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尔莫斯

土地增值税新政实施及地产股的跌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话相当随意,希望大家不要见怪,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说完:

1:个人认为房价不会跌。

2:地产股的跌停说明什么:说明一次完整的行情已经进入了尾声。看来2800上下会振荡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地产面临的是休息休息,然后优秀企业才能脱离上扬。因此现在买入万科虽然安全编辑上没有风险,但是资金利用效率上可能有点问题,不过没有关系。慢慢的陪着它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即便长期看好,短期是否Q值过高了?01年买入中兴通讯,长期看也不会有太高收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已按相关规定,在房地产项目实现销售的同时预交了土地增值税。”

如果以前销售都交了,按说没有什么影响啊。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就观点论,我个人更倾向于福探的。

1、征税是令发展商利润降低还是令房价再创新高,只有验证了才知道。现在妄下结论,和算命先生没有区别。房价的升跌,最终是供求关系决定的,2003年开始的房价牛市,其实是积蓄多年的房屋购买力的集中爆发,到2007年,这股购买力释放已基本结束。个人觉得,这个牛市的第一阶段已到尾声,政策调控只是导火索,而政策出来后往往还有一个惯性的冲刺,这一切,都如股票和期货市场一样。其实,趋势大师罗杰斯能多次把握牛市的起点,依靠的也是对供求的深刻研究和理解。

2、关于整合。国人很喜爱的一个字眼,但却从没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考虑过这个东西。现阶段,99%(可能太绝对主观)的行业不存在整合可行性,当市场蛋糕、国家政策、法制建设还照顾着低水平的竞争时,整合更多的是把自己白花花的银子送给人家使而已。所以,我更加欣赏闫总的话“能否领先领先再领先”。只有不断练好自己的内功,比同业的平均水平领先一大截,才能在行业灾难时出来收拾残局。在行业景气高峰时去“整合”,呵呵,开玩笑。

3、短期内巨大的股价升幅的问题。万科在过去18个月升了差不多6倍,18个月前低估的,现在再合理的修正都过分了。而那些TENBAGGAR报告还在推,晕!!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买入成本很关键,一般来说,在PEG低于1和长期平均复合上升幅度低于赢利上升幅度时,超额收益才比较容易实现。在指数上升了180%后,再去找超额收益的长线机会,天荒夜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是一个预期,任何业绩的预测都代有一定的主观性,最开始对地产的定量分析是在一个非常好的预期情况下产生的,,,预期变量发生了变化,那结果是不是也应该变一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1、征税是令发展商利润降低还是令房价再创新高,只有验证了才知道。现在妄下结论,和算命先生没有区别。房价的升跌,最终是供求关系决定的,2003年开始的房价牛市,其实是积蓄多年的房屋购买力的集中爆发,到2007年,这股购买力释放已基本结束。个人觉得,这个牛市的第一阶段已到尾声,政策调控只是导火索,而政策出来后往往还有一个惯性的冲刺,这一切,都如股票和期货市场一样。其实,趋势大师罗杰斯能多次把握牛市的起点,依靠的也是对供求的深刻研究和理解。

我的观点:税收从宏观经济来说是消耗了社会财富,最后谁买单要看地产商和消费者谁更有议价能力;供求关系的确处于变化之中,细分市场后,供求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从投资地产来说,关键一点是地段,从居住来说关键是配套和社区,购买力是否已经得到了充分释放,还要看需求的类型,对于万科定位的大学毕业工作5年的白领阶层,我认为这个群体的需求是持续的和可预测的;牛市到了阶段性尾声,我也有这样的预期,但如果下跌30%,就会产生30%的安全边际的话,我宁可选择做电梯,毕竟流通性泛滥不应该只造成估值合理,泡沫是必要的。

