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petter9988

谈谈威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1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达上市的事情 以前无锡市政府讨论和推进过 后来行情不好 只好作罢 未来是否再搞 主要看产业集团和无锡市政府的意思了

威孚本身好象动力一般

不要感谢大师 要感谢 就感谢你们自己 长久的坚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2: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解的情况是 产业集团是有增的意思 但是是否落实 和什么时候落实 不清楚

另外一点 力达和威孚 江苏省政府也很重视 在和外省谈合作的过程 特地提到了这个两个名字(力达是单独提的),作为江苏 汽车发展的关键点 和悦达投资的一起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6: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ry兄,多谢你的分享。另外,这个悦达投资是个什么来头,好猛的走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21: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发的目的就是提高持股比例,但是这个价格很难实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08: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从5元拿到19元,以我现在的投资标准我不会再选择它做长投。 1.行业的周期性较强 2.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3.政策的不确定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1: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starry能否谈谈对威孚现有股权结构的看法。个人感觉是产业集团占股比例太低了,做强做大威孚的动力何在?增发到目前为止也没个信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5: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有增发的传闻,好像产业集团也有动力,不过刚刚问了董秘,他说没听说过.其实增不增发真的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吗?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22: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不增发的确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行业空间和公司基本面稳定的前提下,对威孚的信心是会坚定下去的。印象里婉儿一直对威孚颇有微言,可否继续谈谈你的不同意见,毕竟,有时候看清楚问题才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7 11: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威孚高科:国IV排放不仅仅是传说

<DIV style="FONT-SIZE: 13px" id=property>2009-11-27 09:01:19 作者: 来源:www.chinatruck.org 文字大小:【<A href="javascript:fontZoom(16)">大】【<A href="javascript:fontZoom(14)">中】【<A href="javascript:fontZoom(12)">小】</DIV><DIV class=introduce>关键字:威孚高科 国IV 博世 </DIV><DIV style="PADDING-BOTTOM: 15px; PADDING-LEFT: 15px; PADDING-RIGHT: 15px; PADDING-TOP: 15px" id=content123 class="content_text content_cn">

  国内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进程介绍。根据我国之前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规划2007 年1 月1 日和2007 年7 月1 日我国中重型和轻型汽车将实行国III 排放标准, 2010 年1 月1 日中重型车将实行国IV 排放标准,2010 年7 月1 日轻型车开始实行IV 排放标准。但从实际实施状况看,我们国家中重型汽车的国III 排放标准是从2008 年7 月1 号开始实行,轻型车的国III 排放标准是从2009 年7 月1 号开始实行。从实施效果看,目前重卡和大客车的切换效果非常明显,但轻卡的国III 排放标准的实施仍不严格,目前仅能在北京、上海等有限的几个城市展开。

  根据规划2010 年1 月1 日,我国将实行国IV 排放标准,目前离这一时点仅有不到2 个月的时间,目前国IV 排放标准制定的进展状况和企业的准备情况比较受到我们的关心。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国IV 排放标准已经制定,但实施时间仍未确定,有关部门认为由于目前国内油品质量不达标阻碍了国IV 排放标准的实施。从企业的准备状况看,由于之前国III 排放并未如期执行,因此企业对国IV 排放的准备不足,目前仅有一汽、二汽、潍柴动力等少数公司在做实验性配套。

  从现在的状况看,2010 年1 月1 日在重型车上开始严格执行国IV 排放标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国家很有可能是先推出国IV 排放的标准,但是仍留给企业1 年的缓冲器,依旧允许企业在此期间销售仅满足国III 排放的车辆,到2011年再对国IV 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因此最迟的实施时间是在2011 年末。

  国IV 排放的技术路线探讨。由于国IV 排放标准未来2 年是必然会实施的,因此国IV 排放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技术,参与企业有哪些就成为了目前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提高汽车尾气的环保标准从大的概念上讲主要是降低尾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和碳氢、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从技术路径上看,现有的技术方式有SCR、EGR+DPF 和EGR+POC。

  SCR 优点是燃油经济型好,燃油喷射压力要求相对较低,对机油含碳要求低,对燃料内含硫不敏感(可接受500ppm),对原国III 发动机结构不需修改。缺点是:需要尿素供应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防止氨气排泄技术,要求降低发动机对润滑油的消耗,对系统布置空间要求高(需要添加尿素箱) 。

  EGR+DPF 优点有不需要尿素供应系统,系统体积小。缺点是由于EGR 系统导致燃烧爆发压力高,对燃油中硫含量敏感(不超过50ppm),燃油滞后喷射有机油含碳问题,多数情况下需要改变国III 发动机的现有结构,DPF 的清洁再生复杂而且常常不能保证效果。

