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value

[讨论]美国次级债危机波及全球股市,中国能幸免于难吗?(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1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说到“核心”,就让人“恼心”,“核心”,乃当今的一大时髦词。而我不是一个追逐时尚之人,也居然用到“核心”一词了,所以,一用必出错。

从“从上至下”的方法,为别人发明,而我自己始终搞不懂学不会,所以,也从不敢用。

如果一定要解释股市的现象,我一直对朋友私底下说,我宁可用图形来解释股市(甚至经济),也不愿用经济(特别是时髦的经济词汇和思维)来解释股市。看起来荒谬,但我个人的有体会。当然这是对自己而言。

幸运的是,就深圳股市来说,虽然基本不懂经济,但1994年入市以来很早曾预期过的长牛股,如深能源、中集、万科等等,用最简单的观察企业的方法就很容易得出,完全不用懂任何经济。这是这么多年我最深的体会。所以,我一看到那些长篇大论地讨论经济形势与股市的文章等等,头就大,就疼。

我也层想涉猎过期货,但与那个圈子的人一聊,发现思维完全不对路,互相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1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轮牛市的炒作重点就是成长,由于成长和价值是相对的,因此,价值股的表现就弱多了。

由于是大牛市,加上资金的推动,成长的炒作变得成长无极限,至少目前市场相信这一点。主营增长的要暴炒,券商、有色等,非主营的、投资收益的也要暴炒,参股券商,甚至期货公司的也要暴炒,汇兑收益的航空股在高油价背景下也暴炒,资产注入的更要暴炒,中国船舶已作了表率。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多行业出现高速增长,真的令人费解,特别是在很多实业都出现激烈竞争、生意越来越难做的背景下,看来只有中国特色的股改可以解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立坚的经济学感悟 > 日志
  2007-08-20 | 假如这是一场事先设计好的"游戏"?!
  标签: 公平交易 里子和面子 金融本质
  
  星期天,照例去参加一个外汇投资管理公司每周一次的学习会,主要是追踪全球外汇市场的行情变化和研讨未来外汇投资的战略。这个学习班,除了有当家的研究员和操盘手外,还邀请了像我这样被封为“学院派”的教授,还有海外投资经验丰富的个人投资大户等。所以讨论会,常常是多视角的展开,没有崇拜,没有先见,没有成规,各施所长,各抒己见,各取所需。即使在会后聚餐的时候,大家常常是余兴盎然,依旧在磋商“技艺”。
  
  刚过去的星期天,自然的话题是聊到“次级债风波”,大家先让我对其做个背景性的介绍和谈一下可能对未来“套息”交易的影响。等我发言完,一下子像炸开的锅,你来我往的激辩,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一位具有多年海外工作阅历和投资经验的实业家和投资大户,突然向大家爆出了他自己的“奇思妙想”。他认为,“次级债风波”是美国政府当局和几个利益相关的金融大腕,给全球金融市场事先设计好的一场游戏(他没有用“赌局”这个词眼)。游戏的结果是他们用较少的成本却占了全球最大的便宜(我尽量用他的原话)。他反复告诫大家,投资要“学”美国政府那样,首先得为自己不断创造赚钱的机会,这里关键就是要设计一个大家都愿意参加的游戏,然后要在无声无息的赚钱中,将风险巧妙的转嫁给还在热衷游戏的参加者身上,尤其是不知情的外国参加者身上。这种做法是最低成本、也许也是最佳的风险管理方式。
  
  对于他过于大胆的设想,也许出于本能的反应,一开始我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假设,急问他的根据在什么地方?他先跟我们讲起在美国流行的“情景设计”的决策方法,即“凡人”很容易按照自己事先期待的东西去构建自己未来的行动方案,这样就无法跳出自己主观的约束,所以,往往在突发事件面前,一下子被弄得晕头转向。如果“智者”事先能够把未来所有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勾勒出来,然后对可能出现的每一种状态,都想好对付的办法。即怎样调整自己的战略抓住收益,怎样巧妙地运用手段来转嫁未来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政府通过它事前周密的情景设计,早就预料到了今天出现的结果,早就找到了分散风险的工具,而且也早已把自己可能出现的损失提前获利、套现了。向国际市场的注资就是这种成功战略的一环,让市场感到他们和大家是一样也是受害者。甚至在救市行为中还给大家留下了“慈善家”的好印象。
  
