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风过水无痕

天士力,离梦想还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7 16: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大病种、救命药而言,处方药确实比OTC更赚钱,更容易有暴利。如果掌握了医院渠道,增长当然也更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18: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参滴丸是双跨品种,搞清楚这一点先。

如果国家不允许双跨,丹参滴丸也会保留处方药身份而舍弃otc,毕竟它的临床使用复杂性不是药店服务员能够理解的。目前otc占大头的状况只是多年来积累的消费者重复消费的反映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7 2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在华氏大药房里看到的复方丹参滴丸是需要医生处方才能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00: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和天士力的一位地区销售人员聊了一会。在我们当地,天士力除了丹参滴丸外,还有许多产品没有进入医院和药店。究其原因就是其出厂价和零售价差价小,利润低,同其它同品种的药相比也有点贵,不好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拍子说到了点子上,很给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8 11: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fanv 发表于 2011-9-7 18:01:23 :

丹参滴丸是双跨品种,搞清楚这一点先。

如果国家不允许双跨,丹参滴丸也会保留处方药身份而舍弃otc,毕竟它的临床使用复杂性不是药店服务员能够理解的。目前otc占大头的状况只是多年来积累的消费者重复消费的反映而已


确实,点明了OTC和处方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上面转帖的那个帖子,有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实际上以前也多次探讨过。

就是对一个企业的观察,最好不要太期望从“财务数据”本身上能有效的规避风险。实际上就财务数据而言,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上,而且会计处理和调节上的复杂性让一般投资者更难以及时的发现严重的舞弊行为。实际上只要是造假,公司一定会找高手来做,比如绿大地近期案件爆出来的请外面的财务专家来帮忙造假。

但是这反而更加突出了我们企业分析中对于一般的商业逻辑和企业经营行为观察的重要意义,只要某个企业确实出现了比较多的比较奇怪的行为,无法逻辑性的解读的行为,或者是相比一些同业来看出奇美妙的数据,特别是管理层有相当不靠谱的历史,那么多一点儿警惕永远不是坏事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09: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券的研究?很多人连基本的行业事实都不很清楚,连起码的公司分析常识都不懂,都以为自己都能“研究”,结果说出的话都是些笑话!比如上文中的那位"自由之路"的。

网上的乱载的“个股研究的大文”,其垃圾率远超垃圾股票在交易所股票中的比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这位,貌似理论一套一套的,但怎么看都不那么靠普。中恒血栓通出厂价和销售价的价差较大,非常顺应当下的医药市场,但若干年后,也许会作为一个黑金年代的典型写进教科书吗?

投资实录:分析中恒解约事件的一些思路与思考

<DIV id=meta>11-09-08 09:37 作者:laoba1 相关股票: </DIV><DIV id=detail>

近几年中恒持续高速发展,步长的合同仅仅是为投资者增加一点锦上添花的预期。整个合作过程步长只是签了合同,基本什么也没有做然后解除合同,仅仅扮演了一回过客,仅此而已,中恒一直还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大幅下跌是因为合作的预期落空,投资者根本没有考虑解除合同的实质,因为合同签订时成为焦点,合同解除影响就被无限放大。实际上事件对中恒的核心竞争优势没有任何影响:优于对手的高品质产品,基本药物独家产品,一定的品牌号召力。成长最重要的驱动力也没有丝毫变化,行业高速增长依然持续,产品销售畅旺,零批差价使产品存在一定的提价空间,而且在步长几乎完全没有出力的情况下,也基本能完成合同目标,还需要担心什么呢?设想一下,当初如果没有与步长签合同,现在这样的业绩不是已经大幅超越原来的预期了吗?也许中恒又已成为追捧对象,股价不止20元了。

市场质疑中恒的高增长,对比竞争对手的发展就一目了然。最近几年心脑血管行业增长率高达20%以上,07-09年主要竞争对手疏血通注射液CAGR85%,丹红注射液CAGR52%,醒脑静注射液67%,昆明制药的血塞通产品质量明显逊于血栓通,今年上半年也增长50%以上,并预期未来几年保持高增长,以中恒的产品和地位,完全有持续高增长的基础和实力。

股价的下跌总会让人失去理性,同样的企业同样的基本面在不同氛围下可能会被解读出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次事件充其量只是中恒领导层在战术层面上的一个失误,媒体跟风炒作,很多人不假思索人云亦云,甚至把它当成全盘否定中恒的依据,显然是被下跌和表象迷惑,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中恒基本面变化并不大,但居安思危,中恒管理层和大股东盲目扩张一直以来都是我最担心的风险,未来也依然是长期隐患,需要持续警惕跟踪,并严格控制投资比例。中恒有高质量的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果管理层能专注医药事业,专心把拳头产品做大做强,放弃华而不实的花架子,那么中恒会是一个令人放心的投资对象。但管理层却过于自信,好面子,急于求成,有些想法不切实际,虽然这些暂时都不是致命缺点(仅是性格弱点,目前为止没有诚信问题),却增加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变数。这次事件也显示了管理层做事不够严谨、急躁冒进的缺点,未来应该高度关注管理层的言行。当然人无完人,能放心睡大觉的标的本来就是稀有的,没有完美的企业,关键看缺点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能做的就是持续关注,并做好应对策略。