  EGR+POC 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DCU(喷射电控单元),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尾气处理技术,缺点是该系统对EGR 和系统冷却系统的性能要求很高。

  SCR 技术路线实施详解。从国III 排放的实施情况看,潍柴动力提供的重卡发动机中共轨发动机的比重已经超过80%,共轨发动机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由于SCR 与共轨的结合较好,因此在国IV 排放标准技术路线的争夺中,SCR 技术目前也是市场发展的主流。

  SCR 系统包括:尿素水溶液储罐、输送装置、计量装置、喷射装置、催化器以及温度和排气传感器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见图1):尾气从涡轮出来后进入排气混和管,在混和管上安装有尿素计量喷射装置,喷入尿素水溶液,尿素在高温下发生水解和热解反应后生成NH3,在SCR 系统催化剂表面利用NH3 还原NOX,排出N2,多余的NH3 也被还原为N2,防止泄漏。一般情况下,消耗100L 燃油的同时会消耗5L 液体尿素水溶液。

  在SCR 系统中发生的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包括:尿素水溶液的喷射、雾化、蒸发、尿素的水解和热解气相化学反应以及NOX 在催化剂表面与NH3 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SCR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尿素水解:(NH2)2CO+H2O→2NH3+CO2NOX 还原:NO+NO2+2NH3→2N2+3H2ONH3 氧化:4NH3+3O2→2N2+6H2O由于博世公司掌握着非常成熟的SCR 技术,因此博世公司对SCR 在中国的推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预计博世公司将通过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博世汽柴为威孚高科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威孚汽柴来生产计量装置和喷射装置,由威孚力达和威孚环保提供催化器和催化剂。

  SCR 产品对威孚高科盈利影响的初步讨论。从目前来看,SCR 系统的销售有2 种选择,1 种是由威孚汽柴加装DCU(喷射电控单元)芯片,直接卖给像潍柴动力这样的主机厂;1 种是卖给博世汽柴,配套目前德国博世第三代共轨发动机控制系统DeNOXTRONIC-2.2,该系统采用EDC17 控制芯片,可以同时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和尾气处理中液态尿素的喷射。我们认为由于采用EDC17 的控制芯片将节省一个DCU,因此威孚汽柴把半成品的SCR 卖给博世汽柴,搭配共轨发动机共同销售,对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选择。

  目前威孚汽柴还没有引进博世的SCR 生产线,供应中国的SCR 产品现在由博世在奥地利的工厂提供,预计威孚汽柴将在2010 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生产线的引进,在2011 年下半年完成该类产品的国产化。

  SCR 产品的售价目前还无定论,从共轨产品的售价经验看国产化后的产品售价约是最初进口样品价格的20%-25%,因此我们预计配套重卡的SCR 产品的售价不超过1 万元,配套轻卡的SCR 产品不超过4000 元。

  假设SCR 全部由博世汽柴进行最终销售,配套重卡和轻卡的SCR 售价分别是7000 元、3500 元,SCR 整条产业链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50%和25%。在利润分配中,假设博世汽柴占70%,剩下30%由威孚汽柴和威孚力达和威孚环保分享。

  假设国IV 排放标准于2010 年7 月1 日开始公布,从2011 年7 月1 日开始严格实施,那么预计博世汽柴2011 年、2012 年分别销售SCR14 万套和37 万套,则SCR 产品分别为威孚高科贡献净利润1.00 亿元和2.57 亿元,合每股0.18元和0.45 元。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对SCR 产品盈利的影响很大,这个因素就是SCR 产品线投资的折旧。之前博世汽柴对共轨系统的投资前前后后超过50 亿元,其中超过10 亿元投向了技术中心的建设,而真正生产设备的投资预计也就10 亿元左右。我们预计SCR 生产线的设备投资仅需要2-3 亿元,因为其产品标定和工艺参数都会得到博世汽柴技术中心的支持,这将使得SCR 整套系统的投资大大降低,因此当国IV 标准实施后,SCR 系统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时点都有超出预期的可能。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1 1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title id=ScDetailTitle>EGR重卡难上环保目录 明年企业主推共轨</DIV><DIV class=desc>“陕汽也是这样。陕汽使用潍柴EGR发动机,该发动机没有获得环保目录。现在必须等发动机先获得环保目录,我们再去申请整车的。”陕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明年企业主推高压共轨

  由于EGR产品上环保目录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因此,大部分企业表示,明年还是以高压共轨产品为主。

