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中兴通讯]讨论专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控股股东减持对价值投资者打击很大的,毕竟上市公司高管对自己公司的了解程度不同一般。要是哪一天,天士力集团或者帝士力也开始减持,那会让我等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产生动摇。但更可怕的是,一旦出现控股股东明里减持、暗地增持(虽属犯罪),对广大价值投资者来说,将是不能容忍的!前者是观点差异,而后者就是诚信问题了!毕竟在股改之后,一种新的、原先不可能有的控股股东与社会资金博弈的形式开始出现。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我坚信,正在专注于开创一项伟大事业的天士力是不可能与这类下三流做法沾边的!继续持有!

所以,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很差的大背景下,做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不仅仅是把企业分析对、投资收益率等等想清楚就可以了,路漫漫,需要排除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

[此帖子已被 kissingafool 在 2007-1-24 10:44:00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002003,002038也是都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TD技术测试多项基站技术不过关

8月3日,搜狐IT从消息灵通人士处获悉,正在保定/青岛/厦门三地进行的“TD-SCDMA规模应用试验”中,测试通话成功接通率仅为40%。尽管经过网络优化调整,绝大部分测试网络达到了场强和抗干扰要求,但Node B、智能天线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仍然突出,而这正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营的关键技术.

据该人士透露:“由于Node B环节出现的问题,导致TD终端在快速移动时信号衰减过于严重,即使采用智能天线和多用户检测技术,依然无法有效的解决衰减问题。”同时,搜狐IT获悉,直到目前为止,TD智能天线的技术仍不成熟。

  此前,媒体大量报道,TD大规模测试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很可能将导致中国3G牌照发放延期。而上海地区建设4G网络的试验,则令TD应用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2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兴利润大幅度下滑 殷一民重启海外运营商业务

做海外运营商的道路虽然走得艰辛,但中兴还要坚持走下去。公司利润的巨幅下滑,是中兴恢复参股海外电信运营业务计划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内通信领域为数不多的优秀企业之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0763,hk)在过去的几年里,凭借着自身研发能力和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一直与对手华为在海外市场捉对撕杀。而这种以牺牲利润为前提的对抗,似乎正将中兴通讯拖入漫长的战线。

在宿敌们的国际业务高歌猛进之时,心理承受力原本很强的中兴通讯总裁殷一民,不得不旧路重拾,恢复前任总裁候为贵参股海外电信运营业务的计划。而现在,继续兼职扮演海外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似乎也很难让中兴通讯挽颓势。

  变道

  在2004年升任中兴通讯总裁之后,才40岁出头,向来不喜欢安于现状的殷一民,曾一度封停了参股海外电信运营业务。

  但目前,在几个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兴通讯已经被视为一家电信运营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电信设备提供商。

  不久前,中兴通讯与印尼的金光集团(SMG)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投入2亿美金建设当地的CDMA2000网络。这其中,中兴通讯占双方合资公司51%股权,享有绝对控股权。

  金光集团成立于1972年,开始时只是印尼泗水市一家小型化工厂。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的金光集团已成为亚洲第一大纸浆生产公司,但其强项绝非电信运营。

  “中兴通讯以电信设备入股海外电信运营商的方式,很难做大,而且风险很高。”中国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对《财经时报》说。据印尼当地媒体报道,在同金光集团的合作中,中兴通讯要为合资公司提供长达7年的融资担保,总额度超过7亿美元。

  事实上,大唐电信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用类似方法介入海外电信运营,但均无疾而终。“中兴通讯并不适合直接充当海外电信运营商的角色。”曾剑秋教授说。“海外电信运营需要巨大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组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上下游团队,很难做强做大。”

  中兴通讯在参股海外电信运营业务方面的尝试,由来已久。在进军国际市场时,中兴通讯多是选择国际电信巨头垄断程度相对较弱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突破口。自1998年获得巴基斯坦全国有线通信网建设项目以来,中兴通讯已经在缅甸、沙特、尼日尔、印尼等8个国家参股、控股了近10个运营商,拥有的用户数已经接近10万。

  变数

  中兴通讯打入印尼电信设备市场已有数年。Indosat、Excelcom和Telekom等几家印尼传统电信运营商皆采购过中兴通讯的电信设备。

  而中兴通讯直接扮演印尼电信运营商角色,势必要影响到这些印尼传统电信运营商手中的电信设备合同。毕竟价格和服务都很出色的华为,也是Indosat等运营商再合适不过的选择。

  但在中兴通讯看来,电信普及率不足20%,有着2.4亿人口的印尼,值得自己去冒险:即使现有的印尼电信运营商都不再买中兴通讯的设备也值得。“不破楼兰誓不还!”殷一民在一次中兴通讯海外业务决策会上如是说。

