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xds5188

你的投资收益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5 2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100%满仓四维图新(002405),上年底8.5进,大半年收益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05: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记录市值,凭印象<div>这一年先后持有了大秦铁路,后陆续换成了白云山,广州药业,源于对王老吉的看好,大概有40%收益,后又陆续换成了北京君正、神州泰岳,</div><div>君正没怎么赚钱,就换成了中环股份,看好有料的太阳能;中环赚了30%左右,最近换成了中国人寿,保险股在大盘向好时往往会有好的表现;泰岳赚了30%左右换成了五粮液,感觉估值偏低,惨遭套牢15%。</div><div>中间融资仓陆续买了大秦、白云山、金融街,现持有人寿和广深铁路,可能借的钱太谨慎了,收益率不理想。</div><div>总的来说,因该在50%左右,可能是运气好,呵呵</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3: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下兄好,由于我投资的时间太短,的确容易想当然了。记得以前看过福探说:买入与持有的原则是不同的、持有时主要考虑公司质地,对这句话我就没有很好的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6 15: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的一点体会:

投资的基本原理不难学,难学的是对具体事物主要矛盾的把握,历史并不会简单的重复,巴菲特当年对消费类企业情有独钟并不代表中国也可以有可乐,市场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消灭超额收益,如果认为巴菲特买过喜诗糖果,我也想在中国买个类似喜事糖果的股票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投资最要不得的是刻舟求剑,最需要的是辨证论治。

安迪.凯勒斯美国芯片专家,做过10年的证券分析师,后来在90年代初期成立了基金,当时的规模也就几千万,基金通过买科技类企业规模做到10亿美元,在2000年左右全部清仓,把钱退给了客户,这说明不在于你买什么行业就是价值投资,而是你了解什么行业,你是否能了解到企业的未来价值。

巴菲特在2000年对科技一直说自己不懂,到2011年买了IBM,也说明人的能力圈也是在变化的,那么我们个人投资者也应该通过学习和了解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而不是整天拿着某种投资模式简单的模仿。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3-7-16 15:38:3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4 2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这一年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最成功的当属跟福探的三个股:天士力、电科院,天富热电,虽然成本高了点,但都有盈利。但自己选的股,基本都是套住,有两个套的很深,中间也有割肉斩仓的股。总收益大概12.3%左右吧。

但我也注意到,徐星的一年收益率26.2%是扣除了管理费1.5%的,所以,按实际的,应该是27.7%。我的理解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11: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sunderland兄的观点,巴菲特在投资领域是聪明的,巴菲特的股东在辨认投资经理方面也是聪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撒克兄有魄力

引用


原文由 伟大的奥芝 发表于 2013-7-15 13:13:11 :
与阳光下商榷:我持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如果知道了买入的理由,也就知道了卖出的条件。另,红酒的强项在欧洲,储存、越洋都没问题,所以红酒必然面临世界性竞争和冲击,而中国先天就有劣势,所以长城、张裕经营得艰难。


奥芝兄,我觉得我们谈论的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买入时对公司有了一定的预期和预期实现的理由,那么当预期基本实现或基本不可能实现时,需要基于对公司的了解来做出决定,而不能继续抱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买入时和卖出时是不同的心态。

葡萄酒方面的确欧洲有先发优势。世界性品牌的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2012之前,可以说成是整体行业景气,2013开始,就必须分化了。张裕的基础比较稳固,只要能挺过这一、两年,应该有其相应的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6 1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jiangshuxia 发表于 2013-7-15 16:18:18 :

大致说,我喜欢归江王?的文章透漏出的那种四平八稳的风格,但喜欢张总的成绩。??哈,我是多么矛盾,我在寻找完美的投资经理?


归江王?水平已经退步了,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8 12: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目前我在证券投资上的投资并没有使用杠杆,全部都是自有资金,因此,即使“全军覆没”,我也不会陷入债务危机。

第二,我较为均衡地投资于五只股票上,即使有一只被股票市场“全歼”(近似意义上的),也不会对我的主力部队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絮叨两句吧,福探从关注天士力以来我估计去天士力不下几十趟了,你想啊,他和闫总、李文都是朋友了,我们一般投资者和高管交成朋友的话,你得有个基础吧,你对医药了解多少啊,你不成为好的企业建议者企业的高管会和你说真话吗?不可能啊,这年月好的生意点子才是和高管交流的基础,我们再看看巴菲特,投资IBM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巴菲特询问了旗下10几家子公司的总经理,问IBM的产品,高管们的一致回答是,离开IBM公司的产品我的企业就没法运营了,我们小投资者给谁打电话问这些事,再比如菲利普费雪,就是写怎样选择成长股的那位大叔,在书里说到闲聊可以了解企业,而且大叔可以和科学家闲聊,通过科学家认识一些科技型的企业例如当年的摩托罗拉,一般投资者额怎么认识科学家?一般投资人如果没有信息优势就只能按市净率、市盈率去算了,看看投资经理的历史塞斯卡拉曼也好,霍华德马克思也好,涅夫、坦普顿业绩也说得过去,记得有位徐星同学说过一句话很形象:能力圈估值。 [此帖子已被 xds5188 在 2013-7-19 9:13:3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3:23 , Processed in 0.0212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