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由于pxj兄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和精彩了。也谈点个人体会。 其实我自己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97年之前,我基本上是个初级的“价值投资者”,这也许是因为我当时的工作之馈(资产评估),当然也和自己的基本理解有关。不过当时的“价值分析”也就是初步的市盈率结合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而已。而到97年之后,一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绩优股普遍远高估(深发展、深科技等股价泡沫严重,深成指等绩优股指数创下已经保持9年的6100点的历史高峰),作为当时只做绩优股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长期空仓远离市场?我接触了当时深圳证券分析界我自己认为最有水平的技术分析人士,他所取得的成就让我震惊??能提前数月分毫不差地准确预测1996年1月份的大底(上512、深综105点)、又提前“神准”地预测1997年9月上证1025、深综310点大底。这几乎改变了我对证券市场理解的“世界观”! 于是,在股价高估的时代,赚取股价波动的价差谋取收益就成了几乎必然要学习掌握的课题(而当时我的价值分析水平,是决不可能预见到今天的中集、万科的)。技术分析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甜头,我本人也有数次“极其神准”的大势预测。2002年“624”大顶上证1748的成功预测,让我这种自信几乎达到顶峰。但是,紧接着的下半年,当我看到有些股价已经到达多年来几乎不敢相信的低位时,“价值分析”的神经又不自觉地绷紧。又转向了价值分析……。后来一个时期,我几乎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将功夫下在哪里了。但是,随着对技术分析与价值分析的更进一步研究,我日益感觉,作为我个人,价值分析是可以不断深入的,而技术分析则很难有新的进步;价值分析是可以重复性运用的,而技术分析则很难保证重复性,就象掷筛子一样“偶尔”才能取得一点骄傲的成功。于是,我才逐渐将价值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和投资信念。…… 也许,趋势分析与价值分析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不可调和的“投资世界观”(当然,偶尔也能感到两者在某时能达到一致的境界)。所谓“投资风格”就是必须在其中取得一个抉择。试图将两者“调和”则很难成功,我个人这些年就做过这种尝试,但结果却是很难令人满意的或失败的,根本不如始终坚持一种为好。也许,一个信念和理想,必须经历这种痛苦的选择才能成立。 世界是多样性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批判”其它人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每种方法的分歧,与其是方法上的优劣,不如说是世界观上的分歧。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信念,形成自己的“投资世界观”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一个投资人达到成熟和自信阶段的标志。
[此帖子已被 福尔莫斯 在 2006-8-10 0:03:28 编辑过] |