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某一天的股价真得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吗? lewie千万别在给这里灌水了。 “同仁堂”现象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没有差异化品质支持的所谓“品牌”的脆弱;国有体制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弊病。看看现在很多所谓的“著名消费品牌”,它们今后出现同仁堂现象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壹佰现象”则是我国医药市场不规范销售的一个缩影,也是所谓虚拟“品牌”脆弱的一个体现。这家企业看起来很多方面似乎与天士力公司很象,但实质上的差别不认真考究就会混为一谈。2006年的医药市场是个试金石,2007年仍将继续“试金”。 题外话:“品牌”,是这些年流传的一个很时髦的词。那么多中介机构热中于评估所谓“的著名品牌”价值,似乎哪家公司或消费品广为人知,就成了“著名品牌”,就价值连城。但它们都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在消费者对于一家产品的要求面前,任何低质、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会立即显出原形! 这些年听到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消费品牌的关键不在生产领域,而在流通领域。而我想说,在目前的我国企业,品牌的决定因素不是广告,不是营销、最关键的仍是质量和生产方式上的效率。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7-3-26 22:28:5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