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 公司对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公司的各个年报中,均提到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问题,说明了公司对人才问题的重视程度,从上市开始的报告中,公司就提到了人才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一直在持续地执行,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下面引用2007年年报中关于人才问题的叙述: “1200 工程”继续扩大规模,凸显成效。 截至 2007 年,公司共引进五期1200 应届毕业生10000 多名,1200 人数已经占到管理岗位总人数16%。通过4-5 年的培养,其中1200 一期、二期员工已经开始成为公司各重要岗位负责人,部分人员已经担任总部事业部、大区的领导岗位,从现在开始,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才成熟、凸显起来,这对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管理提升将起到持续支持作用,苏宁的人才战略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二、 公司的经营内容也有所增加。 下面是关于经营范围方面在2007年年报中的叙述: 2006 年下半年,公司首次提出“3C+”模式,首次从过往以产品线扩充调整为主的升级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升级,在人才自营、产品引进、环境优化、信息化升级、服务增值、购物便利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截至 2007 年底,公司拥有3C+旗舰店82 家,在此类店面中,3C 产品(数码、通讯、电脑)销售占比达到32%,实现了引领消费电子产品转型的初衷,并成为苏宁单店销售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 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为电器,以家用电器为主。根据报告,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数码电子产品销售领域,这是经营内容方面的扩充,能否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待观察。 现在,整个中国市场中有一种争论:传统家电销售卖场在未来能否取代传统电子商品卖场。传统家电卖场如国美、苏宁等高调进入数码电子产品的销售,并准备以正规、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措施逐步蚕食传统电子卖场的领地。而传统电子卖场也不甘示弱,以灵活、多变、快速等措施来加强自己的优势。这方面的竞争究竟结果如何还有待继续跟踪观察。 三、 公司的强项之一是拥有并正在继续建设强大的物流平台。 公司从上市招股开始就在建设物流平台,现在仍然在继续大力建设。下面是2008年年报中关于物流平台方面的阐述: 物流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对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影响 随着公司在二、三级市场连锁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物流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对公司在区域范围内的资源整合、采购及配套服务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将继续加强后台物流平台的建设: 1、利用已经建成的杭州、北京、江苏物流基地,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物流平台操作模式与建设、作业标准; 2、按进度推进沈阳物流中心建设,争取2009年底建设完成,2010年投入使用; 3、已经取得物流用地的成都、无锡、徐州等地,尽快完成前期规划与设计工作,力争09年进入实际施工阶段。 4、对于其他区域,公司继续抓紧物流基地的选址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对物流平台建设的重视,而这对于一个零售企业来说,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手段。公司在这方面的建设成果值得期待。 四、公司仍然处于高速扩张之中。 在2008年年报中,公司提出: 1、全年计划新开连锁店 200 家,完成内地除西藏地区以外所有副省级城市的连锁网络布局;着手开展香港地区的前期市场调查、连锁店选址工作,择机进入香港市场。 2、按照“质量第一”的要求,继续贯彻执行“地区攻略”、“旗舰店攻略”,运用“租、建、购、并”多种方式,突出旗舰店、中心店建设,在对现有店面进行调整的同时,多开高质量店面,进一步优化店面质量。 3、重视原有二三级市场社区店的升级改造工作,打造各地区旗舰店,强化当地苏宁品牌形象,提升市场份额。 还有其他的一些措施,如品牌建设、客户服务、信息管理体系等来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这说明公司对扩张的态度并未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仍然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布局。 五、公司的经营中,从租赁店面转为购置及自建店面,有涉足房地产的倾向。 从公司的固定资产方面,可以看出公司在不停的购买店面和自建店面来自主经营,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租金方面带来的公司成本变化的问题。 这个方式有些类似麦当劳的策略,即:买入一块地产,通过店面的经营来带旺整个地区的经济,造成地产的升值。现在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地产价格的大幅下降,公司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低成本扩张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