  看着我还木鱼的神情,他又像在给大家暗示什么似的,接连反问了我们几个问题,直到现在我还为之感到震撼不已:
  
  为什么美国政府当初要纵容房地产市场的“超负荷”发展?鼓励大家借钱投资“房地产”?为什么不是鼓励全民储蓄(他补充到,虽然口头说要提高储蓄率),尽早还债,把逆差转变为顺差?为什么美国政府要求大家储蓄“实物”资产,而不是货币资产?这在给我们大家暗示着什么?对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的泡沫,难道这么成熟的市场国家,事先没有料到它崩盘的风险吗?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很容易地发行“次级债”(美其名曰“金融创新”??他的原话),而且设计好“信用强化”的诱人机制(投资者在遇到风险的时候可以变现,赎回次级债),让信用评级单位可以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海外这么多的投资者能够参加这场游戏的现状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高明吗(事实上美国政府在今年上半年还曾鼓动中国购买次级债)?美国政府让外国政府和机构,投资本国民间机构的金融资产,而不是自己的国债,目的是什么?全球央行注资或大面积非知情人的亏损,是这场游戏的偶然结果吗?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指责日本低息政策,埋怨他们创造了过剩的流动性才让市场日元“套息交易”这么猖獗(虽然我也有同感)?另外,你们想想看,中国和亚洲国家与美国的交易公平吗 (我们给他们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他们给我们大把大把的美元和债券,然后告诉我们,他们会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可供理财的金融市场) ?从鼓励次级低押贷款到欢迎海外机构进场、到现在慷慨注资的行为、到开始指责日本的“低息”政策,这一场游戏难道不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吗(“面子”和“里子”都有了!)?难道还看不出来谁是这场游戏最大的赢家吗?他最后总算停止了反问,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一切都在看似公平的游戏规则下进行着彻头彻尾的不公平交易!关键是谁在交易中成为赢家?!”,他怕我们不理会,又补充了一句:“只有设计游戏的人才知道赚钱的猫腻”。
  
  说实在,我当时很想对他“刻薄”的指责进行严厉的反驳,何况这个阶段对“次级债问题”我有不少自己认为很有把握的看法(请参见我的拙文“重量级的‘次级债风波’”)。但是,我终究沉默了。在昨天晚上,我记得有很多人在饭桌上还继续围着他激辩。我只是机械似的喝酒、寒暄……,而且脑子里不知这么的,那时居然冒出了政治家会多考虑的“国家安全”这四个字眼。据说,他在闲聊的时候,还坚持认为好戏还在后面,要大家抓住机会,顺势而为。
  
  总之,我感觉他给我提出了一个我很不愿意做的命题,但是,下周再见面的时候,我一定要拿出一个说法,否则,我感到自己对“金融”的理解要从头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2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各大央行频频注资,让人感觉有点“此地五银三百两”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根士丹利昨日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打击美国经济的风险大大增加,主要因为该危机影响了当地的消费。如果美国消费增长大幅放缓,亚洲(除日本外)经济体系将面临考验。


  摩根士丹利认为,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机会较低,相信美国经济增长连续3-4个季度放缓至1.5%-2%的机会较大。

  不过国际结算银行(BIS)当日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市场震荡不及1998年俄罗斯拖欠债务及长期资本管理危机严重,主要依据是美国10年期掉期债券息差扩大的情况仍较当年温和。报告指出,由于企业盈利理想,加上宏观经济仍然向好,部分金融市场已恢复正常。

  近期的信贷危机令投资者抛售高风险投资产品,并触发利差交易平仓潮,不过BIS相信,随着金融市场回稳,利差交易将卷土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房价可能较现有水平大幅下跌,这是他首次承认美国住宅市场存在泡沫。