2、关于整合。国人很喜爱的一个字眼,但却从没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考虑过这个东西。现阶段,99%(可能太绝对主观)的行业不存在整合可行性,当市场蛋糕、国家政策、法制建设还照顾着低水平的竞争时,整合更多的是把自己白花花的银子送给人家使而已。所以,我更加欣赏闫总的话“能否领先领先再领先”。只有不断练好自己的内功,比同业的平均水平领先一大截,才能在行业灾难时出来收拾残局。在行业景气高峰时去“整合”,呵呵,开玩笑。

我的观点:整合在行业灾难时发生是市场经济行为,在中国不完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政策性整合也是个重要因素,虽然地产行业还处于景气中,但从事地产生意的门槛的确是抬高了很多。(这种政策性的行业整合同样也发生在医药零售流通领域,包括今后的中药制造领域。)在中国,也许很多整合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来推动的,政府不想看到行业灾难的发生。

3、短期内巨大的股价升幅的问题。万科在过去18个月升了差不多6倍,18个月前低估的,现在再合理的修正都过分了。而那些TENBAGGAR报告还在推,晕!!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买入成本很关键,一般来说,在PEG低于1和长期平均复合上升幅度低于赢利上升幅度时,超额收益才比较容易实现。在指数上升了180%后,再去找超额收益的长线机会,天荒夜谭!

我点观点:买入和持有是两个标准,地产的短期升幅的确很大,不值得买入,我持有的态度是将2014年的100亿利润及1500-2000亿市值折现到今天。按照10%的资本成本8年折现:1500-2000亿的市值对应的是700亿-900亿的市值,暂不考虑融资和摊薄,目前17元对应刚好是700亿的市值,有多大的泡沫呢?当然万科自己的目标实现不了,所有假设都不成立,但我个人认为:不但能实现,而且会超额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的利润快速增长来源于什么地方?

我觉得前几年低价拿的地,和这几年彪升的房价起了作用。不知道对不对。

但是如果今后如果房价不长,甚至下跌。而拿地成本跟上来。这一块的超额利润就大大压缩了。

也许万科作为一个好企业,在下一个低谷中能够活下来,甚至利用行业的萧条兼并一些其他企业。

但是想连续获得超额利润,高速增长应该比较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本人昨晚翻出以前买的05年版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教材,查阅了土地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发现市场对此有2个大的错误理解,本想写篇正式文章,懒,所以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达到消除市场恐慌的目的即可。

第1:一块地100万买入,建房子后500万卖出,不是简单地500万-100万=400万,按400万交税,而是还要再减去开发成本!
就象个人所得税,收入要减去1600元起征点,多出的部分才交税。而个税1600元国家强制规定,房屋开发成本房地产商说了算,如果极端情况出现,他报个400万开发成本,500-100-400=0,还怎么交税?
以前土地增值税按销售收入的1%-2%征收,估计就是因为成本不好核算。现在情况改变了?税局工作效率提高了?可以同时监控个人收入12万以上者纳税的情况下再核实房地产商报开发成本?

第2:就算土地有增值收入了,比如500-100-200假设开发成本=200万应纳税额,比买入时的100万增值了200%,它也不是简单地200万乘以60%,按这个最高税额收税。而是:
不超过20%的,不收税,即:20%*原买入价格100万=20万,这20万不收税
不超过50%的,按30%征收,即:50%*100万-不收税的20万=50万-20万=30万,这30万*30%=9万税
超过50%但没超过100%的部分,按40%即:100%*100万-30万-20万=100万-50万=50万,这50万*40%=20万

依次类推.........

以上不对的地方请坛子里的弟兄们指出,希望各位散发到各大论坛,以恢复对房地产股的持有信心!!!

[此帖子已被 古道荒城 在 2007-1-19 13:09:44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税收的逻辑是:降低劳动成本产生的利润要交更多的税,鼓励懒人和苯人。吃亏的还是老百性。从经济学来讲,不关是什么税,都是降低社会整体财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4 00:01 , Processed in 0.02404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