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抛砖引玉,也谈天士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到有什么必然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火焰驹 发表于 2007-1-26 23:10:54 :

这几天,你们没看新闻吗?

张振有,就是 广东佰易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还是广州天河振凯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 !


不用那样过敏。

正如同已经被“双规”又被逮捕的原广东天之骄的老总张平一样,他出事与天士力有何关系呢?

如果说有关系,那从结果来看反倒是好的,因为张平借此被“清洗”出天士力天之骄公司的股权。张振有此次出事,我想他也将与张平一样,被清洗出天士力的董事会也成为定局。

很多人也许会问这样的问题:张振有此事会否对天士力在广东的销售有影响?其实,在张出事前,我已征询过有关方,天士力的产品早已与振凯贸易公司无关。

历史地看待问题是需要的。当年在天士力什么都不是的创业阶段,通过当地具有销售渠道的医药经销商(振凯贸易)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也是很正常的,振凯(张振有)当年之所以愿意重金入股不知道何时才能上市(更不要说流通)的天士力,也是因为看好了这家公司的潜力。这与“交友不当”没什么关系吧?

当年的万科等公司,如果细究其发展的历史,它的“污点”和“前科”恐怕比天士力多多少倍吧?

关注当前公司的基本面,以历史和过程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有客观的看法。

再次提示:这几年是我国医药行业整肃的时代,不要奢望这个时候一家医药公司能有多么“辉煌”的表现。如果一定要我给个意见,那就是对于一般投资者,不要在这个时候买入任何医药股。我还想说的是,这个时候“辉煌”的公司,绝对不可能走远!现在看起来很“辉煌”的公司(包括股价),风险倒是最大的。不信我们往后看。

这里讨论天士力的贴,是从纯粹的公司研究角度进行的,与是否要投资是两回事。这样的贴也是给想研究企业的人看的和讨论的,而不是给想省力去买个别人的“黑马”股的人看的和讨论的。一些网友如不懂得这一点,比如以为这是在“推荐”黑马股的论坛,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样思维的人,可能就找错地方了。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1-27 18:20:4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福探的答疑解惑。 对于天士力,我觉得它现在处于, 创业刚刚结束,正在巩固根基的时候。所以 对于它的业绩增长,我不是很在意。但是我希望能看到,一个阳光、透明的企业制度,一个能为 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努力的 管理阶层。 对天士力, 有的是 更多的期待。 再次重申,我非常看好祖国的中医药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在看 《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美]克尼厄姆著 王庆等译》

感觉作者提出的投资企业必须关注 财务、会计、管理 三方面的说法以及对 通用 的 韦尔奇 等等卓越管理者的相关分析,与福探的企业研究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想同各路朋友们去争辩,只是这两天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人与人由于世界观不同 ,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不同 ,观点自然不一致。证券市场追逐收益,投资、投机,长期、眼前,沉稳、心急,各种风格大相径庭,有人喜欢不假思索的追逐黑马推荐(不一定清楚为什么买卖),盼望着一天建成罗马;有人喜爱事前先看清方向,想清楚怎么去做并以满足的心态明明白白的去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大概就属于后类,虽不如前类上进,然快乐清闲收获稳健。这几天被大家拍了许多砖,想想自己也是自讨没趣,何苦啦,志不同不相谋,该干什么干什么。对天士力的增发是好是坏不想再说,只是就一些朋友抱着骑黑马的心态,因在天士力上不能如愿而发出的埋怨,想予以纠正。

天士力果真是三年中深沪市场1400余家上市公司中表现较弱并落后于大盘的股吗?非也。以下数据可以说明:

时间 沪指 股价
2003.12.22. 1492.点 5.92元(复权)

2004.1.2. 1517点 6.34元(复权)

2004.12.31. 1266点 8.64元(复权)

2005.6.6. 998点 9.02元(复权)

2006.12.29. 2675点 15.42元(复权)

从以上数据看:沪指从2004年初的1517点-----2005年中旬的998点,下跌了34.2%,天士力却从6.34元上涨到9.02元,涨了42.3%;沪指自2004年初的1517点------2006年底的2675点,三年上涨76.33%, 天士力则从6.34元上涨到15.42元,三年上涨143.2%。

可以说,无论熊市、牛市凡在2004年初买入天士力一直持有三年的股民,熊市中非但从未遭受过被套的煎熬,且三年收益远超过大盘76.33%的涨幅,达143.2%,更不用说现在的20来元了(此也乃价值投资战胜大盘指数的范例)。这样的投资不好吗?天士力是三年落后于大盘及1400余家上市公司的弱股吗?我认为其三年来的股价正是市场对其内在价值的定位,这种价值定位从长期看是不受大盘涨跌所影响的。