<IFRAME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news2.eastmoney.com/embedshow.html" frameBorder=no width=270 scrolling=no height=230></IFRAME>


  格林斯潘称,房价的跌幅将“超出多数人的预期”。他的自传将于今日出版。

  但格林斯潘表示,他的继任者们必须格外小心,降息幅度不要过大,因为目前“通胀抬头”的风险要比他在任时更大。美联储官员明日将开会决定利率。

  格林斯潘称,他预计美国房价从峰值水平到最低水平“至少会出现较大个位数”的跌幅,并补充称,如果跌幅“达到两位数”,他不会感到惊讶。

  格林斯潘表示,从全国水平看,房价可能已经较峰值水平下跌了2%至3%左右。

  但他警告称,很难预测最终跌幅会有多大。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格林斯潘曾谈到住宅市场的“浮沫”(froth),但从未表示住宅市场整体存在泡沫。他的继任者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也避免使用“泡沫”这个词。

  然而,格林斯潘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浮沫“是泡沫的委婉说法”。他表示,他仍然认为浮沫(由小泡沫堆积而成)是更好的表述,因为美国各地住宅市场上的房价涨幅各不相同。但他表示:“这些浮沫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总体的泡沫。”

  这位美联储前主席称,当前的金融市场动荡是“一件早晚要发生的事”。

  他表示,此前风险价格降到了不可持续的低位,对于能够提供比美国国债更高收益率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就好像吸了“可卡因”一样上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景网9月17日讯 欧洲股市再度遭遇黑色星期一。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遭遇客户兑现潮及股价连续暴跌30%以上,令信贷危机的乌云再次笼罩欧洲市场。

  截至北京时间18:10,英国富时100指数报6171.9点,下跌117.4点或1.87%;法国CAC40指数大跌101.97点或1.84%,报5436.95点;德国DAX指数报7450.79点,下跌46.95点,跌幅0.63%。

  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在上周五重挫31%后,今日开盘崩跌34% 至 290便士,创下7年新低。北岩银行向英国央行提出紧急融资,引发客户排队撤回资金,同时,摩根大通、美林等机构均大幅下调该行盈利目标,引发股价连续暴跌。而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自 9月14日以来,客户挤兑的金额至少20亿英镑,将近北岩银行总资产的8%,成为英国遭遇本次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据透露,英国央行将把其对北岩(Northern Rock)银行的信贷资金援助扩大至该行未来的收购者。

  英国媒体表示,英国央行的此举可以为北岩银行的收购案铺平道路,从而挽救北岩银行,同时也可以防止危机进一步升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9 18: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试谂?如果有一天起床,美国唔见,欧洲唔见,日本都唔见,世界经济领袖将变成中国、俄罗斯、印度同巴西(四大金砖国)!中国从安哥拉入口石油,并派出员工到安哥拉兴建基建,安哥拉答应未来十年以每桶60美元固定价格供应中国去支付基建。上述唔系梦话,而系上月上海2007年峰会公布!2001SCO成立,由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组成,明年俄罗斯将加入该组织,成为一个?美国同欧洲国家参加组织,成员国互通有无。8月美国财长保尔森到中国要求将人民币升值30%,中国响应系减少吸纳美元,结果美元?价8月起大幅回落,中国变相话畀美国知,美元?价有赖中国支持,唔好再提空洞恐吓!如再逼人民币升值,首先遭殃系美国唔系中国!今天人民币?价毋须美国支持,反而美元?价却需要中国政府合作。中国经济对美国出口依赖渐减,反之沃尔玛所售产品,70%?中国制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30 0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自己的系统中,过滤不掉次级债这样的经济事态,过滤不掉加息减息增减印花税甚或企业经营过程必然出现的的起落等等这样的经济事态,不大可能作到长期持股.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只管拿着自己的股票(当然不是随便买的了)就可以了,看看年报,点点上市公司网站,积累些知识,学会享受生活,心量广大,作大贪,不在乎赢头小利,这样的话,持股可能会长一些(但不一定赚大钱).

[此帖子已被 广告风 在 2007-9-30 9:23:13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5 12:06 , Processed in 0.0221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