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lj_ehealth

请教大家:港股的估值水平为何这么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身体条件和经历,现在也只能打打乒乓球了,要想问如何打篮球,有的是,去找其他人吧。OK?

----------------------------------------------------------------------------------------------------------------------------------------

哈哈哈........说的精彩。福探老师有义务非得去研究B或H股的估值是否合理吗?我们不能老想着别人该为你做什么吧。

[此帖子已被 隐士 在 2010-3-8 11:43:27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1: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本身没有研究的必要 公司好且价格非常便宜(自己感觉)就去买 哈哈

存在就有其合理的一面!

大家 看看章鱼 A 和B 十年以上,道理自然明白 .

短期1-2年 乃至2-3年的区间来看待A和B 本身就是个没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同时买章鱼A或者买章鱼b 保留1-2年时间内,或许章鱼A赚的钱远多于章鱼b,但是尺度放到5-10年,累计效应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1、不同市场会形成不同的价格,这是非常正常的(虽然标的一致,也同股同权,但因为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投资者偏好、供求关系等等,既然如此,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形成相同的价格也是非常正常的),除非两个市场之间有着非常便捷的无风险套利渠道,且套利成本低廉。举个例子来说,中石油48元一股和现在12元一股,仅仅是不同的时间出现的价格相差如此大而已,既然波动可以如此的大,那么同股同权的A、B、H股出现完全不同的价格也是非常正常(注意:这里说的是正常,但未必就是合理)的。

2、港股低估了。因为香港的利率很低,而现在的很多香港股票虽然在过去的一年3倍5倍的上涨,但哪怕是大涨后的股价看来,还是很有投资价值。

3、A股的价值是最值得争议的。我认为,如果没有一直高价再融资预期的支撑,A股的整体股价已经偏高。

我来算一下:

几个假设条件:1、在没有不断高价增发带来的超常规增长情况下,仅靠自身老老实实做企业,维持未来10年15%的账面增值率已经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再考虑分红带来的增值率流失3个点(溢价3倍,分红率30%),12%的收益率,3倍溢价,20倍市盈率,我觉得没有什么明显的低估,这样的交易机会A股有几家?也就是些银行股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2: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智慧创造财富 发表于 2010-3-8 12:06:52 :

2、港股低估了。因为香港的利率很低,。。。


智慧创造财富兄:你说了一个我很想说但资料不足而没说的话题。请问香港最近20年来的利率水平如何,比如说基准利率或政府长期债券利率。20年来的大致数据,而非仅仅当前的阶段性利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17: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整体估值高于H股还有一个原因很可能是A股投资者资金的机会成本小,贴现率低于境外上市的资产。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要等或者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或者国家放开很多行业的限制和利率管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0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这里以前已经讨论过多次。

我仍然认为,A股历史至今的“高溢价现象”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是价值规律的必然。

我们的统计计算表明,1999年-2009年以来A股账面值的增长率与市场指数的增长率基本一致。它意味着从历史平均角度来看,股价可以100%的由上市公司的财务表现约束。如果再往前追溯,可以发现更加神奇的现象:1991年时上海高达9倍多的PB实在是太有“远见”了:因为后几年上证指数样本公司的扩容带来的账面值的增加正是“平衡”这种极高账面增长的价值体现。

我有个信念:某时期的事件可以是错的,但历史是不会错的。当然这是指中国的历史,境外的历史没研究过,不好说。因为至少我觉得H股之前很长的历史就是“大错”的??不公允。 比如,马钢H股,自1993年上市直到2003年年初,这10年间PB很少超过0.5倍。而A股的马钢则一直是溢价交易,谁更“公允”呢?2003年以后的市场回答了:H股要向A股的定价靠拢而不是很多“海归”在2002年前后大肆渲染的“A股要向H股”靠拢!

也许是一入市开始就以价值的观念看市场,我从未觉得A股市场不能用价值规律来解释。相反,在很多人所说的2000年前的A股市场是“庄股操纵,题材炒作的市场”、“不是价值投资的市场”,但在我的理解看,价值规律才始终是这个市场的主魂。它可以完美地解释甚至预示所有市场现象。

所以,我觉得思考“A股会否未来因要和国际股市接轨而风险大或能不能投资”这类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未来也许A股的定价确实与国际股市类似,那也是A股所有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机制改变所致,而不是其他“特殊原因”导致。把精力放在研究公司及按价值规律估值上,才是在任何市场中投资的主要点。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10-3-6 9:48:5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中国的实际通胀高,要保住财富,较可能的办法是进入股市和房地产,造成了所谓的股价房价“虚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考虑问题:假设,A股的最高市盈率真的变成了25倍,反而合理了吗?

如果A股的最高市盈率是25倍,那么最低值肯定在10PE以下,那么中枢大概在15PE左右,其相对应的PB大约应该在2.5左右吧(2008年2000点时大约是2.4PB),以过去15年上市公司年均12.47%的ROE计算:

  1、按年均12.47%的净资产收益率计算,10年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净资产将是目前的3.24倍;

  2、以10年后2倍的市净率计算,10后的平均股价是目前净资产的6.48倍;

  3、从目前的2.4倍到10年后的6.48倍,年均复合投资收益率为10%

  这一复合收益率已远高于过去20年我国长期储蓄存款利率和长期国债利率8%的平均值。在中国未来10年高概率的较高增长速度的背景下,这样便宜的好事儿,能出现吗?这样的估值水准,对中国来说,合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11: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续上面的思路,反推法。

最高25,最低会在10,估值中枢也就是15左右。以中国GDP年平均8%的速度算,上市公司平均业绩增速一般是GDP的2倍,也就是16-20%左右,那么A股将长期保持在PEG1以下的水平,这样的情况,合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6 1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讨论过多次,其实就是港股低估,低估了中国的成长性,因此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园。特别指出的是 :这个低估是针对 能与中国经济共成长的公司来说的。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 国内资本的泛滥,带来的低利率环境(相对GDP增速的低利率)是估值高的一个很重要成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3:36 , Processed in 0.0240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