当然,有人又会说:2006年初买入天士力的人,去年是输给大盘及许多医药股的。可我想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神仙,有几个老股民事先知道2001年起股市要开始步入漫漫熊途并一气跌倒2005年,多少人折戟沙场至今伤口还在流血。牛市是让人欢心发狂的,但我清楚,阶段性下跌和熊市是迟早还是会来的,只有坚定不移的买入及持有那些真正具有未来潜质并未被市场高估,即物有所值甚至超值的股票(绝不止600535),才能享受未来公司成长所带来的收益,且能有效规避市场先生的喜怒无常,作到尽可能忽略指数,多关心公司的现在和未来。

另要说的是,天士力绝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在它身上还有许多问题和须完善的地方,可这恰恰是我感觉有希望的。奉劝个别朋友别指望近年他会成为一只大黑马,但我相信它的未来,且值得我去长期投资,别说过去三年,就是再过三年或十年,天士力的上涨也将远远超过大盘(附带说明:本人还从未去过天士力公司,更未有幸结识公司的任何人员)。还是那句老话:眼光放远点,心态放稳点,莫以一时论英雄。

这市场上有许许多多的股票好于天士力,可我不知道它们的价值该是多少,或已是太高太高。我只能持有它,足矣。

[此帖子已被 隐士 在 2007-1-28 23:34:4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是的,隐士兄说得有道理。

我们这里在研究、讨论一家还未成为“明星”的公司,当然它未来能否成为“明星”我们现在还不能绝对肯定。但至少从讨论中可以感到,这家公司在具备成为一家未来明星公司的很多特征。通过这种研讨,不但有可能去分享到这家公司的成功,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公司的能力??这不是职业投资们最主要的工作吗?但是,如果一味地用现在的股价表现来判别我们这里讨论的价值,那么你可能就要犯大错!

我们来看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深中集(0039)。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中集在1994年上市,当年7月份在深圳股市跌到94点的时候见底。在随后经反弹后又步入一年多的最惨烈的市场熊市末期的时候,该股已经比1994年的94点的时候的价位6.8元大约翻了一倍多,是躲过随后大熊市的最好的股之一。但是1996年的大牛市,这只股只是跟随上涨,但涨幅远远低于大盘。无论是从1996年1月份的105到12月的476点的指数翻四倍的行情中,还是随后再次大炒“绩优股”的1997年上半年(深综指到520点),这只股都落后于大盘:最高涨幅仅是37/9.8=3.8倍。而同期深圳综指涨幅5倍(520/105=5)

能够根据当时大盘步入牛市后一年多期间中集股票的“差强人意”的表现来判断这家公司未来如何如何吗?现在一目了然了,不用在做任何争论了。

我在1996年、1997年当时给一家杂志社撰写上市公司年报财务分析的时候两次专门分析过中集,当时的确有点费力不讨好:我力赞这家已经悄然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认为深沪股市中真正能称得上长期蓝酬及股票长牛的非这家中集莫属,但是中集的股价似乎就是“不争气”。而当时市场流行的最好的公司是谁呢?四川长虹、青岛海尔、春兰、深发展、深科技等等,按当时的说法是,中国终究要成为家电业全球的龙头,长虹、海尔就是龙头中的龙头,就跟现在流行的“白酒消费”、“金融地产”主流一样的时髦。如果那时有人说深中集与这些相比会如何,别人一定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但是,十年后的今天呢?

看看现在的天士力,令人惊异的是与当年的中集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熊市的中后段,它是躲过熊市的很好的股票(2005年7月1000点时它的股价比04年年初1500点时高了大约40%),但是本论行情至今它又弱于大市。不过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以三年计它到目前涨了大约4倍(6*4=24),而上证连一倍还未涨到!??这正是前面隐士兄提到的不引人注目的一点!

天士力真是长期表现很差的股票吗?!事实胜于雄辩。

当然,正如同当年的中集,即便是在1997年以后也长期表现不温不火,更不引人瞩目,长期未进入任何基金的重仓股行列。但是这一点没有妨碍它是中国最优秀的制造商之一的事实。长期的厚积薄发到了2004年,它才成为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

现在很多人都羡慕说如果当年买到中集、万科,做长期投资该多好。可是,这其中过程的艰辛,你能做到吗?不对一家公司的实质有透彻的了解,整天价眼睛盯着股价心浮动,这样的人能成就什么大事呢?什么“我的资金是有成本的”、要“讲究效率”,那么我问,你的“效率”跑赢了中集十年涨60倍的“效率”了么?

