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上A股的每轮熊市,都有其深刻的背景。 1993年的熊市,是在1992年全国各地在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各地大兴土木,原本各行业产能满足不了需求后产生高通胀,并导致政府信贷从紧,利息高企。使中国刚刚放开股价并冲上天的中国股市“硬着陆”。以地产为代表的绩优股很多见了再也见不到的大顶(公司后来没了),而上证从1558一年多的时间跌至325点,跌幅差不多80%!后来攻破1558点,上海用了6年多的时间(1999年)才收回失地。 1997年后的熊市。以深沪两地的家电绩优股为代表的周期性“蓝酬”股,冲到了平均超过8倍的PB,然后,在产能过剩后长期下跌,收复当年的高点用了9年半的时间(2006年末)! …… 本轮牛市,则是在中国低成本制造业向全球扩张后引起人民币升值及美国IT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元的贬值下,资源类资产价格大幅攀升,各主要周期性行业全面回暖下产生的。从竞争经济的本质看,这种同质化周期性行业的全面回暖一旦停止,则对经济系统的伤害一般都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去年8-10月份,当各周期性行业的股票普遍变成10倍PB的“虚拟公司”后,这种危机将随时到来。 从历史上看,最泡沫或最易被严重高估的资产,其实就是周期性行业的资产。现在,各周期性行业的股票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已全面腰斩。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对本轮熊市,不可掉以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