  问题似乎并没有中兴通讯想象的那么简单。香港合记电讯国际(Hutchison Telecom International)、马电讯(Telekom)、明讯(Maxis)等国际电信运营商正欲倾力杀入印尼,印尼电信市场将出现更为惨烈的竞争局面。

  而印尼政府的倾向性则更为不利。本月初,印尼资讯与电信部电信总长巴索基?伊斯干达公开表示:印尼政府将检讨外资持有印尼电信公司控股权的政策。

  巴索基?伊斯干达说,电信业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收入,有必要改变其外资持有权的条例,以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收入。中兴通讯在印尼的电信运营商之路又徒增变数。

  “印尼政府并不是中兴通讯碰到的第一个钉子。”一位中兴通讯高层向记者透露。2003年7月,中兴通讯与罗马尼亚本地运营商就已签署合作协议。但2004年11月的罗马尼亚大选后,罗马尼亚原执政党下台。“新的执政党拒绝为项目提供担保,所以罗马尼亚的项目一直没有实施。”

  失手利润

  做海外运营商的道路虽然走得艰辛,但殷一民还要坚持走下去。公司利润的巨幅下滑,是殷一民恢复参股海外电信运营业务计划的主要原因。

  2006年7月,中兴通讯发布公告称:公司2006年半年度财务数据正在测算中,根据初步结果,公司预计2006年1~6月净利润将同比下降;如果业绩波动幅度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公司将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份,中兴通讯已发布过一季度业绩预警公告。而几日后,该份业绩预警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便悉数兑现:中兴通讯主营业务收入45.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6%;一季度净利润3340万元人民币,与2005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85%。

  经验让人们不得不担心起即将出炉的半年报。“我们的确公布了业绩预警,但一些媒体披露的数字并不属实。8月25日公司将公布半年报。”中兴通讯证券事务处许先生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有分析师预测,由于中兴通讯“自杀式”的国际市场扩军,其对应的成本支出将提升95%。而较高的国际运营成本反过来将削弱中兴通讯的现金流,使公司濒临困境。而现在,分析师早先的预测基本上已变成了事实。

  与中兴通讯大打价格战的华为,损失或者要小许多。一季度中兴通讯账面现金流量净额逼近负3亿美元;而根据华为2005年年度报告,华为账面现金储备高达8.83亿美金。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所以中兴通讯可能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资金,这对中兴通讯的资金会产生巨大影响。”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析师段振军说。

  据悉,2005年中兴通讯主营业务利润率不足7%;而华为主营业务利润率虽较2004年同期的18%有所下滑,但仍高于14%。2005年,在华为近60亿美元的总营收中,来自国际市场业务的营收超过30亿美元,占总营收58%。相比之下,中兴通讯则要稚嫩很多。2005年,中兴通讯总营收27亿美元,且国际市场业务比例只占到总营收的36%,规模上远不及华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2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转载的是《财经时报》的一篇分析评论文章。

给人的感觉,如果一家公司在市场上是在“拼命”地竞争,且业务越来越复杂,那么这家公司的前景就不能让人很放心。这种情况下,其股票要想有很高的溢价,难度很大。

我还是要提醒:请注意,现在是中兴股票历史上PB最低期、PE(动态)最高期,而市场的分析师基本高度看好(几乎没有不看好的,不看好只是短期)。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实际会怎么样呢?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

看不清的时候,最好的策略就是观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3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探的评价很有意义.作为一个早年曾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士现在都雾里看花,我们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其实绝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来自于行业景气循环,中兴的股价走势远胜于行业,这很是难能可贵.但是未来的成长依旧还是要看行业脸色,3G的价值量究竟和原来相比有多大的增加、海外市场的价值量有多大空间.....因为不是垃圾股票,3G对中兴不是概念,而只是一个业务增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中兴公布了年报,主要业绩指标如下:

1。每股收益:0.39/0.36元/股(中国/香港会计准则),同比下降45%/47%;

2。经营现金流/现金(等价物)流:-28/-26亿;

3。毛利率:34.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4。销售收入:104亿,同比增长1%。

上述业绩指标应该在意料之中。 仅从会计数据和年报披露的经营形势看, 还丝毫看不出下半年有到大的改观。但令人奇怪的是:几乎全国所有的券商的报告都预计该公司今年全年业绩在1.2元以上(比去年同比增加)。不过,这不奇怪,就我的经验,券商研究员几乎还没有对中兴业绩预测对过,尤其是在对经营趋势的预测上都经常发生错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应首先回答下面的问题(上面的帖子中曾说过):中兴通讯的经营和产品有差异性吗?它过往取得高业绩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因素现在还存在吗?

仅仅以一个3G预期(现在,3G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词了,而在2000-2003年时,几乎只有少数专业人士知道),就可以预计其股票会给投资人带来收益,那么,这样的收益将由谁来负担?如果明天公布3G牌照发放,那么谁还会那时去更高的价位上以上接货继续玩这个游戏呢?

