的通用,20年代的福特。

其实不考虑电动车,比亚迪也最有潜质成为汽车销量中国第一。

我以前勤工俭学卖过车,试开过至少千辆各种车,包括美日欧韩系的, 因此对何种车能畅销有感觉。BYD的每一款车都定位准确,性价比突出,不畅销都难。

另外看看报表就知道,BYD汽车业务利润率已是非常可观。高利润的关键:

1。成本控制大幅领先业界:以自主研发,垂直集成, 过程创新大幅降低成本。

2。规模效应:每一款车都定位准确,做到大销量。大销量摊薄了很多固定成本。

我最担心的还是BYD质量能否较快速地提高,这对用户极为重要。 感谢阳光兄上次提供的信息, 还请老兄以后多多留意下。

我的QQ:664926270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9-10-31 13:57:28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 1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BYD车的质量的理解是,有那么多消费者为它掏腰包,说明它的质量是可靠的。

苹果的乔布斯说,如果你问一个在汽车发明之前的消费者他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那个人肯定会说,我需要一辆更好的马车。伯克希尔副主席副董事长查理•芒格对王传福的一些评价:“这个家伙是托马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组合体,他既可以象爱迪生那样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也可以象韦尔奇那样能完成他需要做的事情。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和他类似的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我想巴菲特认为BYD有潜力像福特汽车一样,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百年基业。如果BYD仅靠传统汽车打败丰田的话,是惨胜,价值不太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LEWIE兄,

1。是的, 汽车业是个万亿元的的市场,搞好啦,利润很高, 即使是传统燃油车。看看现代汽车第3季报表,利润是哗哗流啊。10几年前,韩系如现代/起亚/大宇在美国是声名狼藉的垃圾车,因为质量太差。最近现代车质量有较大改进, 更主要的是在中国卖得很好。BYD质量要能快速搞上去,前途不可限量。

2。BYD之动力电池在国际上属第一梯队, 在国内大幅领先对手。 明年将大规模量产电动客车。另外,还有基于电池的储能电站在国内及美国试用, 用于风电/太阳能系统, 这可能会是个大生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9: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9-11-7 14:21:0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9-11-7 14:22:08 编辑过]

松下启动收购三洋 押注电池业务

2009年 11月 05日 10:22

在转型为一家绿色能源提供商的行动中,日本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松下电器产业公司(Panasonic Corp.),正式启动了对三洋电机(Sanyo Electric Co.)的收购。

松下周三表示,已经获得全球监管机构的充分保证,可以继续推进这笔涉资44.5亿美元的交易。这笔交易将让松下在三大对环境有益的行业中取得强势地位:太阳能电池板、燃料电池和用于混合与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池。

此时,日本的消费电子厂商面临着韩国对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靠电视机和DVD播放机等家用产品赚钱困难重重,为了实现进一步增长,它们正在寻找新的业务。

松下电器总裁大坪文雄(Fumio Ohtsubo)近期表示,能源相关业务将成为这家公司在短期内“最重要”的业务。随着周四松下正式向三洋发出收购多数股权的要约,使得规模较小的三洋和财力雄厚但电池业务较少的松下联合起来。

在近期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三洋负责可充电电池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本间充(Mitsuru Homma)说,这个想法就是获得我们的技术,将它与松下的财务支持结合起来,我们会让这个成长型业务进一步成长。

在上一财政年度,松下和三洋的电池业务一共取得7457.6亿日圆(合82.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相当于两家公司总体销售收入的8%。

尽管为迎合监管机构的反垄断要求而剥离了部分业务,两家公司合并后仍将成为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镍金属氢化物电池领域中的霸主。丰田(Toyota)、福特 (Ford)和本田(Honda)现在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都使用镍氢电池。两家公司生产的电池,加起来占目前混动汽车所使用电池的大部分。

这笔交易也让两家公司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在混动与电动汽车电池的下一轮浪潮中,预计锂离子电池技术将成为支柱。据麦格理研究公司(Macquarie Research)数据,三洋和松下在全部产能中占据接近30%。

麦格理证券公司(Macquarie Securities)研究部门负责人吉布森(David Gibson)说,这真的是一件具有变革意义的事件,人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不是一笔因消费电子业务而产生的交易,它涉及的是电池和太阳能。

东芝(Toshiba)、NEC和日本汤浅(GS Yuasa)等竞争对手已经开展了锂离子电池业务,这种电池比当前的镍氢电池提供的能量更多。韩国的三星(Samsung)和LG,中国的比亚迪 (BYD),美国的A123 Systems,都让松下与三洋面临严酷的竞争。