长期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才会体会到其难!这跟做人一样,做一天的“好人”容易,要长期做个好人,不但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和世界观。

一点感触。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1-28 12:43:35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个人对投资机构的理解,天士力的股价站稳在34元以上(今年内),它的内在价值才能被机构逐步认识,并且开始大举介入。机构的惯性思维觉得,在价格创出34元的历史新高前,它还是不确定的,而现在的公募机构大多都愿意为确定的事情支付高溢价,就象广发的朱平说的那样,投资是稀缺的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买了中集.因不懂价值。赚了二元/股就跑了.后来的行情让俺后悔莫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在话,隐士兄,我很不喜欢 你这样讨论问题的方式。你太低估 天士力的投资者啦,我可以肯定的说,大多数投资于天士力的朋友,都不会是抱着 所谓的“骑黑马”的态度来的。

天士力 之所以吸引我,有2点: 1、它所处的行业(中药现代化),是我非常看好和感兴趣的; 2、是 企业管理者的独特的战略。

天士力 有成为卓越企业的潜质,但是还有不确定性,还需要观察。一家伟大企业的成长历程 从来就不会是 一帆风顺的。 它甚至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如你所说:“天士力绝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在它身上还有许多问题和须完善的地方,可这恰恰是我感觉有希望的。。。” ,能否请你谈谈 你认为天士力还存在 哪些问题? 你为什么会觉得恰恰有希望呢? 谢谢

[此帖子已被 火焰驹 在 2007-1-28 20:30:26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据《财经》杂志披露,“2004年中国药监局受理了10009种新药申请,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仅受理了148种。”

  就像中国足球俱乐部被划分为“超级”、“甲级”、“乙级”等档次,中国的新药也被定义为五类,其中只有一类新药勉强算得上是创制新药。国家药监局每年受理的“万种新药”当中,绝大部分属于二类到五类新药,即各种仿制药,乃至改变剂型等改头换面的所谓“新药”。相比之下,美国FDA并没有五类新药之分。

  据原FDA评审专家、天津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孙鹤介绍,FDA每年大约批准30来种创新药物的申请,“148种”的说法估计包括化学结构改变药物等新药。如果算上剂型改变药物等,每年受理的申请大概在数百种之间。

  孙鹤说,中国的药品申请有其特殊之处,例如那些不涉及专利的中药古方谁都可以生产,药监局又没有要求新剂型的效果必须相当或优于已上市产品。于是,生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竟然达到数十家以上。“从科学上讲绝对不应该这样做,但他们或许也有苦衷,假如要求所有(中药仿制)产品都不比同仁堂差,地方上很多药厂根本生存不下去。” “无论如何,一年上万种药品也确实太滥了一点。”他说。

孙鹤在美国FDA化学新药审评中心工作过13年。他说,为FDA工作的有1万人之多,其中约5000人有科学或医学博士学位。

  中国国家药监局的队伍建设则明显落后于FDA。孙鹤说,药监局很多官员缺乏药政管理方面的培训,审评药物又通常依赖一大批兼职的科学家,“严谨程度自然不一样”。“这些科学家对自己专业相关的部分是专家,会比较注意,但是对整个药品审评的把握会弱一些。”

  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秦伯益教授也说,由于中国药品审评没有专职的评审专家,只能聘请一些兼职的同行专家,这些专家平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开评审会时临时看材料发言,评错了也无需负责,评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在孙鹤以及另一位生物药品评审专家、美国爱心基金会主席翁永凯博士看来,中国药品审评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专业人才。在这两位专家的帮助下,天津大学药学院已经开设药事管理研究生专业。该院去年9月入学的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早早地就被药监局和国内制药企业预订,国内药品评审人才的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孙鹤还呼吁中国尽早建立透明的药品审评体系,“越是摆在明处,越不容易出问题”,“我在FDA工作期间从未被某个药厂公关。实际上,你根本不可能有(收受贿赂的)机会。”

  据他介绍,FDA通常会在其专职评审专家中随机抽取5到7人组成审评小组,专家名单完全是公开的,而审评小组的意见会几乎每周交流,逐级上报。大家相互监督,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决定权。FDA雇员每年要汇报其银行账号供查询之需,买了什么股票、基金和保险也要如实汇报。FDA还会召开药品审评听证会,任何人,包括制药企业代表、患者组织等都可以在会上发言。“可以说,任何一个药品的审批权都控制在所有人手中,药品审批变成了一个绝对透明化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6 13:39 , Processed in 0.0218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