下面是中恒事件前后,与网友交流时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很多中恒的投资者对管理层比较信任,但长期我认为中恒的风险一是政策,二是管理层。

5月16日 15:35

有网友因为我担心中恒管理层而担心起来,澄清一下,我的担心是在买入中恒前就一直有的了,只是觉得这种缺憾完全可控,才投资中恒。任何企业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跟踪的时候特别注意就是了。(5月23日 14:31

企业也是短视的,总是喜欢在产品景气度高峰期时一窝蜂地盲目扩产,投产时常常出现产能过剩行业跌入低谷。中恒与步长合作后并没有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中,而是选择了硫红霉素、产业园等大而不强中看不中用的项目,幸运的是这些项目还不属于上市公司,这是我对中恒管理层的担忧之一。

6月1日 12:10

淡定,一个跌停就是黑天鹅了吗。先看看是什么原因再说,即使真正出了一些负面因素,只要不是伤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退一步说,即使真的发生了黑天鹅,如果你的仓位配置控制适当,损失也是有限的。投资过程中黑天鹅是迟早要碰到的,只是概率极少而已,只要不过度重仓,风险就不会太高。巴菲特最近两年买的爱尔兰银行也是黑天鹅,适当分散就能回避风险。(2011-08-22 12:34:32)

以中恒的基本面看,应该一定不会是影响长期持股的因素(2011-08-22 12:57:30)

中恒跌停了,有传造假,看看丹红、昆明制药等几个同行这几年的增长,就知道还能假到哪里去?(8月22日 14:11

与步长磋商最坏的结果是解除合同(也未必会发生),上半年步长的贡献本来就不大,解除合同至多使增速略微降低,影响不会太大,特别是长远而言,而且提价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8月22日 23:27

这就是羊群效应,悲观的氛围中总是只看到最悲观的东西,现实情况往往不是最乐观也不是最悲观。

(8月23日 10:05)

乐观时不过度乐观,悲观时不极度悲观,就是理性。情绪会左右判断力,同样的事情不同状态下投资者的着眼点会截然不同,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剔除情绪影响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8月23日 18:34

文中这一句最有价值:与财务数据低于预期不同的是,血栓通的销售极其火爆。23日,多家医药销售代理平台的人士向记者证实,“中恒集团的血栓通今年以来销售比较旺盛,但是货源开始紧缺,现在已经卖断货了。”
产品销售畅旺,行业竞争对手昆明制药预增60-80%也印证了需求强劲,在如此好的情况下中恒有必要内幕交易吗?另外以今年0.65-0.75元的收益(与步长解除合同的情况下),市盈率只有24-27倍,估值明显偏低,知道这些就行了。现在的记者见顶点大的事情就疯狂炒作(这是明显的东拼西凑之作),况且真假都不影响中恒的强大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再跌一下又如何。(2011-08-24 17:17:56)

用过去的涨幅衡量是否投资才是最愚蠢的做法,中国上涨百倍,美国上涨千倍的股票多的是,而且中恒是在下跌80、90%的情况下开始上涨,只有价值与价格才是衡量的标准。(2011-08-25 08:34:42)

我根本不觉得中恒的基本面有多大的变化,仅仅是经营的一个小波动而已,市场是非理性的,短期下跌很正常。张裕涉嫌利益输送125-84跌33%、茅台调节收入导致利润大幅波动181-124跌32%、白药因行业降价预期75-54跌28%,阿胶提价导致销量下滑61-37跌40%,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会碰到短期的困难或者估值较高而出现较大调整,这是长期投资经常会出现并且不可避免的事情。(2011-08-25 08:56:34)

剔除股价的下跌看中恒事件思路会清晰很多,大部分人其实不是在看基本面,而是只盯着下跌:因为跌停了--所以事情糟透了。做一个情景假设:股价没有下跌,然后再看事件的性质。(2011-08-25 11:21:48)

这个事件包含了很多投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 要根据掌握的基本事实和常识,而非传闻、谣言或者大众舆论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2、 只有充分了解投资的企业,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分辨能力做出自己的结论。

3、投资需要战略性的眼光,看大局,看主要矛盾,而不能只看表象,过于纠缠于细节,决定长期回报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不要受市场氛围的影响,包括对股价、基本面的研判,负面环境下要理性看待基本面因素,不要把负面因素无限放大,或者盲目悲观。

5、 所谓的专业人士评论与媒体报道很多是垃圾信息,要懂得分辨,不要盲信。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4: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指出别人不妥之处,但别在背后用讥讽的语气说别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21:58 , Processed in 0.0216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