  一汽解放相关人士表示:“明年解放的重点仍是高压共轨产品,特别是公路物流车,大概80%~90%的产品都将采用共轨系统。以前我们对高压共轨不是很了解,认为修理难度高。现在经过长时间的用户使用和厂家对高压共轨技术的深入了解,未来我们还是倾向于高压共轨系统,它稳定性好,也比较省油。我的一些亲朋好友买车,我也会推荐共轨产品。”

  福田欧曼明年的市场规划也是如此,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欧曼重点推广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产品,EGR产品占比估计不到总销量的10%。其实现在也是这样,装共轨系统的产品很多。”

  陕西重汽产品准入科科长王?颢告诉记者:“很多厂家面临这样的情况:装配EGR发动机的产品由于没有国家环保目录,在某些对环保目录检查比较严格的地区就无法销售,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于陕汽来说,高压共轨产品是销售的主流,毕竟可以上牌照的地方多,EGR产品则是销售的辅助力量。”

  东风柳汽有所不同,该公司商品规划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销售以EGR产品为主,我们预计明年还是EGR产品的销量更大一些。从市场反馈来看,用户比较认可EGR产品,认为性价比较高。现在柳汽的EGR产品涵盖了全系列,包括载货车、牵引车、自卸车等车型。”

</DIV><DIV class=tools>浏览字号:<A title=正文增大 href="javascript:toggleFontsize(1);" target=_self> <A title=正文适中 href="javascript:toggleFontsize(0);" target=_self> <A title=正文缩小 href="javascript:toggleFontsize(-1);" target=_self> | <A title=打印本页 href="javascript:printPage();" target=_self>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FORM id=friendEmailTj> <DIV class=text><INPUT onkeypress="javascript:if (event.keyCode==13)mailtoFriend();" align=absMiddle name=mail></DIV><DIV class=button><INPUT title=提交! onclick=javascript:mailtoFriend(); type=button align=absMiddle ??></DIV></FORM></DIV><DIV class=content id=ScDetailContent>

  “环保部开始受理EGR发动机的环保目录了!”近日,某重卡企业负责产品公告和环保目录申请的人士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我在北京待了一个月了,就为了申请EGR产品的环保目录。”

  2008年,自中国重汽EGR发动机获得政府部门认可后,各家发动机企业的EGR柴油[综述 图片论坛]机相继面世并批量生产,但均没有进入环保目录,有关部门对EGR产品的审查一直十分严格。那么,年底是否真如这位人士提到的那样,环保部放开了EGR产品的目录申请呢?

  环保部 我们一直接受申报

  为了解这一情况,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内几家主流重卡企业,发现这并非传言。

  “起先,对于国Ⅲ产品,国家只认可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等三种典型路线的发动机。后来工信部放开了EGR产品的公告申请,但是环保部对此比较谨慎。”国内两家重卡企业的相关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只有EGR发动机先获得了环保目录,我们整车厂装配了合格的发动机后,才能去申请整车环保目录。现在的问题是,在与发动机厂家进行沟通时,它们表示,EGR发动机一直没有进入环保目录。”

  对于上述说法,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该中心主任汤大钢告诉记者:“我们从来没说过不受理,只要符合生产一致性的要求,我们就可以批准。但是,一直到10月,没有一家发动机企业的产品来我们这里申报。没有发动机企业来申报,整车企业自然也就申报不了。”

  而在最近一个月,有几十家发动机和整车企业突然抢着来申报环保目录。“这是因为按照规定,到12月31日就不再受理国Ⅲ产品的型式核准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10月1日开始,环保部对新车和在用车实施黄绿标管理,新车必须上环保目录,否则就可能上不了牌,不能销售。” 汤大钢透露。

  企业 要获得环保目录很难

  至于目前各企业的申报情况,汤大钢表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采用非典型技术路线的整车进入环保目录,这不是我们拖着不给上,而是来申报的企业材料不齐。”

  正是这种严格审查,让一些商用车企业理解为不受理EGR产品的申请。

  “环保部对EGR发动机提出的技术规范很严格,现有的EGR产品的实际排放水平很难达到标准要求。虽然不少厂家达到了检测机构的标准,但是检测机构的一致性检查不是很严格,只要样机达到标准即可;而环保部要从批量产品中进行抽检,批量产品要达到标准就很难了。另外,生产一致性检查对发动机相对更严格,对整车的检查还相对宽松一些。”东风柳汽从事产品公告和环保目录申请工作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在很久前中国重汽获得了环保目录外,目前还没有其他发动机厂家的EGR产品获得,整车厂也就无法进入环保目录。不是企业不去申报,而是一直都没有申报到。”

</DI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徐星官网 ( 粤ICP备14047400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5841号

GMT+8, 2025-7-3 12:00 , Processed in 0.0396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