松下表示,收购要约中,它将为三洋至少50.02%的股权支付至少4023亿日圆,从周四开始,到12月7日结束。每股支付价格为131日圆,较周三216日圆的收盘价有39%的折扣。

收购价格是在去年12月下旬确定的。当时三洋的三个大股东──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三井住友银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和大和证券SMBC株式会社(Daiwa Securities SMBC Co.)──同意接受较当时股价折让4%的价格。

自那时以来,因投资者对电池技术的兴趣,以及市场整体上扬,三洋股价已经上涨不少。代表三洋少数股权的股票将继续交易。

为获得批准,松下一直在与主要市场的反垄断机构进行合作。松下表示,计划出售它所拥有的镍氢可充电汽车电池业务,以缓解中国监管方对竞争的担忧。在与丰田合资的镍氢混动汽车电池企业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Panasonic EV Energy Co.)中,松下拥有40%的股权。

松下表示,它将根据中国监管机构的要求,“采取措施”减弱在这家合资企业中的影响,但没有具体说明。熟悉内情的人士说,松下可能会被迫减持合资企业股份。

三洋上周宣布,将把两个可充电电池部门部分出售给富士通(Fujitsu)旗下一家子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4: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 11月 03日

中海油考虑建设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简称:中海油)正考虑为电动汽车建设电池更换站,这是这家国有石油巨头的众多举措之一,此举可能促进替代能源汽车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中的发展。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说,公司正考虑在全国建设电池更换站网络的可能性。电动汽车的司机可以在电池站中用空电池换一块充满电的电池。

单联文在周一的一个会议现场对记者说,我们不能制造汽车,但我们可以供应能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中国海洋石油(Cnooc Ltd., 简称中海油)的母公司,也是中国国有三大石油公司之一。

今年7月,中海油向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Lishen Battery Joint-Stock Co.)投资了50亿元(7.32亿美元),这家中国公司主要为电动汽车生产锂电池。力神说,将用这笔投资在天津一个新厂建设20条电池生产线。力神与加州企业Coda Automotive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Coda Automotive计划2010年下半年在加州销售使用力神电池的全电动轿车。

中海油进入电动轿车技术领域与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等西方石油巨头的做法类似。电动轿车“充电站”的概念也同加州公司Better Place PLC的商业模式相仿。Better Place正在以色列和丹麦建设电池更换站,并于去年宣布了在旧金山湾区投资10亿美元为电动汽车建设充电站的计划,这也是其全面进入美国市场的一部分。由前SAP AG管理人员阿加西(Shai Agassi) 2007年创建的这家少数人持股公司还宣布了进入澳大利亚的计划。

受政府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对海外石油依赖的措施的鼓励,中国的石油公司开展了很多替代能源项目。中海油也在建设一个海上风能项目。中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生产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是天津一个成立不久的碳交易市场的合作伙伴。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参与了从煤炭中生产汽车燃油的项目。

中海油的单联文说,在中国发展充电站的可行性取决于电动轿车的普及程度足以支持这项新业务。他说,如果汽油价格保持在每升8元(约为每加仑4.44美元)以上,中国消费者将会购买电动汽车,这比目前的价位高出了约20%。另一个因素是生产商制造低价可靠电池的能力。

单联文说,中海油相信中国的消费者会购买电动汽车作为普通燃油轿车的补充,在城市上下班或其它本地出行中使用。</DIV></DIV>

[此帖子已被 highlander 在 2009-11-7 14:26:5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4: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Coda Automotive 的电动车(基于赛豹)将由哈飞生产,预计售价45,000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4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换了一个不涨的创业环保。看来胡立阳同学的“让利润奔跑,并截断亏损”很有道理,而且好股千万不能做波段。

我认为比亚迪是用山寨手机的精神和方法,结合大品牌(比如丰田)的规模化和系统化的制造,与竞争对手竞争,技术倒在其次。所以只有深圳这个山寨老窝才能产生比亚迪模式,内地企业想和它竞争,难!

但本人怀疑的是,即使比亚迪能达到丰田的规模,利润率能保持吗?中国竞争格局从来都是恶性价格战,汽车这个行业的品牌价值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比亚迪的增长会是高质量的增长吗?

老巴没走,是不是有协议约束啊,一年不到就涨10倍了。个人觉得比亚迪不可能以每年147%速度增长(按照PE=增长率的观点计算),现阶段的股价还是太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9: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巴主要还是以低价入优质股的方法,和我们小散二级市场投资不太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21:01 , Processed in 0.0220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