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简明,但却有惊人的感染力,既动听、易懂,又深刻明远。可以说是所有小提琴家水平造诣的最好试金石。演奏她不需要华丽的技巧,但很多小提琴家反映,贝小协是“最难的”,因为全曲看似简单,却对演奏家的个人素质要求极高。 在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面前,人们的尊严、崇高、爱意、优雅、追求……所有人性中最美好、高尚的东西都激发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始终是世界小提琴协奏曲之冠的原因吧! 下面是我在2000年时写的一篇小文(在当时所在的公司内部刊物上刊登),是自己听贝小协的杂感(节选):
永恒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2000,8) 前些日子,我在“音乐无限”里看到一蝶海菲茨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D。说也奇怪,对于酷爱古典音乐的我,海菲茨这样的小提琴之圣,我竟然还没有他的几盘碟!而贝多芬的这首D大调协奏曲一直是我的至爱,于是,海菲茨的贝多芬会是什么使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盘CD。 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我大学时期就是我精神世界里的“恋人”。贝多芬音乐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那典型的雄壮、崇高、与命运抗争的伟力上(如他的“英雄”、“命运”交响曲和“皇帝”钢琴协奏曲),而且也体现在他鲜明的自由、博爱、温柔和虔诚的高贵情感上(例如其“田园”交响曲以及G大调和F大调浪漫曲),完整的贝多芬精神应是这两者的统一。而贝多芬的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可以说正是这后者的最高代表。在我看来,这部协奏曲就是人的情感的神圣演义,三个乐章分别代表了产生、升华再到实现了的快乐和自由。她也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至今,我已存有奥依斯特拉赫、帕尔曼、郑京和等小提琴大师的三种版本的CD。论熟悉程度,我几乎能把40多分钟的全曲完全背过。我多少次为她心动、心撼、心醉…。我甚至认为,这世上比我还熟悉她的听众恐怕不会有多少个。 可是,当我在寂静的夜晚(对于这样的圣乐,我更愿在晚上独处时来听)洗耳恭听这首D大调时,本以为对她再熟悉不过的我突然觉得是那样的陌生,因为海菲茨所诠释的这首D大调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音响体验,一个全新的贝多芬精神。初听时甚至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我内心近二十年来所倚靠的那首协奏曲吗?慢慢地,我发现,与激情四射、对比鲜明的奥依斯特拉赫、天衣无缝般慎密平衡的帕尔曼以及庄严虔诚的郑京和等所演绎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相比,以精确无比技巧绝伦著称的海菲茨琴下所流出的的贝多芬,其最大特点就是如急风般的明快迅捷。这样背景下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更显示出直抒胸臆的酣畅、上天下地以及心灵真正自由才有的快乐。我偏爱上了这快节奏的、海菲茨式的贝多芬D大调协奏曲! 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曾说过,对一个喜欢贝多芬音乐的人来说,有青年人的贝多芬,也有中老年人的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永远都有新意。这句话我现在才算初步领略了。例如,听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尤其是第四乐章),我觉得只有随生活阅历的增加,你才会感到什么叫做心灵的“痛快淋漓”!(而学生时代是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的)。对于贝多芬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我初次听到还是在大学二年级时。那时的我和很多风华正茂的青年一样,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这首协奏曲不但一次次抚慰了我青春时代稚嫩的心灵,更催化、引导了我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树立。而今天聆听海菲茨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则使我又有了新的感捂。如果说以前听这部协奏曲时更多地是个人情感的共鸣与抚慰,那么现在听海菲茨的贝多芬则让人感到更多的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的美、崇高和伟大,是一种人与天地合一的博大、自由快乐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