看看中兴中期的报表中披露的机构流通股东,真的不明白,象人寿等保险机构今年新进中兴的理由究竟是什么。投资热门股?长期投资?赌3G牌照发放来赚一笔差价?

这个世界真的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而我等搞不明白的就只有观望了。

价值投资的一个要点恐怕就是要投资自己能搞明白的赚钱方式的公司。而用赌的心态去赚钱,迟早要被市场要回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8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拉开与中兴的销售收入的差距

华为获得67个海外3G商用合同

  昨天,华为正式宣布了其2006年的销售收入为656亿元人民币(折合84.5亿美元),特别是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5%。

  华为服务于“全球电信运营商50强”中的31家,并实现规模进入日本、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华为在全球累计获得67个3G商用合同,WCDMA合同数目达到35个,其中12个来自欧洲。

 据了解,在华为的销售收入中,海外收入增长明显,更重要的是华为在高端市场实现了继续突破,得到包括沃达丰(Vodafone)、西班牙电信(Telefornica)、荷兰皇家电信(KPN)、FT/Orange、希腊电信、意大利电信等在内的多家世界一流运营商的认可。

  截至目前,2005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为453亿元人民币,海外市场销售首次超过国内市场,达到58%,2006年的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长44.81%。

  而华为的竞争对手中兴去年第三季度公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9.21亿元,同比增长5.93%,净利润4.5亿元,同比下降46.54%。

  来自高盛的报告显示,第四季度中兴收入会有小幅增长,这也得到该公司内部知情人士的认同。在国内市场保持现状的情况下,第四季度单季国内收入有小幅增长,海外业务的增长率超过第三季度。而订单增长率将继续增长,但落后于华为公司。按照上述数据测算,中兴今年全年收入会介于215亿至250亿元人民币之间,与华为公司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2005年中兴收入为215.7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际市场增幅快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销售比例约为6:4。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2-8 10:05:5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在这个行业呆了10年,但很少认真思考过这个行业的一些发展,自从进入股市后,对公司,行业的思考逐渐深入起来,简单谈谈看法:

这个行业的壁垒有吗? 应该是有的,但技术壁垒并不高,至少没有行业外的人想的那么高,产品同质化。更多的是市场地位的壁垒,就是运营商主要还是愿意和能够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合作,公司必须足够大,这是运营商网络设备内在的很多属性决定的(比如可维护,可升级,公司不大不放心啊,还有其它一些不展开),其实很多大行业客户采购大型行业设备都有这个特点。当年七国八制,巨大中华,现在朗讯和阿尔卡特合并,诺基亚和西门子合并,剩下的北电,爱立信,CISCO,都活的不太好了。国内的巨龙,大唐早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华为,中兴当时很小,怎么办?赶上中国通信发展的黄金10年(1990-2000),拼命的跑马圈地,公司太小,只能从农村开始做,慢慢做大,开始做城市,这个时候市场研发两条腿,但是市场跑的比研发快,没办法形势不等人啊。那个时候跑马圈地比什么都重要,回头看当时的跑马圈地非常非常重要,这是和运营网络的特点直接相关的,为后来的华为,中兴更进一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母体。最后华为跑马圈地占了上风,中兴一直采用的跟随战略,当然里面有很多市场,产品,采购流程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展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9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需求扩大导致的规模生产,竞争,客户采购的苛刻,产品价格和毛利率逐级下滑是很难避免的。

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投入,在没有度过盈亏平衡点之前,也会导致整体的公司毛利开始下降。

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发展,海外市场是必须走的,华为又一次领跑。国外竞争对手的境遇低迷,华为中兴产品较高的性价比,又一轮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开始,这一次中兴又落了下风。在新一轮的跑马圈地之后,随着规模效应慢慢出来,合理的利润也会逐渐来到,因为一旦市场地位在区域市场确立,相应的市场费用,人力费用占比都会逐渐递减,而获得合同可能会越来越多。强者衡强。

3G处在两难境地,行业内的传言很多,比较可靠的版本是3G可能不会在中国大规模建设(投入产出目前从其它国家的运营来看,并不理想),但TDSCDMA还是会建设的,毕竟是自己的标准,但规模不一定大。如果行业内的第二次整合能够顺利展开:联通C网给电信,联通和网通合并。也不排除3G会发出三张牌照。分别做TD,.CD, WCD。3G谨慎为好,不确定还是很大的。如果3G中国不上,对华为中兴都是不小的打击,投入太大了,对世界上的其它几家厂家打击也是相当的大。瑞银前期有个报告,将3G今年的投资大幅调低,考虑到国际投行和中国政府良好的沟通关系,无风不起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2 20:37 , Processed in 0.0219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